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教案 9 10 单元

发布 2020-11-14 14:21:28 阅读 1742

人教课标教材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设。计。

年级。姓名。

德阳市实验小学。

2023年3月。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教材简介。本单元渗透了相应的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思想方法,使学生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重点:体会集合,等量代换这两种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等量代换数学思想的体会和运用。

课时安排:数学广角2课时。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数学广角(1)

教学目的:1、 使学生能借助具体内容初步体会集合思想方法。

2、 使学生能利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学会利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借助熟悉题材,渗透集合思想。

1、巧妙设疑,直观感悟。

1)谈话:老师知道同学们有很多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有的喜欢美术,有的两样都喜欢,老师想进一步了解你们,请允许我对其中的一个小组进行调查,好吗?

2)(指定小组)分别在“**”和“美术”下面签上名字,两者都喜欢,两边都签。

3)全班一起统计喜欢**和喜欢美术的人数。

4)(故作惊讶):咦,这个小组没有这么多人呀?问题出在哪儿呢?

5)四人小组讨论发现:统计过程中有学生既喜欢**又喜欢美术,是重复的,在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

2、图示方法,加深理解。

1)(课件出示)先是两个小组的集合圈,再把两个圈进行合并。

2)让学生说一说图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义。

3)让学生列式求出喜欢**和喜欢美术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说说想法。

5)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3、运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

1)情境出示课本p110第2题。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

3)同桌交流,重点说说想法。

4)反馈。(昨天和今天进货的重复部份用重点号显示)

二、在解决问题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1、(出示“嘉年华”游乐园代币)谈话:在“嘉年华”游乐园,一个代币5元,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12个代币,玩一次“摩天大旋转”要多少钱?

使学生明白:5元能买一个代币,一个代币需要5元,两者是等量的,可以互相代换。

2、情境出示p109“做一做”:一只猪的质量和两只羊的质量相等,一头牛的质量和4只猪的质量相等,问两头牛的质量相当于几只羊的质量?

3、四人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若有困难,可通过摆学具,比较容易找出相互之间的等量关系。)

4、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适当小结。

三、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1、谈话:小动物在讨论在陆地上生活还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来了10种动物,有6种动物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有6种动物可以在水里生活。

这里面有几种动物既可以在陆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

适当给学生介绍“两栖动物”的常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2、(情境出示)谈话:小动物们要来个交换大行动,它们规定: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

3、谈话:动物们交换得正热闹,几个图形也来了,它们分别是“○、你能求出○、△所代表的数吗?

四、小结。1、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调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学知识来解决。

数学广角(二)

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学具:卡片学具、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师:看,今天水果园里正在进行“体重”大比拼呢?(**课件)我们先来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说明: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一样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师:接下来进场的是苹果妹妹,我们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继续**课件)看!天平又平衡了,这又说明什么?(引导学生说出:4个苹果重1千克。)

师:看到这样的情景,你想提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二、教学新知。

一)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合作**解决方案。

师:这个问题提得真棒,几个苹果与1个西瓜同样重呢?(10个、12个、15个、16个……)

师: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动动脑筋。或者在小组内摆摆学具,通过合作解决这个问题。(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及操作学具的时间,老师巡视,给予学生适当的启发与指导。)

小组汇报:这时大部分的学生喊出:16个。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怎么想的?

生1:因为: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 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用替换的方法,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

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师依学生的回答,一边摆学具,利用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生2:我们组认为:如果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就是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同样重,而4个苹果和1千克砝码同样重,所以4千克砝码就有4个4, 4×4=16(个)。

生4:……二)进一步体会等量代换方法。

师:小朋友说得都对,(课件展示: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这时又来了波萝哥哥,1个波萝的“体重”等于2个苹果。一个西瓜与几个波萝一样重呢?(课件)为什么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汇报结果。

生1:32个。(可能有些学生会出现这样的错误,老师要及时给予分析引导,再通过生生评析,帮助其改正。)

生2:8个。因为,2个苹果可以换1个波萝,1个西瓜等于16个苹果,就可以换8个的波萝。

生3: 2个苹果换一个波萝,16个苹果里面有8个2,16÷2=8(个),所以1个西瓜和8个波萝一样重。

生4:把2个苹果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16个,等于1个西瓜的重量。把1个波萝也变成原来的8倍就是8个,这样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个。

师:(略小结。)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完成p109“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个别辅导。讲评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思考的,最后师生共同梳理解题思路:要求2头牛和多少头羊同样重,首先要知道2头牛和多少头猪同样重,再利用猪和羊的关系进行替换(计算),最后求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四第3题。

引导学生读题、分析关系,并尝试抽象地推导(计算)一下。如果学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

2、完成练习二十四第4题。

提示: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3、完成练习二十四第5题。

第1小题,把第一个等式中的△用□+□替代,就变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于180。

第2小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流讨论,寻找方法。

建议:直接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比较困难,可以先把三个等式的左边相加,右边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依次求出○、△的值。

第十单元总复习

教材说明。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八部分:

位置与方向,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年、月、日,面积,小数的初步认识,解决问题。复习的重点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其他内容也比较重要,也要让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

本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主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生只要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可让学生通过练习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清楚本册知识的分布,学会整理知识。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察、应用意识等得到发展。

3、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复习重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统计、面积以及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1、注意知识内存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注意加强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强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加强统计观察的培养。

4、加强空间观察的培养。

5、加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课时分配:4课时。

课时计划:第一课时复习位置与方向、统计的有关知识、年月日。

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八个方向的掌握更加熟练、准确,能正确运用方位词说明路线。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统计图、表的特点。并能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和整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能力。

3、复习年月日相关的知识、时间计算及表示方法。

4、在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负责态度。

教学过程:一、整理位置与方向的相关知识。

1、在画平面图时,怎样表示八个方向?

2、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指出这八个方向吗?再说说每个方向都有什么摆设?

3、一名同学起立,说说在他的八个方向中,每个方向对应的是哪个同学?

4、讨论并总结:确定八个方向的简便方法。

5、做一做p112页1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6、教师总结。

二、整理统计相关知识。

1、 介绍学过的几种统计图。

2、 说说统计图的作用。

3、 做一做p113页5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教师再小结。

三、口答:1、一年中哪些月份是大月?小月和平月?

2、什么是平年?什么是闰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什么是普通计时法?什么是24时计时法?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说?

4、做一做p114页6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教师总结强调。

四、做一做。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五5---7题。

第二课时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

两位数乘两位数及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的:1、 进一步熟练掌握一位数整除多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3、 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小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及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4、 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一、 复习。

1、 口答。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都学习了些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都学习了些是什么?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怎样验算?

2、 口算:

3、 估算:

4、做一做总复习第2题和第4题,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

5、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9题和第10题,让学生小组内说说怎样想的?再教师讲评。

6、教师总结。

二、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题。

第三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学目的:1、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关系。

3、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预设:一、生活引入,复习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和单位。

1、师:看,这是什么?

师:景老师在裱这幅字的时候,要制作镜框,在数学上就是求它的什么?

配上的这块玻璃的大小,在数学上指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是要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板书课题:周长和面积。

2、师:什么叫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计量平面图形的周长要用哪些单位?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师:什么叫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基本练习,巩固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

1、分类比较。

1、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2、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

3、小芳的房间有一个边长15分米的正方形窗户,妈妈想给它装上窗帘,至少需要多少窗帘布?

4、一张边长8分米的方桌,用铝合金条包桌沿,需要多少铝合金条?

师:自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题目是求面积的?哪些题目是求周长的?

汇报交流。学生练习(答可以先不写)

2、生活体验。

师:在我们生活中,你觉得还有哪些问题也是求周长的?哪些问题是求表面积的?

三、动手操作,探索周长和面积的联系。

师:一个农民伯伯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有一天,哥哥给它的地围上了篱笆,弟弟用同样长的篱笆去围,结果发现弟弟的篱笆不够围一圈。这时,两兄弟就发生了争执,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地大,认为父亲不公平。

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呢?

师: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1、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边长1厘米)围出几种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周长(厘米)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师:比较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2、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画出几种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面积(平方厘米)长(厘米)宽(厘米)周长(厘米)

师:从上表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小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

3、师:现在同学们帮兄弟俩算一算,到底谁的地大,篱笆为什么不一样长?

4、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小长方形,怎样剪才能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小?如果要使小长方形的周长最大,应该怎样剪?

四、课堂总结:(略)

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统计。教学内容。1 例1 横向条形统计图。例2 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2 例1 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例2 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目标。1 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2 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集

1燕子。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1 会认9个生字,会写出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22个词语。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 合作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 情由景生 的效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小学语文第六册教学计划。一 学生现状分析。本班共有学生9 人,活泼好动,底子薄弱。通过询问了解,有一部分学生在认字识字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由于一二年级的生字都是在课堂上老师一个一个地教的,到了三年级由学生自己来学,很多学生不太适应。表现在书写上,有的学生看不准字,总是多笔少划。在阅读方面,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