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发布 2020-11-13 21:20:28 阅读 9447

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一课:小熊购物。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加、乘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二、探索新知。

出示小熊购物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提示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提问:你能知道那些数学信息?

2、提出问题:假如你们是顾客,你想买哪两种食品?每种食品的数量不限。

指名口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选学生提出其中一个问题,引出例题:胖胖要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需付多少钱?

3、解决问题。

1)列算式:3×4+6 6+3×4

2)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组织学生讨论:3×4+6 6+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3×4+6”中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要先乘。12+6=18(元)表示4块面包和1个蛋糕共付18元。

算式“6+3×4”红的“3×4”表示4块面包共付12元,所以3和4也要先乘。6+12=18(元)表示1个蛋糕和4块面包共付18元。

这两种情况所付的钱都是相等的。所以,3×4+6与6+3×4这两个算式都可以求出买1个蛋糕和4个面包共付多少元。

3)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共同点?(都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

讨论:含乘、加计算的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脱式计算的格式。(板书)

解法一: 3×4+6解法二: 6+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8(元18(元) 答:该付18元。

三、尝试独立解决新的问题。

1、提问:壮壮有20元,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2、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方法解答。

a. 3×4=12(元) 20-12=8(元) 答:应找回8元。

b. 20-3×4 (ps: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8(元答:应找回8元。

3、重点讨论解法b。算式中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情况下,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认识:在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两步计算的式题中,应先算乘法,在算减法。

5、小结:观察三个混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点?(以上三个算式是乘加、乘减两步计算的式题。)

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提问:这样的式题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四、巩固练习:

1、p3“结合主题图,说说下面每个算式的意思,再算一算。”

2、试一试第1题注意注意提醒学生讨论先算什么,把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3、试一试第2题学生板演并订正。

五、拓展练习:

1、第3题让学生再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进行小组讨论,写出算式并把现算什么标记出来。第二问根据题目创设的情景来叙述算式的意义。

2、第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根据题目意思选择方法进行计算。

六、总结强调: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设计:小熊购物(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3×4+6 解法二: 6+3×4 (先算的一步用直线划起来)

=18(元18(元) 答:该付18元。

第二课:买文具。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1、口算(**车)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的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计算顺序式什么?

3、练习(二人板演,全班齐练)

二、探索新知。

出示p5 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中内容,让学生找信息。

2、让学生根据图示提出问题,并着重注意:3本作文本一共18元。问题:笑笑一共需要多少元?

3、解决问题。

1)分析问题:笑笑买了一本作为本和一本英文本。

分析条件:主题图中只给出英文本每本4元 3本作文本一共18元。

所以先要解决一本作文本多少元的问题,再算出作文本和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2)列算式。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得出两种方法:

a .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b . 18÷3+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3)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全班讨论:18÷3+4 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18÷3+4”中的“18”表示3本作文本18元, “18÷3”表示1本作文本多少元。所以“18÷3+4”表示1本作文本和1本英文本一共多少元?

因此计算“18÷3+4”的时候,应先算18÷3=6,再算6+4=10,用脱式计算。

4)引导学生发现:有加法又有除法时,要先算除法后算加法。

4、尝试解决问题。

1)提问:每本算术本现价比原价便宜多少元?

2)让学生小组讨论后尝试独立解答。

3)订正,并引导学生发现:既有减法又有除法的两步计算式题,要先算除法,后算减法。

5、小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6、说一说下面哪种做法对。

总结脱式计算写法:

1、不参加运算的部分要抄下来,等号前后应该相等。

2、现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三、课题巩固练习。

p6“试一试”。

1、提示:先算淘气买的钢笔一支是多少元。

2、先说运算顺序,后让学生独立计算。

3、结合情境说下面算式的意思,并计算:

四、巩固练习:

p6~7连一连全部内容。

五、总结。计算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先算除法后算加减)

板书设计:买文具(除加、除减两步计算式题)

解法一: 18÷3=6(元), 6+4=10(元) 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解法二: 18÷3+4

=10(元答:笑笑一共需要10元。

第三课:过河。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一、复习。1、口答题:

1) 2+7×5,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

2) 40-36÷4,这道题里有( )法,又有( )法,要先算( )再算( )2、计算。

二、探索新知。

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理解图意,明确问题。

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2、独立尝试,合作解决。如果同学们都坐大船,需要几条船?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组织学生讨论:“29+25÷9”是否符合解决问题的顺序?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25÷9,再算加法,这种运算顺序不符合问题的情景。在本题,应先算男女生总人数,即29+25。

怎样解决运算顺序问题呢?我们请小括号“( 来帮忙。

3、认识带有小括号的混合算式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写出解答过程。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5、提问: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

提示“先求出一条小船能坐多少人?”,再用除法计算出需要几条小船。

因此算式为:54÷(9-3)

三、课堂练习。

p9试一试。

1、提示:先计算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再计算需要多少辆小车。

算式:(70-46)÷8

2、这个算式还能解决下图中哪些问题?

3、说一说下面两题的运算顺序,再算一算。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以上两题运算符号和数字都一样,但由于其中一题带有小括号,所以计算顺序、结果不一样。

6.小结:通过刚才的练习,你认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运算顺序怎么样?

如果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就要先算小括号中的。

四、巩固练习。

p9——10练一练所以内容。

五、总结:带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怎样?能举例说明吗?

板书设计:过河(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9+25)÷9 读作:29与25的和除以9。

=6(条)

答:同学们都做大船,需要6条船。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重点难点: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一课看一看(一)

重点难点:正确辨认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一、情景创设

同学们天天都在学校,学习都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来观察这张讲台,看一看从不同角度观察这张讲台能不能看到不同的形状倾听。

二、体验感悟

1、 以小组为单位,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讲台。

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来观察这张讲台,然后互相说说观察到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交换位置观察、交流。想一想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了讲台。现在请同学们来说一说,你看到的讲台是什

么样子的?总结: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已经发现,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看到的面的个数也是不一样的,每个位置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学生活动。

注意:按照老师引导有序的观察。如,先某个小组的学生站在一个角度观

观察后,再调换其位置,使其他小组的成员知道观察的方法。

交流:总结活动体验

三、**新知

1.讲解每个面的名称。

2.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3.拿出物体变换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4.组织学生互相摆放,指出不同的面

1.学生试说,老师纠正强调。

2.学生齐读每个面的名称。

3.学生按照老师摆放说出不同的面。

4.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四、实践应用完成练一练。

1、 第一题。

1)、引导学生审题,2)、反馈:

2、 口算3、 连一连,

4、观察一个物体,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新北师大三年级上 乘法

乘法。姓名年 月 日。知识要点 一共有多少只蚂蚁,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乘法怎么列竖式计算呢?再如213 3 练习1.算一算,并说一说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件大衣的价钱是1件毛衣的2倍。1件大衣多少钱?乐乐妈妈给家人买了2件马甲和1件毛衣,一共花了多少钱?3.能一次运走吗?经典练习 一 列竖式,求下...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长方形的面积 教学设计舒城县汤池镇城冲小学谢成为。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面积的意义和常用面积单位的基础上安排的。这部分内容也是后继学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对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认识,以及用面积单位测量...

新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寒假第三周作业》

寒假第三周作业。第一天。1 口算 30 9 46 1 24 3 308 7 62 38 84 4 50 6 99 3 123 3 180 6 2 列竖式计算 3 脱式计算 4 用一根长2米的木料,锯成同样长的四根,用来做凳腿,这个凳了的高大约是多少?5 带小明坐长途汽车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