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春夜洛城闻笛》中写诗人听到笛声引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4)《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句子是。
二、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后面问题(8分)
新柳杨万里。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6.诗中的“新柳”有什么特点?(4分)
7.“水中柳影引他长”中的“引”字有什么妙处?(4分)
二)(30分)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夜谈。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①乎?”平公“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
少而好学,如日出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③行乎?”平公“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8.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8分)
(1)卿今当涂掌事2)但当涉猎。
(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君乎。
9.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8分)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10. 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2分)
11.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不超过六个字)在劝学时,孙权用的是而师旷则是用了8分)
12.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24分)“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2024年到2024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
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3.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4分)
14.“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一句中加点词语有何表达效果?(4分)
15.体会下列“说”的含义(6分)
(1)我是做了再说。
(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
16.用原文回答句子中加点词的具体内容。(6分)
1) 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
2)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17.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4分)
二)(18分)大师治学。
林语堂短暂的执教生涯和他漫长的著述生涯比起来,更像是人生中一段插曲。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林语堂却足以成为素质教育的代言人。
林语堂曾经在东吴大学法学院兼了一年的英文课。这天是林语堂的第一堂课,他带了一个大包到教室,学生们还以为这里面装的都是教学资料,心想这位拥有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文凭的老师果然深不可测。
不料,林语堂上了讲台,把包倒过来,往讲台上一倒,只见一堆带壳花生稀里哗啦全落在了台上。林语堂抓起一把花生,分给前面的学生,并请诸君自便。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敢先动手。
林语堂笑道:“吃花生必吃带壳的,一切味道与风趣,全在剥壳。剥壳愈有劲,花生米愈有味道。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花生米又叫长生果。诸君第一天上课,请吃我的长生果。
祝诸君长生不老!以后我上课不点名,愿诸君吃了长生果,更有长性子,不要逃学,则幸甚幸甚,三生有幸。”
学生们闻言哄堂大笑。林语堂趁机招呼学生:“请吃!请吃!”课堂里立即响起了一片剥花生壳的声音。等到花生吃完,林语堂随即宣布下课。
此后林语堂讲课,果然没有学生缺课,而且还有很多外来的学生慕名赶来偷师。
更绝的是,林语堂所执教的课程,竟然从不举行考试,每到学期最后一节课的时候,林语堂便端坐在讲台上,随手捡起学生的花名册一一唱名,念到名字的学生依次站起来。这时,林语堂便如相面先生一般,细细把这个学生打量一番,然后在成绩册上记上一个分数,这就是该生本学期的成绩了。林语堂“相面打分”的故事堪称教育界的一大奇闻,并引起了一些老师的模仿。
林语堂这样做的直接原因是他对刻板的考试制度的厌恶,他说:“倘使我只在大学讲堂演讲,一班56个学生,多半见面而不知名,少半连面都认不得,到了学期终叫我出10个考题给他们考,而凭这10个考题,定他们及格不及格,打死我我也不肯。”他还把考试比成大煞风景的“煮鹤”,说:
“恶性考试艺术就是煮鹤艺术,可惜被煮的是我们男女青年。”
令人称奇的是,那些被林语堂“相面打分”过的学生接到自己的成绩后个个心服口服,没有一个人上校长那投诉,而且大家公认林语堂相面打下的分数,其公正程度,远超过一般以笔试命题计分的方法。其实,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在上课的时候,通过提问、交流等方式早已对每一个学生知根知底,他的这种相面打分看似及其随意,实际上是在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水平之后作出的合理决断,比起偶然性很大的一次考试反而更显出其公平。
18.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分)
19.本文第③段描写林语堂,有神态描写,还有描写描写。
20.林语堂“相面打分”公正公平的原因是什么?(4分)
21.文中第⑦段画线句浸透着林语堂强烈的情感,极富感染力,请简要分析是如何表达的。(4分)
22.阅读以下两则林语堂的经典名言,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心目中的好老师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6分)
名言一: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封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
名言二: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答案:5.(1)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2)影入平羌江水流(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4)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6. 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7.“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8.(1)当道,当权(2)粗略阅读(3)晚,迟(4)怎么。
9.①只是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②年少而学,就如同初升的太阳。
10.”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11.年纪大事务多现身说法形象比喻。
12. 只要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就会寻找一切机会去学习,最终有所成就。再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学习,终将一事无成。
13.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引起悬念(结构),并且将闻一多先生的行为和别人形成鲜明对比,层层深入,更能表现先生的品质。(内容)
14.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将“研究”由静态变为动态,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不再是客观的叙述,而是热情的赞美了。
15.(1)向别人宣告自己要做什么(2)吹嘘,自诩。
16(1)“精神食粮”是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 2)“这”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
17.这是比喻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
18.统领全文(引起下文,点明文章主旨),下面的“上课吃花生”和“相面打分”的内容都是围绕这一段展开叙述的。
19.动作;语言。
20.林语堂记忆力超群,他平时上课时早已对每个学生知根知底。 “相面打分”看似随意,实际上是合理决断。
21.该句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将“恶性考试”形象比作“煮鹤艺术” ,极富讽刺意味,饱含了林语堂对刻板考试制度的厌恶,表达了对学生遭遇的惋惜。
22.尊重学生、公平公正、热爱生活、深厚广博、诙谐幽默、卓然独立等等。
七年级第三单元周测
七上语文第三次周达标卷2012.10.18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 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酝酿 朗润 抖擞 披着蓑 戴着笠 嫩嫩的 贮蓄 水藻 镶边 宽敞 应和 薄烟 黄晕 水涨起来 捉迷藏 济南 看护 澄清 发髻 卖弄 2 考考你的修辞知识 请指出下面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方法。a...
七年级第三单元周测
班别 学号 姓名成绩 满分53分。一 基础 24分 1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词。10分 1 可怜夜半虚前席李商隐 贾生 1分 2 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1分 3 泊秦淮 讽刺达官贵人不图国家兴盛,沉迷享乐的诗句 2分 4 木兰诗 中表现木兰从军谨慎 机智的诗句是 2分 5 默写赵师秀...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复习单元测试 A卷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6分 1 给加粗的字注音。4分 黄晕酝酿澄清水藻 贮蓄清澈犬吠寥阔 2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3分 花枝德高乐道。返老五彩小巧 3 指出下列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方法。4分 1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2 有许多鸟唤我的名字,有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