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后课外古诗词复习

发布 2020-11-11 10:06:28 阅读 6419

一、文学常识填空。

1.《竹里馆》作者是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画家。

2.《春夜洛城闻笛》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3.《逢入京使》作者是岑参,唐代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4.《晚春》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河阳(今河南孟州)人,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二、根据原文填空。

5.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7.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8.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9.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0.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三、按要求填写句子。

11.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气质的人物活动,却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诗句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2.《竹里馆》中抒写诗人悠然自得,把明月视为知音的诗句是: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3.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4.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以声传情的诗句是: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15.《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惜别深情的诗句是: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6.《逢入京使》中描绘诗人偶遇老友,万分喜悦,并托友人捎信向家人报平安的诗句是: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7.《晚春》中写暮春时节,花木仿佛知晓春将逝去,所以特别珍惜春光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本色的句子是: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8.《晚春》一诗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表达对它们更深层次的赞许的句子是: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四、诗歌阅读。

一)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9.诗中的“幽篁”是什么意思?

幽篁”指的是幽深的竹林。

20.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本诗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和高雅的生活情趣。

21.请你发挥想象和联想,描述该诗所展现的画面。

略。提示:该诗写了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为伴的情景。

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2.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的“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指《折杨柳》,是汉代乐府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因此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同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

23.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地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起了旅人的情思。

24.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逢入京使。

岑参。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25.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双袖龙钟泪不干”一句作简要赏析。

诗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泪下如雨湿袖难干,借以表达自己深切思念亲人的心情。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诗人托入京使捎话时内心的波澜起伏,可见一斑。

26.“龙钟”“传语”分别是什么意思?

龙钟”形容沾湿的样子。“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27.“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对故乡、对亲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四)晚春。

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28.一、二句写出了怎样的晚春景致?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花木争芳斗艳,尽情舒展生命的本色。

29.诗的。

三、四两句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运用拟人、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作者借此表达了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的人生态度。

五、诗歌拓展阅读。

一)墨梅①王冕。

我家洗砚池②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 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30.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31.诗人借墨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品格?

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二)渡汉江①

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 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途中。

32.诗歌前两句中的“断”和“复”反映了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

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信,精神极为痛苦。

33.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诗人一方面固然在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遇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咀嚼。

六、诗歌对比阅读。

甲】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乙】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4.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别指谁?

都是指诗人自己。

35.两首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可以看得出来?

想得、遥知。

36. “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描绘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单元试卷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单元检测题。时间 120分钟满分 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 25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 自矜 q n 震悚 s 响午 sh n 自言自语。b 颔之 h n 取缔 d 睨之 l 微不足到。c 愧怍 z 孤孀 shu n 塌败 t 言外之义。d 忿然 f n 滞...

部编七年级语文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 单元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有的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有的反映家庭式的特殊教育,有的涉及整个少年时期的学习与实践。这些内容可以让我们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 童趣 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每个人都从...

部编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课《卖油翁》教学设计

卖油翁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卖油翁 是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小精悍的文言文,文章通过叙述生动的小故事揭示了技艺专长可熟能生巧,不必骄傲的道理。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积累,学习这样的的浅易文言文难度不大。但要注意通过名家名篇了解传统文化,从中受到感染熏陶,逐步形成积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