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 古诗文 教科版小学学科网

发布 2020-11-11 04:48:28 阅读 1555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至庄)“绿树村边合”,近景。“合”,写出村边绿树环绕,自成一个幽静的天地。

“青山郭外斜”,远景。“斜”,写出村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一种旷远的境界。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诗人来到这样的村庄,心情自然十分愉快,心旷神怡。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大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

场圃。桑麻和谐地连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那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仿佛萦绕耳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告别)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做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朋友相待的热情,诗人做客的愉快,彼此友情的深挚,都深含在“还来”二字中了。

过故人庄》淳朴自然,清新的口语化风格,大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雅,于平淡之中见出功力。整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

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但:只缘:因为。 蓬门:蓬草编织的门。

盘飧:用酒食款待客人,这里泛指菜肴。 兼味:两种以上的食品,指富人家的饮食。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旧醅:隔年的陈酒。

诗意】房前屋后都环绕着春水,只见成群的鸥鸟天天来。花径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柴门今天为了你的到来才打开。因为离市集远,盘中的菜品种少。

由于家贫,酒杯中只有旧年的陈酒。如果你愿意和邻居的老翁对饮,隔着篱笆喊他一起过来干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赏析】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草堂的南北,春水漫漫,只见鸥鸟天天成群而至。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心机,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

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

寂寞。“舍”,自称其家为舍,这里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草遍地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用蓬草编成的门,因为你的到来,今天才打开。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其对仗颇具匠心,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意,互文而足。

“缘客扫”,为了客人而打扫,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蓬门”,茅屋的门。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

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取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

“旧醅”,旧酿的隔年陈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召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锋一转。

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需事先约请,随意过从召饮,是在真率淳扑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评解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

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

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

“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诗人叙述了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场面,表现了诗人坦率的性格和宴客的喜悦,也表现出两人之间诚挚的友情。全诗描写细腻传神,充满人情味,富有生活情趣。

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注释】腊酒:头一年腊月酿制的酒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泛指猪。

山重水复:一重重山,一道道水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

箫鼓:**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叫做春社日。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的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随时。叩门:敲门。

诗意】不要笑话农家腊月的酒都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疑惑无路可行间,忽见柳色浓绿,花色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

你吹着箫,我击着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允许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柴门。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中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思想上。

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词作数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初看起来觉得平淡,就像“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那样,仿佛是一则普通的记事,毫不费力。然而,诗人从这里起句,写自己游村突然来到农家,主人盛情留客,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为下面出游写景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

“腊酒”,指头一年腊月里自酿的米酒。这是稻谷丰收后出现的喜人景象。腊酒在开春后饮用,外表显得有点浑浊,但是它有着名酒般的醇美。

何况农家主人又是那样热情待客,还备有丰盛的佳肴呢!豚,指小猪,这里“足鸡豚”是形容农家待客的菜肴极为丰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善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是在于“等闲语言变瑰奇”,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把这种自然景象摄入诗篇里,在唐代诗人的笔下早就描绘过,如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遥爱云木秀,初疑路不同;安知清流转,忽与前山通。”到了宋代诗人手里,也有所描摹,如王安石《江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时代接近于陆游的诗人还有强彦文,他的诗歌有唐人的风致,曾写过“远山初见疑无路,曲径徐行渐有村”的诗句。但在意境的开拓上,可以这样说,这些诗句要远逊于陆游。

这联上句通过一个“疑”字,把徐行山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的感觉,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换形所见之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这样使感觉的形象与视觉的形象有机结合在一起,构成一幅优美动人而又奇妙的画面。

这一联不仅写得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意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表。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赢得人们的普遍喜爱,如今已成为广泛流传的诗句。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奋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诗由写景转入抒情,从村外之景转写村内之情。“春社”,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习俗。

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谓“立春后五戊日为春社”。即立春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日。当这一天将来临时,村子里不断的**打鼓声音,响彻云霄,洋溢着一片节日的欢快气氛。

乡民们还要向土地神祭祀,以祈求农事的丰收。这个简朴的古代风俗,在当时江南的农村仍然很流行。诗篇不仅反映了农民们渴望丰年的心愿,也表达了诗人喜爱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漫游山村心情的表述。游村的感受如何呢?

山村的迷人景色。村俗的朴实淳美,这些都给诗人留下美好而难忘的印象。今后怎么样呢?

诗篇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如果说孟浩然诗的最后“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表露得非常直率,那么,陆游诗的结尾用笔则比较婉转,诗人吐露的意念是,今后倘有机会乘月明之夜外出闲游的话,我拄着拐杖会随时前来敲门叙谈。这一归结,点明了游村的诗题,而“夜叩门”与首句“农家”遥相呼应,不仅画面完整,而且更耐人寻味。

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题材比较普通,不同的是立意新巧,手法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诗人紧扣住诗题“游”字,但又不具体描写游村的过程,而是剪取游村的片断见闻,通过每联一个层次的刻画来体现。首写诗人出游到农家,次写村外之景物,复写村中之情事,末写频来夜游。

所写虽各有侧重,但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这可以说是继承了孟浩然诗歌“平淡有思致”的特色而又向前发展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 古诗文教科版

专项部分古诗文。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注释 过 拜访,探访,看望。故人 老朋友。具 准备。鸡黍 指杀鸡煮黄米饭,泛指丰盛的饭菜。合 环绕。郭 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墙。轩 窗户。场圃 农家的小院。场 打谷场。圃 菜...

二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 古诗文教科版

专项部分古诗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 1 白日 太阳。2 依 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3.欲 想 要。4 穷 尽,使达到极点。5.千里目 眼界宽阔。6.更 再,继续。诗意 傍晚的太阳正紧靠着连绵的群山,慢慢落下去了,一泻千里的黄河水滚滚地流入大海。...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 古诗文湘教版

专项部分古诗文 一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 1 欲 将要。2 断魂 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3 借问 请问。4 遥指 向远方指。诗意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里更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