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 古诗文 湘教版小学学科网

发布 2020-10-30 16:33:28 阅读 2823

(二)江畔独步寻花。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注释】1、懒困:疲倦困乏。

2、倚:靠着。

诗意】浩荡的江水从黄师塔前东流而去,我走在怡人的春光里,不觉有些困倦,就让我靠着这微风吧。眼前出现了一簇没有主人的桃花,瓣色各有深浅,你可以喜欢这深红的,也可以喜欢那浅红的。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成名。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

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赏析】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

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

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江水东”一句 ,在营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且倚微风,以寄雅怀。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又有何人赏识?

字里行间,流露出无人赏识的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

“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

这种喜悦之情,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1、潋滟:形容水波流动。

2、空濛:形容迷茫。

3、相宜:适宜。

4、相和:相互和谐。

诗意】水波荡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烟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不论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都是那么适宜。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21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著名诗人,同北宋的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是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是著名的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著名的画家,喜作古木怪石。

苏轼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此外,他在农田水利、教育、**、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

赏析】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

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是美妙无比,令人神往的。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四)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盘:形容洞庭湖。青螺: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诗意】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恰似**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作者的进步思想,他写的《竹枝词》等诗具有新鲜活泼,健康开朗的显著特色,情调上独具一格。

语言简朴生动,情致缠绵,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竹枝》(六)等,其中《竹枝》(六)中“道是无晴(情)却有晴(情)”句为著名的双关语,足见诗人之匠心独具。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辽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做搁在**盘子里的青螺。

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五)古诗百宝箱。

题目:《小儿垂钓》 作者:唐胡令能。

原文: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意: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

简析: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

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

“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所以向他打听,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

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 ,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选自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全诗为: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赏析】运用比喻,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哲理。现多指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刘禹锡原意借“沉舟”“病树”感叹自己屡遭贬谪、老病侵袭,以致无所作为。

不过,他同时用“千帆过”“万木春”来表达他对天下仍有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而深感欣慰。可以引申为不论碰到什么样的困难或挫折,永远保持一颗生机勃勃的乐观向上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选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全诗为: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赏析】黄梅时节,江南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润及千家万户。开头一句,展现的是南国一片迷蒙的整体景象,接着是草地池塘的近景。前者是目所见,后者是耳所闻。

后两句,深夜候客,无所事事,轻敲棋子,诗人心情闲适。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选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全诗为: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赏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联脍炙人口的名句。它的妙处,不仅在于善于描写难以言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在于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寻味。

这一联不仅写的极其自然,而且用语浅近,含义丰富,仿佛信手拈来,然而出人意料。当人们吟诵这两句诗时,不单是欣赏这难以言状的美妙的山村自然风光,而是从中领悟到它所蕴含的哲理思想的启示——只要人们正视现实,面对重重艰难险阻,不退缩,不畏惧,勇于开拓,发愤前进,那么,前方将是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崭新境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选自宋代大学问家朱熹的《观书有感》,全诗为: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水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赏析】他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的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优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的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是多么静谧可爱了!

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自问自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来。

读后令人清新明快,更让人拍案叫绝。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 古诗文湘教版

专项部分古诗文 一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 1 欲 将要。2 断魂 神情凄迷,烦闷不乐。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3 借问 请问。4 遥指 向远方指。诗意 清明的时候,又下起了纷纷的春雨。奔走旅行在外的人,心里更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失魂落魄了。他向别人询...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 古诗文 苏教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古诗文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注释 1 莺啼 即莺啼燕语。2 郭 外城。此处指城镇。3 酒旗 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4 南朝 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 齐 梁 陈政权。5 楼台 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6 烟雨 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四年级下册语文专项部分 古诗文 语文S版小学学科网

专项部分古诗文。教材梳理 凉州词 又名 凉州歌 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 凉州词 配的唱词。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者简介 杜甫 公元712 770 汉族,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生于河南巩县 现巩义市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蜀,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