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教案 2

发布 2020-11-05 02:08:28 阅读 5436

19*谈创造性思维。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议**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

1.默读。在快速高效的默读中,筛选信息,初步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议**中常用的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的方法;体会本文语言严谨平和的特点。

3.理解体验设问句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事物的正确答案真的不止一个,建立“我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自信,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朝创造型、创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

1.区分观点和材料的关系,认识本文的论证方法。2.体会周密严谨又亲切平和的语言风格。3.理解文章思路、设问句的作用。4.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1课时。一、导语设计。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学的苏轼《题西林壁》。让我们一齐来背一下。2.师: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什么?(生:

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3.师:由此可见,事物的正确答案并不是唯一的,这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心神沉浸在字里行间。

默读是较快获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文章娓娓倾谈,字句比较容易进入学生头脑,启发学生心智。九年级学生已能较好地把握一般默读要求,自然会标好段号,勾画出给自己启发、留下深刻印象、有疑问的语句。为进一步对话讨论作好准备。

1)字词积累。

a.读准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根深蒂固(dì)孜孜不倦(zī)汲取(jí).

锲而不舍(qiè) 渊博(yuān bó).

b.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孜孜不倦:勤勉的样子。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2)反馈默读情况:说说阅读收获。

问题设计:我的收获:文中句子,我的理解是引导交流:

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哪些语句给你启发?

你有没有疑难?围绕这些语句大家谈看法,有助于理解作者想法。

2.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喜好,创造自己的“创新格言”。

这个环节本身就是创新思维的极好锻炼。鼓励原创,教师点拨师生一起评价,把同学的智慧成果记录在笔记本上。

三、**写法,理清思路明确本文思路。

课文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先用四个图形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对几种不同答案都具有合理性的分析,引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原因是,“由于看图形的角度不同,四种答案全都正确”。

推而广之,“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接着,作者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引申出“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原因是,“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既然不满足于一个答案,需要寻求其他答案。怎样寻求呢?课文于是顺理成章地提出“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论述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

这要素是:(1)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2)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3)持之以恒的毅力。课文特别提出“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并举出两个例子加以证明。

紧接着,又引申出如下问题:“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接着的论述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先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结论,并对这个结论进行分析。实际上,自以为不具备创造力的人,是自我压制;而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的人,则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像贝多芬、爱因斯坦和莎士比亚等杰出的人物也都如此。总之,“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就是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并使之变为现实。

最后,课文得出结论,“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只要具备几个关键性的要素,就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第2课时。一、聚焦论证方法1.交流名言。

检查作业,交流分享搜集的资料,引入对论证方法的认识。名言(教师可以示范出示名言):

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塞缪尔·约翰逊)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法朗士)

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陆登庭)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同学们交流各自查找的有关名言。2.聚焦论证方法。

观点: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请选择一则格言作为论据,写一段文字来论证上述语段中的观点。然后小组交流。启迪学生,这就是道理论证。道理论证是通过讲道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仅仅空讲道理,不足以使人信服。怎么办?人常说:事实胜于雄辩。那么还可以举例子来论证,叫举例论证。我们来交流查找的事例(教师可出示事例):

1)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中学毕业后,他曾经先后在好几个大学学习。主要学习气象专业。大学毕业后,魏格纳到了高空气象台工作。

魏格纳曾和他的弟弟乘坐一个3 000立方米容量的大气球飞上天空,他们在空中整整飞行了54个小时,打破了当时载人气球在空中停留35个小时的世界纪录。在飞行中,他们测量了高空的气温、气压、风速和风向,实现了魏格纳到空中亲自观云、观风的梦想。

2)一张普通的世界地图却引发出一个巨大的发现。据说魏格纳因病住院。住院期间魏格纳从墙上的一幅世界地图上偶然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非常吻合,特别是南美洲巴西东部的突出部分,与非洲西海岸的几内亚湾非常吻合。

于是他萌生了这样一个想法: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经连在一起,后来才裂开、漂移开。

3)从那以后,魏格纳注意观察和研究,发现有许多现象可以证明他的想法是对的。为了搜集证据,魏格纳在第4次考察格陵兰时遭到暴风雪的袭击,永远倒在茫茫雪原上。魏格纳去世30年后,板块构造学说席卷全球,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

提示学生:三则材料分别论证:

1)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2)要经常保持好奇心。

3)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归纳明确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二、语文活动:异想天开主题:铅笔有多少种用途?

此活动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求新求异思维,努力寻求更多的不同答案。

铅笔是学生身边的最常见的学习用具,学生不陌生,有信心大胆发言,启发学生勇于做一个有创造性思维的人。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文学常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选自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之一。孟子 名轲,字子舆,战国人,人称 亚圣 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 他主张施行 仁政 提出 民贵君轻 的口号。文学常识 孟子 是儒学家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述了孟子的言行,政治主张,哲学主张及个人修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选自 ...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

12月3日周测语文试卷。一 积累与运用 共11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嗔怒 ch n 聒噪 gu 面面厮觑 q b 谮害 z n 绰刀 ch o 恃才放旷 sh c 侥幸 ji o 桑梓 x ng 醉醺醺 x n d 腻烦 n 姊妹 z 精血诚聚 j 2 下列的词语没有锗别字...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学案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1.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2.能用微粒的观点说明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常见的化学现象。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阅读课本第92 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下列两个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并将结果填入下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