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发布 2020-11-04 21:24:28 阅读 3313

栏目:教学研究科目:小学语文录入时间:2009-3-18 浏览次数:1555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

主备人存瑞中心校赵美宏。

单元教学目标:

一、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悟童年、珍惜童年、把握童年;

二、通过对比阅读,让学生领悟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三、让学生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第二组课文整体教学:

本组课文包括三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分别是古诗词三首、冬阳童年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这几篇课文作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和体验了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讲的是别人的故事,却又好像发生在自己身上。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5古诗词三首。

课型:讲读。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会写3个认识的字。

2.学习《牧童》、《舟过安仁》,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时光。一只昆虫,一个玩具,一次发现,一场争执……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包含着你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其《古诗词三首》(板书课题)感受古代儿童生活的情趣,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牧童》

1、从诗的题目中你能发现什么?

2、 生反复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读准,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3、师**相关磁带,生正音,借助工具书、注释、课文插图、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4、指名诵读,正音。

5、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要点提示:1)题解:牧童指放牧的儿童。

2)铺:表现了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

3)弄:传达了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

4)六七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5)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息图:(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指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7.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在学生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自己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使学生真正入情入境。)

8.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三。学习《舟过安仁》

一)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题目入手了梗概---自读引读知大意---多种方法解诗意---交流体会悟诗境---感情朗诵想画面。

二)运用以上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三)师生互动交流。

要点提示:1.指名读诗,正音,出示生字卡片,注意“篙、遮、棹”三个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2.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3、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一只不再扬帆划桨的小船中间,坐着两个小男孩,很奇怪的是,没有下雨,这两小孩居然撑着伞,仔细一看,原来他们撑伞不是为了遮风挡雨,而是舞动着伞柄起到类似扬帆的作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四、布置作业:1、背诵两首诗,默写《牧童》2、预习《清平乐 . 村居》;

3、积累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习《清平乐 . 村居》,认识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了解有关词的一般知识。理解词意,体会意境,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3、通过改编歌曲,激发学生对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中间有个分隔符号,前者是词牌,后面是词的题目。)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

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词的特点 。)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生自由发言)

2.指导自学。

师:我们该怎样自学这首词?(生汇报: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学古诗词的方法。)

3.生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

4.检查自学结果。

1)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以及“相媚好、翁媪”两个词的读音和字形。

2)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距离农家低小的屋檐不远处,是一条清澈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绿色的青草,屋檐下,有两个头发发白的老头、老太正借着酒意说着悄悄话。大儿子十分勤快,在溪边的田间地头种豆,老二呢,正忙着编织鸡笼。

最顽皮、可爱的莫过于最小的那个孩子了,瞧,他趴在溪边剥莲蓬,正忙得不亦乐乎呢!)

三、发挥想象,加深理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内化词义)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

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四、改编歌曲,激发兴趣。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改编歌曲,激发学生对词的热爱之情。)

五、总结谈话,回归整体。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2.诵读全词,结束本课时学习。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这首词。

2.积累其他描写儿童的古诗:《所见》《夜书所见》……

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改写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一。生展学示积累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课外积累,为改写古诗提供更多的素材。)

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或词,改写成短文。

1. 激发写的兴趣。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短小精悍,意境却广博而深远。朗读你喜欢的一首古诗词,边读边想象,把它改写成一个生动的故事。

2.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自由写故事,老师巡视指导。

3. 作品修改,分享优秀作品,集体评议,再修改自己的作品。

三。布置作业。。

把自己编写的故事抄写在作文本上。

课后反思。6冬阳。童年。骆驼队。

课型:讲读。

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3个生字,会写9个。

2.读懂课文,想象作者围绕骆驼写的几个童年时的生活画面,感受童年天真、好奇的情趣。

一。谈话导入。

还记得《窃读记》这篇课文吗?它真实地记录了作者林海音童年窃读的滋味,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回忆童年的文章。板书课题。

二。学习资料袋。

1.指名读。

2.交流相关信息。

三.读课题想画面。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四。自由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读准。注意“嚼”的读音和字形。

2、浏览课文,想想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再读课文,说一说课文围绕骆驼写了作者童年的哪些事情,分别是哪些段落。

五、师生互动,学习成果汇报交流。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骆驼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以是多方面的,如相貌丑陋、咀嚼的样子、脱毛的情景……

3.作者围绕骆驼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先讲冬天“我”看骆驼咀嚼(第4自然段);再讲了“我”关于骆驼系铃铛的想象(第5—9自然段);然后讲冬春之交骆驼脱毛的,我想替骆驼剪毛。

(第10自然段);最后讲夏天询问骆驼的去处(第11—14自然段)。

六。再读课文,觉得最有趣、最有意思的内容多读几遍。

七。 布置作业: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2.领悟作者情感表达方法。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有趣的画面?(生答)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相机指导朗读感悟童年的情趣。

语文S版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

小学语文 s版 第十册第二单元试卷姓名得分。一 看拼音写词语 10分。z o y n zh n y n x n y y n d n cu r n p n p n s n q n n x x r n r n 二 给带点词选择正确的读音 12分。尽快 j n j n 死难 n n n n 枝折花落 zh...

小学语文五年级第十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姓名 成绩 一 把下面的章节与加点的字恰当地连起来。z n战役q n亲爱。zh n暂时q n清楚。c n寸草不生y n ch n四季如春y n绿草如茵。二 读拼音,写词语。m b xi jix n ku n sh n yxu zh n s n t n w c i b n f nh o h o d n...

苏教版小学第十册 五年级下册 美术全册教案

全册教案。课题一 快乐的时光。教学内容 教材第1页的快乐时光,完成相应的习作。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感受什么时快乐的时光,并能与 痛苦 悲惨 的时光作一个比较。感爱到今天的快乐时光来之不易。2 会用彩笔或泥土等工具来表现自己或是他人的快乐时光。注意到表现时要注意到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快乐。教学重难点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