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爱如茉莉。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内涵深刻的字词的韵味。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体会课文在字里行间揭示的真爱。
教学难点:理解“真爱就像茉莉”。这种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情感理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师在黑板上板书:“爱”字,学生齐读 。
爱是一个温暖的字,让我们再读这个字。
爱是一个博大的字,让我们大声地读
爱是一个深情的字,让我们深情地读。
每个人对于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爱的文章,板书:“爱如茉莉” 齐读课题。
2.见过茉莉吗?什么样?(学生根据日常积累说一说)
3.可见茉莉对我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课文是怎样提到茉莉的呢?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看,这些是课文中描写茉莉的词语,你们能读好吗?(**车读词)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爱如茉莉弥漫诗意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揭示课文主要内容: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同桌交流:(通过写妈妈生病住院期间,爸妈相互默默关心的事告诉我们真挚的爱就像茉莉一样虽然平淡无奇,却能散发缕缕幽香、沁人心脾,让人感到温暖幸福。所以课题叫做—)
四.自学文中的生字新词。
1.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2.“缕、幽”。谁有好办法记住?(指名回答)
缕:换偏旁,绞丝旁表示雨丝有关,“一丝丝”。
幽:部首幺部、笔顺、字义(a.地方僻静,光线暗。b使人感觉沉静、安闲的。c迷信的人指阴间。“缕缕幽香”的“幽”应该选择哪个意思呢?)
五.作业。1、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板书:17、 爱如茉莉。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爱如茉莉弥漫诗意
17、 爱如茉莉。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欣赏课文朴素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在细节中感受父母、家庭之间平淡而深厚的真爱,理解“爱如茉莉”的深意。
2、提高学生懂得爱、学会爱、表达爱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描写,体会课文在字里行间揭示的真爱。
教学难点:理解“真爱就像茉莉”。这种平平淡淡、真真切切的情感理念。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谈到爱,那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当然,爱也有不同的表达式。昨天我们初读了一篇课文,题目就是——爱如茉莉读题。
2、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这茉莉般的爱。
二、学文,了解茉莉特点。
三、与主人公对话,感受其真爱。
学习6-8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思考:从哪些细节中你感受到妈妈对爸爸的爱?又从哪些细节中你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2)读书要学会把静止的文字读活,学会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从“直奔”这个词语中,你仿佛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三、结语:希望这茉莉般的真爱能像茉莉的缕缕幽香一样钻进你我的心中,希望我们都做一个该爱就爱,并且懂得感受爱的人。
板书:17、 爱如茉莉。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
幽香缕缕。爱如茉莉真心→真爱。
真切无私情意绵绵
洁白纯净幽香缕缕。
练习设计。一、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掏缕茉( )
淘楼莱( )
愣恬嗔( )
楞括慎( )
18、月光启蒙。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 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 初读指导。
1. 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 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识的样子。
3. 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4.交流。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迷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13):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5.质疑问难。
三、作业: 指导书写
板书:18、月光启蒙。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迷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13):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18、月光启蒙。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 看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二、精读指导。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花儿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3、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4、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三、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自由读10~13自然段。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3、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4、学习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 指名读,齐读。
四、总结全文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板书17.月光启蒙。
唱歌谣。讲故事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飞向诗歌的王国。
练习设计。一、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
辰( )篱( )吟( )谣( )沌( )帐( )
晨()离()铃() 遥()吨( )涨( )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生字、词。
2、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合作**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三、学习目标。
、掌握课文生字词。
、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四、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五、整体感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锻炼学生整体阅读、归纳、概括能力。重点解决如下问题:
、祖父和“我”在后园都做了哪些有趣的事?并简单复述。
、我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喜欢文中的祖父么?为什么?
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组补充完善,最后多**展示讨论结果:
六、小结。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快乐、自由、温馨、美好的后园生活,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浓浓亲情的眷恋,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与人性美的向往,以及童年的“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
七、作业。在下列词语中任意选出五个,把它们连接成一段话(不少于50字)。
嘴馋玫瑰玩腻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寂寞。
板书: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嘴馋玫瑰玩腻了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寂寞。
19、 我和祖父的园子。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以朗读为主,研讨赏析文中优美语句。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美,寻找亲情,从而提高审美观。
教学重点:学习朗读,感悟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中游学生)
、本课的作者是( )选自《 》体裁( )
、给下列词语注音:
谷穗玩腻了衣襟地榇嘴馋。
二、朗读、赏析、感悟。
、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大声朗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自身感悟出发,谈谈自己的理解。
朗读时要注意,有的文段应大声朗读,有的可以欢快地朗读,有的甚至像小萧红那样喊,有的则要默默地品读。)
如: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地就和。
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这榆树先啸,来了雨,大榆树先就冒烟了。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小组合作**:
本文写出了浓浓的亲情,也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互相交流体会。
第一部分:“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大的……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
第二部分:“一到后园里,我就没有对象地奔了出去……休息好了又是跑。”
三、小结:四、作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祖父的园子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在“我”心目中,园子——
2.是快乐的:“我”在园子里吃黄瓜。
3. 是充满生机的:园子里的昆虫很多,有拍一拍手叫一两声。
4是自由自在的:倭瓜玉米蝴蝶。
小学语文 苏教版 五年级第十册第七单元23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 翻开23课,静静看着就可以发现两首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它们都是写西湖的,一个是疾风骤雨下的西湖,瞬息万变 一个是艳阳下的西湖,浓彩艳丽。两首诗为我们营造了多姿多彩的西湖,将我们拉到了西湖边,在浓郁的西湖文化里感受西湖,...
小学语文 苏教版 五年级第十册第七单元23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 翻开23课,静静看着就可以发现两首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它们都是写西湖的,一个是疾风骤雨下的西湖,瞬息万变 一个是艳阳下的西湖,浓彩艳丽。两首诗为我们营造了多姿多彩的西湖,将我们拉到了西湖边,在浓郁的西湖文化里感受西湖,...
小学语文 苏教版 五年级第十册第七单元23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 翻开23课,静静看着就可以发现两首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与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有着许多内在的联系 它们都是写西湖的,一个是疾风骤雨下的西湖,瞬息万变 一个是艳阳下的西湖,浓彩艳丽。两首诗为我们营造了多姿多彩的西湖,将我们拉到了西湖边,在浓郁的西湖文化里感受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