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师恩难忘教学反思二

发布 2020-11-03 15:39:28 阅读 6009

言意互转情动辞发。

—《师恩难忘》教学谈。

本文的作者刘绍棠先生一生经历过一次大的起落,作为一名享誉乡里的“神童”,他的童年就是在光环中度过的。可是,**后,虽然没有像仲永那样“泯然众人矣”,但仍逃脱不了神童带给他的副产品——骄气,给他的伤害。他的一意孤行狂放不羁直接导致他被打成“右派”。

回乡反思一去就是20年。很多人或许至此一蹶不振,或许在批判的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直至默默的消失在这个世界。刘绍棠不然,他勇敢的承受着这一切,他勇敢的反思着自己的所作所为,痛定思痛,直到20年后,卷土重来,一发而不可收。

成为乡土文学这一流派的开山祖师,收入世界名人词典,在中国甚至世界近代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这篇《师恩难忘》(原文题目是《老师领进门》)应该就发表于此时。

此文不愧为乡土文学的一篇妙文,语言质朴,条理清晰,内容简单,情节有趣,感情真挚。在教学本文时,完全可以采用“言意互换”的方法,以达到“情动而辞发”的效果。

1、据言得意,感受田老师的可敬形象。

阅读理解的首务在于对“意义”的追寻,而对“意义”的追寻始于对言语的感知。简单来说,我们的教师完全可以学习文中田老师的教学方法。先念一遍,再连起来讲一遍,最后编一个故事娓娓动听的给学生们讲一遍。

三遍过后,绝大多数的字词句(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等等)的障碍被扫除,剩下的时间教给学生阅读,品读感悟:由言生像,由像起意。在这个过程中让田老师温文尔雅,敬业爱生的形象逐渐鲜明起来。

2、据意识言,体会田老师形象的塑造。

大多的阅读教学都只停留在据言知意的阶段,而至于这“意”是怎么表现出来的,即文本的言语形式却很少关注。这一点我们不能只责怪学生,其实,很多的老师都没有这样的意识。拿本课来说,为了让田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煞费苦心。

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故事的出示,让我们读了恍如身临其境。四年来读了这么多的故事,作者独独选择了第一课上讲的故事,独具慧眼,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故事中的情节,既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又照顾到对学生道德的熏陶。美丽的花儿,应该让大家一起观赏。往大了说,这就是人文和工具的统一。

3、以言表意,沉淀心中的老师形象

学生在据言知意的过程中,意开始酝酿。一个可敬的老师形象已在眼前鲜明起来,同作者一样,学生对这位田老师也怀有深深的敬意之情了。“情动而辞发”,意的充盈,心中便有了表达的欲望。

这时候,就必须以言的介入来实现意的完成。老师适时地提出写作要求:写一写你的老师。

(具体要求见习作一)抓住老师的某个特点,通过一件或者两件事情具体说明这一特点。《师恩难忘》就是范例。读写结合,言意互换,情动辞发,学生言语智慧也一定会从这一过程中得到提升。

五年级语文教案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

师恩难忘教学设计。五年级语文教案第二课时。省 市 区 县 蒲鞋市小学金晓霞。一 教材分析。老师领进门 浙教版第11册 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情感丰富。课文叙述了作者回忆40年前的一件事,表达了他尊师爱师的情感,是一篇尊师爱师教育的好教材。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 教学目的。1.理解课文内容,体...

2024年难玩师恩小学五年级作文

难玩师恩小学五。漫的人生道路是坎坷的,是艰难的,是幸福的,相信每一个人都有难忘的一幕。我也不例外。那时候,我正在上幼儿园的事情,有一天,我刚上完课,便抓起书包跑,我边跑边想 爸爸一定在门口等我了,我可不让他操心。等我跑到门口,发现有许多家长在等孩子,我在人群中细细看着,竟没有爸爸人影儿,我的心顿时凉...

五年级语文教案

迟到 教案。文昌小学席秀君。第二课时。学习内容 北师大版第九册7课 迟到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孩子的爱。3 通过学习作者心理活动的描写,明白作者对严父的理解。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亲对作者的爱。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同学们,小学以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