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名师教案集锦

发布 2020-10-26 00:03:28 阅读 5113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毫米和分米长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尺、1分硬币、身份证、5张长度不同的金箍棒纸条(10厘米、5厘米7毫米、1分米、4分米、1米)、米尺、高度约为1分米的粉笔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出示情境图。

谈话: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想到:金箍棒边长1毫米长和金箍棒变成1分米长等数学信息。

提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出:1毫米有多长?1分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采用动画的形式呈现出甜甜的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测量金箍棒纸条长度埋下伏笔。】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认识毫米。

1)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

活动一:提问:看,现在金箍棒变到孙悟空的手上了。根据你们的经验能测量出它有多长吗?拿出1号金箍棒纸条和学生尺赶快量量吧。

学生能测量出这根金箍棒纸条的长度正好是10厘米。

课件出示图1,呈现出学生测量的结果。

活动二:提问:看,孙悟空的金箍棒变短了,现在有多长?拿出2号金箍棒纸条,用学生尺你能又快又准量出它有多长吗?

课件出示图2:

学生可能出现的测量结果:①5厘米多一点;②大约6厘米;③5.7厘米。

提问:5厘米多,不到6厘米,多出来的这一部分不够一厘米,怎么能准确的量出这张金箍棒纸条到底有多长呢?

学生可能想到:数小格。

2)初步建立毫米概念。

谈话:利用投影放大些,我们看的会更清楚(课件出示图3),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学生在尺子上找1毫米,并指给同桌看。

谈话: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毫米用mm表示。老师现在想把1毫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教师拿着学生尺,在黑板上画1毫米,学生观察发现1毫米实在太小了,不容易画出来。

谈话:是啊,1毫米真的太小了,但在生活中还是随处可见,仔细找一找,看一看你能不能找到1毫米。

学生能在准备的学具中找到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教师引导学生测量。

课件出示图4。

谈话:这么一量,我们就知道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1毫米吧,像老师这样:

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1分硬币或身份证,两个手指不要动,用另一只手慢慢的把硬币或身份证抽出来,现在你两个指缝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了。你感觉到了吗?你想对1毫米说点什么?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受1毫米,能想到:1毫米太小了。

提问:看一看,想一想,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学生能从身边找到:尺子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指甲的厚度大约1毫米……

3)明确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提问:我们知道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认真观察尺子,想想厘米和毫米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同位互相观察尺子,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根据课件演示一起数,教师小结并板书:1厘米=10毫米。

4)借助毫米准确测量。

提问: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知道了1厘米=10毫米,现在你能准确的测量出这根金箍棒到底有多长了吗?

课件出示图5: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追问:怎么知道是5厘米7毫米?

学生能想到:5厘米多了7个1毫米,所以是5厘米7毫米。

谈话:1毫米虽然很短,但是在准确测量中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经历毫米产生的过程,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通过两次测量活动,产生认知冲突。

一是帮助学生回顾测量的方法,二是发现问题,利用厘米尺不能准确测量,从而产生强烈的认知冲突,充分感受到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并有效激发学生自主**的欲望。在此基础上借助课件演示,进一步认识尺子以及尺子上的1毫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以及经历测量5厘米7毫米的过程。

学生通过“比一比”、“画一画”、“找一找”等一系列活动,系统认识毫米,并初步在头脑中建立起“毫米”的概念。】

2.认识分米。

1)认识1分米。

提问:大家还记得测量的1号金箍棒纸条有多长吗?

课件出示图6:

学生可能想到:①100毫米;②10厘米;③1分米。

提问:10厘米还可以怎样表示?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想到: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厘米。

小结:对!10厘米也就是1分米,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用dm表示。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并在黑板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谈话:拿出你的尺子,找出1分米,指给同位看看。

2)感受1分米。

提问:大家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了,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的长度给老师看看吗?

学生比划。谈话:你们比划的长度是1分米吗?请你再用尺子量一量你比划出的长度,然后调整一下。

学生用尺子测量、调整。

提问:大家都认识了1分米,看一看、找一找,我们身边有没有1分米?

学生可能会想到:自己的手长大约1分米;纸杯的高度大约是1分米;铅笔盒的宽度大约是1分米……

引导学生测量,判断出估计的1分米长度准不准。

课件出示图7。

3)利用1分米估测。

提问:孙悟空的金箍棒变长了,现在有多长?不用尺子量,你能估测一下吗?

学生观察并估测这张金箍棒纸条大约有多长。

提问:哪位同学介绍一下你的估测结果和方法?

学生可能会利用自己的手长或桌上的纸杯进行估测,这根金箍棒大约4分米。

提问:我们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愿意来亲自量一量?

学生到黑板前用米尺进行测量,汇报测量结果。

谈话:咱们同学真的很厉害哦!它的长度正好是4分米。

4)明确米和分米的关系。

提问:我们知道10厘米也就是1分米,米和分米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你知道这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吗?(课件出示图8)

学生可能会想到:1米里面有10个1分米。

指名学生在米尺前,带领大家1分米1分米的数,发现1米=10分米。

教师板书:1米=10分米。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注重学生对1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主要分为三步进行:一是在尺子上找1分米,知道1分米=10厘米;二是引导学生从周围找找1分米,并通过学生尺上的1分米进行测量、调整,建立起1分米的长度观念;三是利用“分米”概念进行实际估测。

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对1分米长度观念的建立,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估测方法,有效培养了学生估测的能力。】

3.建立长度单位间的联系。

提问:现在,我们一共认识了四个长度单位,能给它们排排队吗?想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学生可能会想到: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图9:

图9)小结:这把米尺长1米,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的长度就是1分米;把1分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的长度就是1厘米;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的长度就是1毫米。正像同学们想到的一样,这些长度单位每相邻的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设计意图:本环节注重帮助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进行自主建构。通过课件演示,学生清晰的看到这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明确这些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

学生形成了对长度单位的系统认知,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你能说出它们的长度各是多少毫米吗?

2.综合练习:在( )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3.发展练习:读一读。

引导学生读一读每一条数学信息,并且结合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和长度单位间的联系说说对这些长度的理解。

学生能想到:

1)竹节虫身长27厘米,27厘米大约3分米,也就是3个手长那么大;

2)南美凤蝶体长90毫米,90毫米=9厘米,将近1分米那么长,翅展270毫米,270毫米=27厘米,大约3分米;灰蝶翅展16毫米,16毫米还不到2厘米。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了形式多样的练习,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并通过想、算、比等方法,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四、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提问: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能想到:

1) 认识了毫米和分米,知道了1毫米和1分米有多长;

2) 知道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手长大约1分米;

3)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4) 会用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进行测量;

谈话: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金箍棒也能变得更短,肉眼几乎都看不到,要测量这个长度,就要用到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研究。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情感等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金箍棒情境贯穿始终,借助金箍棒的长度变化,为长度单位的后续学习埋下了自然而巧妙的伏笔,有效地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欲望。

】当堂检测: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具准备】多**课件、米尺。

学具准备】课前调查表、练习题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谈话:上节课,我们通过故事《甜甜的梦》,学习了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这个故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flash动画)

谈话:听了后面的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生1:1千米有多长?

生2:2千米是多少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出小朋友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了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兴趣。借助金箍棒的长度变化,提出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该部分的设计承接了上节课的结束话题“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中。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名师教案集锦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 青岛版 六年制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毫米,明确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并根据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2 结合实际测量和具体的生活情境,初步建立1毫米 1分米的长度观...

二年级数学 青岛版 上册 第三单元试题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质量评估。时间 40分钟等级 a等 正确率在90 以上 b等 正确率在80 89 之间 c等 正确率在60 79 之间 d等 正确率低于60 一 我会填。1 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2 一把三角板有 个角,其中直角有 个。3 数一数下面图形分别有几个角。个角 个角 个...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册教案 第三单元甜甜的梦 千米 分米 毫米的认识 热点信息。一 教学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分米和毫米 知道1厘米 毫米,分米 厘米,千米 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 1分米 1毫米的长度观念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