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节课,我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2. 关于根据视图拼摆出相应的物体的教学,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7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7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1.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关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理解和感悟。
2. 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
1.在导入的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教材上的除法算式,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自主**,把所给的算式按照特点进行分类,激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下面研究因数与倍数的概念,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效地实现了原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链接。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直观感知,让学生自主体验发现知识的过程,进而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使学生初步建立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样,利用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引出了新知识,减缓难度,效果较好。
1. 在这节课中,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寻找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由于个人经验和思维的差异性,出现了不同的答案,但这些不同的答案却成为探索新知识的资源,在比较不同的答案中归纳出求一个数的因数的倍数的方法。
既留足了自主**的空间,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导,避免了学生的盲目猜测。
2.通过展示、比较不同的答案,发现了按顺序一对一对地找的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1.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丰富多彩的。感觉自己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引入,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
2.由此引出课题,这样不但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顺其自然地把探索的问题抛给了学生,激起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本课重点是要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能够准确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先和学生们一起回忆了一下2、 5的倍数的特征,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目标。新授环节先让学生猜测一下3的倍数会有哪些特征,接着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学生动手操作,在1~100的数字表里找一找3的倍数,然后用红色涂上标记,小组讨论汇报。
1.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是数学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课堂上,我尽一切所能为学生创设可观察、可探索、可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学习数学,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 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自主**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的目的不单纯在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体验的获得,通过自己探索获得“再创造”的体验。
1. 学生是知识建构过程的主体。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已有的知识背景去探索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的目的是数学方法的掌握和情感体验的获得,使学生通过探索获得“再创造”的体验。
2.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把生活问题引进课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贴近生活学数学,教师贴近生活教数学,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学有用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1.教学时我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如让学生小组合作,发现并概括出长方体的特征;选用合适的小棒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12条棱的关系,从而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得出总棱长的计算公式。
2.引导学生多向思维,如长方体棱的认识,在学生已掌握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并制作了长方体框架后,我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如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只需量出三条棱的长度就可以了,这样12条棱又在学生脑中分成了4组,对总棱长的计算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条理性,培养学生有条理地研究问题和总结结论。在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和联系时,我让学生分别从面、棱、顶点三方面去研究,学生对于研究有了方向。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结束后,我组织学生有条理地总结,并有条理地板书。
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交流,为后面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作铺垫。
1. 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引入,还数学的本来面目,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老师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提出了研究的问题,又使学生学有方向,学有目标。
2.电脑课件使原来用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降低了观察上的难度,同时动静结合的画面使观察的重点更突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注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剪开、展开的实物课件及动手操作剪一剪、标一标、贴一贴的实物模型,让学生真正动手、动脑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充分感知计算原理,建立表象,在动手操作中展开思维,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含义,从而明确概念。
1. 利用学生熟知的《乌鸦喝水》的故事进行导入,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空间概念,然后设疑,杯子里的水面为什么会上升,自然地引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这个概念。
2.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拼摆、实验和想象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并建立1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体积观念。
1.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并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的是提出问题—猜想—动手操作—验证公式—运用公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发现—验证—解释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
2.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揭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然后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欲望。学生积极思考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渴望能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动手操作是学生兴趣最高的环节,他们能很快地摆出长方体,并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其长、宽、高的关系。整个过程中,教师只在一旁引导,学生自主的发现,学生动手、动眼、动脑等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学生亲身体会得到的知识,学得也快,记得也牢,效果很好,真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本节课是在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继续探求其他的计算方法。新授部分的学习比较顺利,但学生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还是遇到了困难。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题中的信息,但仍有一些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这就需要进一步地指导和练习。
1. 要重视概念的建立。无论是面积单位还是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其实都是建立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上的。学生有了1平方分米和1平方厘米的空间概念,就有了推理所需要的支撑。
2. 要重视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语言是思维的体操。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到课堂的交流互动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语言表达,可以使问题的思考变得有条理。
3. 概念教学要重视知识链结构和知识面的结构。例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而且前者又是学习后者的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知识的起点,而且在新的知识学习之后要及时地通过整理、比较等方式纳入到旧的知识当中,形成知识框架。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活动为主线,让学生在操作、实验、比较、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自主地设计活动方案、交流活动体验、总结活动成果,实现了从被动地“听”数学向主动地“做”数学的转变,有效地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使学生在参与学习和探索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地体验成功的愉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改变教材问题的呈现顺序。先找三面涂色的块数,再到两面涂色、一面涂色的块数,最后找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有几块。这样的改动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
没有涂色的正方体无法直观地从立体图中观察得出,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改动顺序后,有的学生无法凭借空间想象得出,他们另辟蹊径,从总数中减去三面涂色、两面涂色和一面涂色的正方体数,也可以得到正确结果。
1.在重点知识上设计了探索性的问题,在难点知识上设计了引导性的问题。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思维在碰撞中提升,掌握了重点知识,也突破了难点。
2.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在现实情境中把握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分数概念,建立数感,当学生在生活中看到分数时,可以说学生已经较好地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对分数本身的敏感性得到了增强。
1.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加强学生的感受,帮助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利用学生的感官认识,由分1个蛋糕到分3块月饼,使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分层进行,有序地**,在动手操作与学***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深化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2.在建立分数与除法关系这一环节时,引导学生用旧知迁移到新知的学习方法,由学生的回忆到结合自己的感受,用数学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一种培养,同时带领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认识,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纳入到一个认知结构中,并引导学生在辨析中区别知识,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
1. 本节课的设计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让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在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新知识沿着理解、掌握、熟练的过程不断前进,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 本节课中,真分数与假分数的概念很重要,但概念的教学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教者如果创设一种动手操作的情境,把分数意义、分数单位、分数的组成这些知识综合蕴含其中,既为真假分数的概念的理解埋下伏笔,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十分有利。
1.在教学本课知识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时,关键要把握两点:
一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再让学生交流是怎样想的。二是要组织学生观察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让学生对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的特点有明晰的认识。
新人教版五年级英语下册教案 全册
五年英语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81个短语,单词,以及16组句子11个单句。2能在真实预警中正确运用,能读懂简单短语篇。3能听说认读21个单词。4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二教学资源 1教材分析 教材注重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联系生活实际贯彻语言的交际能力基本原则。把知识与技能融会在完...
2019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 下册 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 下册 教学计划与教案。执教者 段佳其。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3 1 观察物体 三 8 2 因数与倍数 13 3 长方体和正方体 33 综合与实践探索图形 64 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68 5 图形的运动 三 128 6.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34 打 158 7 折线统计图 164 ...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说课稿
营销环境信息收集索引。9 如果你亲戚朋友送你一件diy手工艺制品你是否会喜欢?根本不知道 经常光顾 偶尔会去 不会去 图1 3 大学生偏爱的手工艺品种类分布。附件 二 调查问卷设计。3 优惠多。二 上海的人口环境对饰品消费的影响。此次调查以女生为主,男生只占很少比例,调查发现58 的学生月生活费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