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发布 2020-10-17 18:23:28 阅读 8503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草原:老舍。

1、主要内容:《草原》记叙了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所闻、所感【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

2、中心思想: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写作特点:

l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l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l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4、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句意——整个草原全是碧绿碧绿望不到边的青草。放眼望去,目之所及,**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

词语——“碧”是形容青草很绿。“千里”指草原的范围辽阔无边。“一”是“全”和“都”的意思。这句话写出草原辽阔、碧绿的特点。这句话也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u词语——“渲染”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取得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勾勒”是指用线条勾画出轮廓。“翠色欲流”是指青草鲜嫩,颜色青翠,似在流动,富有生机。

u句意——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这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词语——“回味”,细细地回忆,品味。

句意——在作家的眼中,草原的风光如诗如画,有着无限乐趣,因此连静立的牛马,都似乎被陶醉了,像人一样在享受和回味。这种拟人的写法构成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增强了草原风光的感染力。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比喻句:将鲜艳的服饰,飞驰的骏马,飘舞的衣襟衣带比作彩虹,不仅形似而且神似,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迎客、联欢到话别,处处“蒙汉情深”;千里草原,芳草萋萋,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连不已,难分难舍。

句意: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词语: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

其他:词语理解。

u境界:事物所到达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鲜,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l洒脱: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时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险。

l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像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l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l“蒙古包”中的“蒙”读作“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一)关于作家。

l课文摘选自老舍写的《内蒙风光》。

l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

l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

3 白杨。一、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

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二、重点句理解。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l白杨树外在的特点: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

l白杨树的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l写法:借物喻人——树【白杨】正是人【边疆建设者】身上特有的奉献精神:听从祖国安排,无怨无悔地扎根边疆,无私奉献地建设边疆。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l这是一个设问句。

l表白,解释说明。一个“也”字,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l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在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他的表白正是无数边疆建设者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奉献精神。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l神态描写,来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l爸爸自己已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反映了老一辈的西部开拓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对字、词语的理解:

l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出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l高大挺秀: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得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l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l作者:袁鹰,2023年生,江苏省淮安人。当代著名诗人、儿童文学家、散文家。

第二组。古诗词三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儿童生活的画面:

l《牧童》生动地描写了牧童放牧晚归后那种安然与恬淡、闲散与惬意的生活;

l《舟过安仁》以新奇的角度写渔童行舟过江,以伞作帆,张伞使风时天真、活泼的情景;

l《清平乐·村居》则写了农村孩子童年的无忧无虑。

l《冬阳·童年·骆驼队》分别写了骆驼队给童年带来的快乐。

牧童1.课文简说:

牧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

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

l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

默写《牧童》正确无误!

舟过安仁》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

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l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有《诚斋集》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诗人首先把我们的目光带到了一座小茅草屋,茅草屋就在长满青草的溪边。听见茅草屋有人操着柔媚的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说话取笑,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妻;再看看茅草屋外,老夫妻的大儿子在小溪的东面锄豆田里的杂草,二儿子正在编鸡笼子,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趴在溪边剥着莲蓬,那憨稚之态格外让人喜欢。

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l剥”读bāo【一声】

l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有《稼轩长短句》。

6 冬阳·童年·骆驼队林海音。

主要情节:课文围绕着骆驼队,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

1)对句子的理解。

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理解:“我”看得多细呀,看它们的脸,看它们的牙,看它们咀嚼的动作,看它们的大鼻孔,看它们的胡须;看得多入神啊,看着看着,自己的牙齿都动起来。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它们,虽说觉得长得丑,却并没有厌恶的意思,这是一个孩子真实的想法。

孩子好奇的表情跃然纸上,孩子天真的神态也展露无遗。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妈:“夏天它们到**去?”

理解:因为思念骆驼,头脑里满是骆驼的事情,所以情不自禁地把心里想的问题问了出来。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l句意:暑去寒来,骆驼队来了又走了,走了又来了,童年也在这岁月的流逝中远去了。童年的幼稚不再,童年的故事不再。

l体会:这句话清晰地传达出作者对童年的眷恋,我们仿佛能听见她轻轻的叹息,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叹。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l理解:作者童年那段日子显然永远留在她的记忆中,让她怀念不已,让她回味不已。在回忆中,发现童年的一切,并没有走远,骆驼队仿佛就在眼前,驼铃声仿佛也响在耳边,童年的一切,又在心头出现。

【表达作者对童年的深深怀念】

2)对词语的理解。

l重临:重新到来。咀嚼”的“嚼”读jué,“慢慢地嚼”的“嚼”读jiáo。“卸”9画,第7笔是“提”,“傻”的右上部分里面不是“夕”。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单元 走进西部。草原 老舍。1 主要内容 草原 记叙了作者 老舍 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 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马上迎客 把酒联欢 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 所闻 所感 蒙古族同胞的纯朴 热情好客 2 中心思想 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3 写作特点 l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

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探索图形 p44 记忆口诀 8个顶点涂三面,12棱长中间涂两面。6个面中心涂一面,没有涂色在正中心。计算方法 此处的n表示大正方体的棱长 1 三面涂色的块数 与顶点数相同,都是8个。2 两面涂色的块数 在每条棱中间位置的正方体露出2个面,两面涂色的块数与棱有关,即 n 2 12。3 一面涂色的块数 ...

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要点

探索图形 p44 记忆口诀 8个顶点涂三面,12棱长中间涂两面。6个面中心涂一面,没有涂色在正中心。计算方法 此处的n表示大正方体的棱长 1 三面涂色的块数 与顶点数相同,都是8个。2 两面涂色的块数 在每条棱中间位置的正方体露出2个面,两面涂色的块数与棱有关,即 n 2 12。3 一面涂色的块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