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单元教材分析

发布 2020-10-16 22:49:28 阅读 9544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走进西部教材分析。

榆中县郭家营小学岳廷军。

2024年**提出西部大开发,因而编辑了这一组课文,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阅读训练点是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重点在于表达的方法。

课文表达方法。

草原》按事情发展顺序,由风光美—人情美主线贯穿,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思想感情。

丝绸之路》倒叙写法,引人入胜,首尾呼应,恰当运用四字词语等方法表达到位。《白杨》

借物喻人,托物言志,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起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运用了感**彩强烈的感叹句和恰当的比喻句,使人物特征鲜明。

由于学生对西部缺乏了解,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多作一点有关西部的背景材料的介绍,以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和建设者的认识。同时还要注意的是,每篇课文包括后面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等各部分既是相互独立又是互相联系的,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重点课文解读。

1、《草原》

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草原》语言优美,运用了一些修辞方法。因此,教学本文要多读少讲,把时间留给学生读书,让学生在初读感知、品读感悟、精读品味、选读体味中读懂课文,读出草原的辽阔壮美,悟出民族间的团结友爱。

这是我查阅资料时找到的一篇案例,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初读,感知草原美。

初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课前通过上网查找或查阅书籍得到的有关草原的资料,如在中国版图上找到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介绍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服饰特点、生活特点等);诵读古今文人骚客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展示**或请去过草原的学生作介绍……然后,让学生带着交流中获取的对草原的感性认识初读课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学生自读、齐读、小组推荐读、教师范读等。有了前面信息资料的充分交流,再加上多种形式的读,学生会初步领略到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为更深入地感悟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二、品读,感受景色美。

品读优美语句,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首先,让学生画出课文中描写草原“景美”的句子,边读边悟,尝试着在句子旁边注上自己的体会,并说明是怎么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词句谈体会,互相交流读书心得。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仔细揣摩,反复品味,体会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

如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在“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此时,可在配乐声中让学生闭目遐思,在脑海中勾画一幅草原美景图:

辽阔的草原上,蓝天、白云、碧草遥相呼应,羊群、马群、牛群点缀其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这样,变语言文字为优美图画,易让学生走进文本,与作者情感共鸣,亦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从而产生“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觉。

其次,学贵有疑,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

质疑能力反映了**进取、独立思考的精神,不能简单地把质疑理解为否定教材、否定作者。进入五年级的学生,阅读的感受理解应该更接近作品本身传达的感情和思想,能与作品中的人物或作者产生共鸣则更好。

“高歌一曲”和“低吟小诗”是否可以调换位置?“翠色欲流”与“轻轻流入云际”是否自相矛盾?这些问题,无论是教师课前预设还是课堂上的自然生成,都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研读文本,解决疑难。

让学生感悟到作者是因激动而高歌,因陶醉而低吟的心境和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匠心独运。

最后,让学生自选感受最深的句段,或“静静地默读”,边读边想,让学生潜心会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帮助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或让学生“放声朗读”,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朗朗的读书声,读出个**悟,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美。

三、精读,品味人情美。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课文的点题之句,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更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学习二至五自然段课文应精读深悟此处。教师可用提问的方式直奔主题:

“蒙汉情深”“深”在**? “天涯碧草话斜阳”又是怎样的景象?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在天际下,在碧草无边的草原上,主客双方手牵手、肩并肩,依恋不舍地娓娓交谈。时间不停地推移,夕阳渐渐西沉,他们竟浑然不觉,这是多么温馨而感人的画面啊!他们“话”什么呢?

这一余味不尽的特写镜头与“蒙汉情深”的全篇之旨紧相扣合,进一步深化了文意,让学生深深体会到这就是作者写作意图所在。

四、选读,体味语言美。

“情景交融”是本文的主要写作特点。体会语言美,也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作者在描写草原风光时,处处流露出感叹赞美之情,大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直抒胸臆,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二是精笔描写,如“草原像一幅翠色欲流的中国画,群马疾驰的迎客队伍像一条彩虹。”三是写实清新质朴,不露雕饰痕迹,如“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等。

教师引导学生选读这样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让学生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一个美景片段,绘一幅美妙图画,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真正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之所以跟大家分享这个案例,正是因为他抓住了本文最本质的特点和训练重点,经过这样几次不同目的、不同层次的读,让我们看到了老舍先生笔下动人的自然景色,体会到了他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感受到了那一种温暖感人的人间情怀。同时也领略到了老舍先生自如洒脱、自然放松的语言魅力,他那平易朴实、自然活泼、平和而有力的表达方法也深入学生的内心,在润物无声中陶冶了学生的内心,交给了学生写作方法。

2、《白杨》

袁鹰的《白杨》一文,记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我觉得在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时可以依据下面几个方面:

1)前后知识的贯通。本课的一个重要表现手法就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如“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这段话是体现借物喻人的典型句子。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等等都是,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将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表现手法上呢,在查阅材料中我发现,初中第三册编排了《白杨礼赞》,训练重点为“初步理解托物言志,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可见,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保证他们具备合理的认知基础,进一步系统深入地学习。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这些句子的内在含义。

2)从课文内容和结构上看,学生难于理解作者对爸爸神情的多处描写和爸爸向子女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的深刻含义,以及当年建设大军开发荒原的情形。

3)从语言特点上看,本文的语言明快简洁、洗炼流畅、含而不露,给读者丰富的想像空间。

基于以上考虑,我们可以确立以下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有关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对边疆建设者无怨无悔奉献一切的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为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内容,全程参与学习活动,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第一步,略读课文,让学生先从文章中抓取基本材料——爸爸的三句话,然后对它们作粗略分析,形成初步印象,获得有关主旨的初步认识——介绍白杨,教会学生抓取重要材料的方法。

第二步,精读三句话,作精细分析,然后以点带面,联系前文,抓重点词、关联词,分析、讨论、修正关于中心的认识——赞美白杨,教会学生抓重点词品味,把握文章中心的方法。

第三步,抓住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反溯前文,深入挖掘作者欲说还休又无不洋溢在字里行间的潜在主题——赞美建设者,从而第二次修正主题,真正把握中心。教会学生抓重点句理解、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

第四步,对重点段(第16自然段)展开讨论。先自己提出问题,继而根据画面、背景材料展示出的生动内容回答。在语言训练中深化对中心的认识。

教会学生多方面摄取信息,尤其利用背景材料解析文章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引领学生深入领会文章中心,准确把握文章特点。这是我们解读文本的两个关键。

3、拓展阅读。《白杨》赞颂的是西部的建设者。可以在拓展阅读时让学生读读茅盾的《白杨礼赞》,同是托物言志,《白杨》象征着在新疆扎根、生长作出贡献的知识分子和后继者。

《白杨礼赞》象征了北方的农民,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抗战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与意志。理解在不同的课文里事物象征的意义并不相同。

4、课后练习想到的。

结合本课后的三个练习题和小练笔,我还想谈谈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1)第一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介绍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第三题: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把它们找出来,仔细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这就是结合课标要求我们要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教材涉及到的积累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在具体的课文中,背诵和抄写的要求不尽相同,很多课文的说法比较灵活,要求学生积累的内容是“自己喜欢的部分”。

2024年苏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

一 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 关于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 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第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条 与人交流能尊重 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

五年级下册语文1 5单元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秉承了前几册 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新教材给我只有一个感觉很好。现在我先总体介绍一下新教材的编排特点 1 主题单元很好。每个单元是以一个核心词语组建的文化单元,围绕主题创设的一个学习周期。每个单元一般有两三篇...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分

小学五年级体育教材分析。体育组李国华。一 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对体育课有一定的认识,其认知能力和体育意识也都达到了一定的高度,都有了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但此阶段的学生的字空能力还较差,不能很好的把握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这个 度 其体育技能也稳定。所以,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