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教案

发布 2020-10-16 19:37:28 阅读 2363

12 唐诗五首教案。

知识与能力。

1.深入体会古诗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诵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2.通过设疑、点拨、讨论、写作等方式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诗意,体会情感,背诵诗篇。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2课时。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唐代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名家辈出,佳作迭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唐诗中,感受律诗的格律之美。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

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有《崔颢集》。

2.背景资料。

野望》选自《王绩诗注》。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

黄鹤楼》选自《全唐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3.知识链接。

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2024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雄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

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

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址黄鹄矶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酒店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黄鹄矶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个名叫费炜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

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炜,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崔颢的诗与此有关。

4.检查预习。

重难字。东皋(gāo) 犊(dú) 徙倚(xǐyǐ)

崔颢(hào) 萋萋(qī)

三、朗读指导。

停顿指导。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四、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薄暮:傍晚。

徙倚:徘徊。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乡关:故乡。

2.全诗翻译。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前昔仙人,早已驾乘黄鹤飞去;如今此处,空空留下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归还;时过千年,唯有白云飘荡。

晴川一旁,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芳草茂盛。夕阳西下,何处才是家乡?长江烟雾弥漫,思愁油然而生。

五、合作**。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野望》一诗第。

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描绘了诗人临近黄昏时徘徊在东皋之上,四处眺望,走走停停,不知止于何处,一副若有所思又若有所待的画面。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作者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黄鹤楼》一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哪一句?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二)精读课文,内容**。

1.《野望》的颔联和颈联运用了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答案示例:两联运用了动静结合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黄鹤楼》中诗人在最后感叹“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答案示例:诗人由黄鹤楼的名字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触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

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

1.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野望》“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一联。

答案示例: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2.《黄鹤楼》一诗中“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答案示例: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四)熟读课文,主旨**。

1.《野望》一诗中诗**露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示例: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而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2.《黄鹤楼》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案示例:愁。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

1.结合《野望》一诗的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答案示例: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2.《黄鹤楼》前两联**现了三个“黄鹤”、两个“空”字,会不会显得重复啰唆?试分析。

答案示例:不会。“黄鹤”一词反复出现,形成音节上回环往复的特点,使整首诗的开头具有音韵美。

第一次提到“黄鹤”,是起笔,没有实写,而是从传说写起,是过去传说中的黄鹤(楼),是虚写。第二次提到“黄鹤”,是紧接第一句并与之呼应,是实写,是写现实中眼前实际存在的黄鹤楼。第。

一、二句一虚一实相结合,加深了人去楼空的落寞之感。第三次提到“黄鹤”,又是虚写,实际上是首联意思的进一步深化。“一去不复返”,是永远不再回来的意象,是一种彻底的寂寞。

下一句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实写,但把这种感觉扩大到整个宇宙,引发人无尽的遐思。这四句虽三次用“黄鹤”,两次用“空”,同时不合格律,但浑然天成,不着痕迹,给我们的感觉是流畅自然、声韵协调、一气呵成,毫无重复之意,亦无“拗律”之感。相反,此二联已成为千古名句,为世代传诵。

诗人不仅没有因形害意,反而“以意得形”。

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据元代辛文房所撰《唐才子传》记载: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只在崔诗下面题了行字——“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飘然离去,事后对崔颢的这首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仿此诗的格调。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如在金陵凤凰台时写下了《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试比较《黄鹤楼》和《登金陵凤凰台》两首诗的异同。

六、课堂小结。

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全诗写的是秋色中的山野,于萧瑟恬静的景色描写中透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

黄鹤楼》写作者登上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思念家乡的愁思。全诗起笔高耸,情感奔腾旋转,顺势起伏,以情写景,以景写情,情与景水**融。清人沈德潜评价此诗“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七、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八、板书设计。

野望。黄鹤楼吊古怀乡。

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故事,都有渴望杀敌报国的仁人志士。其中有不少被写进了诗篇之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维的《使至塞上》。

二、自主预习。

1.作者介绍。

王维(701—761),字摩诘,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擅长绘画艺术,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代表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诗风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然,韵律和谐多变。其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给后代诗人以强烈的鼓舞和启迪。

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标点

标点符号练习。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带一卷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 听鸟 读书,倦了时,只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有比这更惬意的消遣吗?b 18世纪的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 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 希望和梦 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c 网络技术对艺术传统的冲击不容忽视,对新艺术...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19部编版 语文诗词专项训练

八下诗歌专题训练。饮酒 其五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宣。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 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 诗中表达诗人心境高远 自由闲适 恬淡惬意的词语是 心远 和 悠然 2 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 山气日 佳,飞鸟相与还 所展现的画面。示...

2024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2唐诗五首》教案

12 唐诗五首教案。1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五首诗。2 借助注释 工具书,初步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 3 多角度赏析名句。难点 4 启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 朗读法 2.品读法 3.讨论 法。第1课时。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