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 黄鹤楼

发布 2020-10-16 19:29:28 阅读 1767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并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采用多种形式朗读,感受诗中的气韵。

3、品味感受诗歌所体现的物是人非、归思难禁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思乡之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最想去的哪些地方呢?

出示课题,请学生说说对黄鹤楼的了解。(学生畅谈,教师课件出示黄鹤楼的资料及**。)

二、初读古诗,感知大意。

1、(出示古诗)学生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把古诗读熟。

2、指名学生读,注意“昔、载”的读音。

3、高明的朗读者不仅能够读出诗歌的节奏,还能带上一定的感情,谁再来读读?并相机评点学生的朗读;如这是深沉的崔颢、这是忧愁的崔颢……

4、学生结合注释,默读弄懂诗歌大意,并同桌互相说说。

三、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1: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颢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瑰丽的黄鹤楼,他有什么感受呢?

(课件出示:“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学生读后,指名说说这几句的意思。

2:仔细看看,这几句有什么特点?生:有三个“黄鹤”和两个“空”

说说这三个黄鹤各指的是什么?“空”是什么意思?生答。

师生对读。生读一三句,师读。

二、四句的前半截“此地”“白云千载”,生读后半截。感受那种空茫的感觉。)

3:是啊,昔日的黄鹤和仙人都已飞升而去,这里只余下了——生接“黄鹤楼、白云悠悠、动人的传说……”其实,千百年来,飞逝的何止是仙人和黄鹤呢?朝代更迭,王侯将相,功名利禄、恩怨是非又何尝不是“一去不复返”呢?

古人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一切都终将一去不复返,带着这种感慨,这种空茫,再读这四句诗。

4:诗人感慨之余,登上了这“天下绝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

相机出示“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理解“晴川”。学生闭目吟哦,想象自己就是崔颢,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崔颢诗中的情景。

5:除了这树、这川、这芳草,诗人应该还看到了什么?学生想象补充。

想象着画面,再指名学生读好这两句。

6:如此美景,诗人站在楼上,不觉痴了,醉了……悄悄地,夕阳已斜,暮色渐合,诗人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出示:“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读,回答。(看到了“烟波江上”,想到了“乡关”)

理解“乡关”和“烟波江上”。

7:“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是沉重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是悠长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愁是绵密的,请读“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学生感受“日暮”带来的愁绪)

8:夜幕降临,寂寞就会随着暮色笼罩过来,尤其是四处漂泊的游子,那种愁绪更是深入骨髓。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9:崔颢站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看到了家乡吗?(没有)家乡汴梁,遥遥无踪,难怪诗人才会朝着烟波浩渺的长江追问:

“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鹦鹉洲的萋萋芳草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

”难怪诗人才会朝着西斜的红日追问:“日暮乡关何处是?”难怪诗人才会朝着东升的圆月追问:

“日暮乡关何处是?”

但是晴川之后更是晴川,家乡汴梁却在茫茫崇山之后,不见丝毫的影踪,真是“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武昌望汴梁,游子望断肠啊!再读“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三、全班诵读,拓展升华。

1、请学生诵读整首诗。

2、崔颢登临黄鹤楼,凭吊古迹,抒发了浓浓的乡愁。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情感?

3、动动手中的笔,写一段话或画一幅画,来表达你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2唐诗五首练习

12唐诗五首练习 一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 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颔联 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之情。2 诗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不超过。3 古...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唐诗五首》同步测试 含答案

同步测试。一 基础达标。1 根据拼音写汉字。b 暮。驱d y ng w xi o关 d h 早y ng 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 江入大荒流 2 长河落日圆 3 仍怜故乡水 4 水面初平 5 晴川历历汉阳树 3 对 使至塞上 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3唐诗五首钱塘湖春行说课稿

钱塘湖春行 说课稿。一 说教材。纵观新教材诗歌,诗歌内容 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 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2 体会诗歌感情。3 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4 体会诗的意境 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二 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