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打印

发布 2020-10-16 08:09:28 阅读 8650

1.解决问题说课稿。

一 、说教材。

1.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3页的。

主题图及p4页的例1.

2.教材分析: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

因此本单元设计了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的主题图,含盖了这个单元的所有学的内容 。教学时,应着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地观察问题,自主地获取,理解数学信息,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只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等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2、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难点: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准备采用“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辅助观察、讨论等方法,这些方法在下面的教学程序中有具体表现,并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在多想、多说、多练中获取新知。

三、说教学程序:

接下来我来说说本节课的教学程序:本节课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来完成。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老师谈话引出课本2-3页的主题图。我是这样进行的。(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什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游乐园玩,你们想不想去啊?)

2、让学生观察主题图。

3、指名说说,看后你想说什么?

4、师谈话板书课题。(让学生在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这样安排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这一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环节我是这样进行的。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问题)

1)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2)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还剩多少人?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很快就解答。

3)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6人,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13人,又走了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对说出(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会解决“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独立思考。

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论之中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2)22-6=16(人)

35-6=29(人) 16+13=29(人)

3)22+13-6=29(人) (4)22-6+13=29(人)

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的解题。

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

4.比较(1)、(3)和(2)、(4)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听过了会忘记,看过了能记住,做过了就理解”! 为了使学生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便于掌握,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两道练习。)

1.练习一的第1题)我是这样进行的。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

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问题的方法。

2. 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谈话:

游园活动快要结束了,你们看小朋友在干什么?(出示练习一的第2题)[他们在收集拉罐筒。]他们真是环保小卫士。

提问:你会把这幅图的图意说完整吗?让学生自己解答,再说想法。

四)全课总结:这一环节我用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教学。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2、你会了什么?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回顾这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了学生的记忆,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性)。

2.《二年级除法的初步认识》 说课稿。

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2、教材与学情分析:“除法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而,学生对“平均分”这一概念的理解和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认识**于实践”。

在生活中小学生有分物品的经历,但缺少平均分物的实践经验。所以,教师要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情境,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特质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平均分物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今后认识“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

在此基础上再去认识除法,就能收到水到渠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3、教学地位: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除法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除法计算的基础,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是学习本单元内容的重要前提,因此,要在学生充分感知平均分的基础上,展开后续学习,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

4、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探索“如何才能平均分”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5、教学重点、难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比较顺利的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并掌握平均分的两种方法。

教学难点是: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熟练的进行平均分。

一、 说教学方法: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化解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

本节课内容并不是很多,虽然是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平均分的概念,每个学生都不是一张白纸,所以我选取生活中的例子出发,创设了去小朋友家做客的情境,我把准备好的水果糖果分给大家,利用直观的卡片教具进行分发,故意把一个人得到的水果很多,一个人却很少,再引导学生们观察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分得不一样多,分得不公平,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概念。

二)实践操作法。

在学生对平均分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每个小组创设自己的情境,在小组里进行平均分物品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讨论,使学生在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探索新知,理解新知,应用新知,从而巩固和深化新知,掌握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也可以为除法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说学法:

1、观察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学会找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2、归纳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经过理解、分析、归纳推导出平均分的概念。

3、在练习中: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地掌握知识、解决问题。

4、指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操作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交谈: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

生:苹果、桔子、瓜籽……

我们现在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2、出示情境图(3个小朋友到小明家做客)

小明准备了18颗糖果和9个桔子来招待大家。

a分糖果:每个同学都分到了6颗糖果,请你算一算糖果分完了吗?根据算式3×6=18可以知道,糖果已经分完了,大家很高兴的吃起来。

b分桔子: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开始吃,这时候小兰说话了,你觉得她会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我的桔子少了,不公平!

二、合作学习,帮扶训练。

一)学习按照指定的分数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1、桔子分的不公平,有人多有人少。那么怎么分才能公平呢?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帮助小明来分一分。

2、小组合作分桔子,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3、小组汇报并在黑板演示:

方法一:一个一个地分。

方法二:两个两个的分。

方法三:三个三个的分。

师问学生:怎样才能一下子就想到每个盘子里放3个苹果呢?引导学生想到4个3等于12,所以每个盘子里放3个苹果。老师甚至可以用算式

4 x ( 12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利用乘法的逆思考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无疑是最优的方法,在下面的练习中鼓励学生多用这种最优的方法解决问题,当然如果有学生用别的方法也要尊重。

学生汇报;老师演示。

师:这样分公平了吗?为什么?

每份都分的同样多。

4、揭示概念: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5、小练习:把10个面包平均分成5份,每份有( )个面包。

二)按照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物品的方法。

1、过渡:你们表现的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这样吧,送给每组4朵小红花,看看老师有的这些小红花能分给几个组呢?

2、分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老师一共有多少朵小红花吧! 24朵。

小组讨论一下,这24朵花,每组分4朵,可以分给几个小组,小组讨论后汇报。

3、汇报。4、检验。

三、展示提升,穿插巩固(拓展)

1、题目:有12个梨,3个盘子,每个盘子放几个梨?

设疑:如果增加一个盘子,这几个梨还能平均分吗?每盘有几个呢?小对子之间摆一摆:把12个梨,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有几个?

通过两次分梨,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看、想、摆、议发现: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分的越少;分的份数越少,每份就分得越多。

四、达标测评,巩固训练。

1、选一选。

下面的分发是平均分的一组是( )

abc2、分一分、画一画、填一填。

6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12个 ,平均分成3份,每份( )个。)个。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锐角和钝角 石鼓镇中心小学曹瑛。一 说教材。1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页 锐角和钝角 2 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锐角和钝角 一 说教材。1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38页 锐角和钝角 2 教材分析 通过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 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辨认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会用三角板来判断一个角是否为直角。本节课在此基...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锐角和钝角 说课稿。岗李乡打车学校教师 周占普。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 锐角和钝角 这一节。我在设计本节课时,将教材的意图和学生的认知特点 已有知识相结合,整堂课主要以学生的参与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