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发布 2020-10-15 23:49:28 阅读 9355

《15.古诗二首》

解读文本]1、主要内容:《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和《绝句》都是写景诗,第一首诗写了诗人送别友人,正值六月,此时西湖的荷花盛开,不禁赞叹眼前的美景。第二首是杜甫在浣花溪草堂所写,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

2、中心思想:《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突出了六月西湖风光的与众不同,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绝句》写出了早春时节之美,传达出作者舒畅愉悦的心情。

核心问题]两首诗均为写景诗,分别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莲”等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

课外阅读拓展]

1、预习推荐《夏日观荷》《黄鹂》

2、课内阅读《赠荷花》《绝句》(迟日江山丽)

3、复习推荐《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荷塘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汉字书写,如“荷、莲、岭、含”。

2.背诵古诗。

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能够想象出画面。

教具、学具准备]

ppt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节课目标任务]

1.认识这首诗中的“晓、慈、毕、竟、映”5个生字,会写“湖、莲”等4个生字。

2.抓住“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等词,理解诗意,反复诵读,想象出西湖无边无际的荷叶和红艳美丽的荷花的画面。

3.背诵古诗,并对西湖六月的美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旧知导入,了解背景。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一年级时学过的一首古诗《小池》吗?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里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出示**:小荷才露尖尖角,含苞待放)

2.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诗人杨万里写的另一首诗,诗中也有荷花呢。(出示诗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的题目有点长,会读吗?

借助拼音和停顿符号,读好诗题。(指名读,齐读)

3.读了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吗?

1)时间:早上,学习“晓”,晓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回忆“春眠不觉晓”的“晓”)

2)地点:净慈寺。读准“净”的后鼻音,“慈”的平舌音。(师出示**,简要介绍净慈寺:净慈寺位于杭州西湖的南岸,是中国著名寺院之一)

3)人物:林子方。(补充:林子方是杨万里的好友)

4)事情:杨万里送林子方。(补充:林子方被调到外地任职,杨万里来送行)

小结:清晨,杨万里送别友人时被眼前的美景所吸引,所以写下了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齐读诗题。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自读古诗,要求:(1)借助拼音,读正确。(2)注意停顿,读流畅。

2.指名读,注意七言诗的停顿与节奏。

3.同桌互读,全班齐读。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习第。

一、二行诗句。

1)出示生字“湖”,借助形声字法记忆。出示词语“西湖”,你听说过西湖吗?(出示西湖**,学生说说有关杭州西湖的了解。)

2)出示西湖四季图,师介绍:西湖的春天,桃红柳绿,生机勃勃;西湖的夏天荷花绽放,美丽动人;西湖的秋天丹桂飘香,花香四溢;西湖的秋天断桥残雪,别有韵味。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用诗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四时。

读词语“四时”。

3)诗人认为西湖的四时中最特别的是哪个季节呢?(夏季)你怎么知道的?(出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引读诗句:是呀,西湖的六月真是不一样,诗人对林子方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读准“毕竟”,特别强调“竟”是后鼻音,指名读,齐读。“毕竟”就是到底的意思,到底是西湖的六月呀,诗人频频点头说——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看来西湖的六月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他会如此激动地吟诵——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学生反复诵读,感受诗人强烈而直白的表达。)

2.学习。三、四行诗句。

1)西湖六月的景色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让他发出这样的感叹呢?指名读第三四行。

2)再指名读诗句,其他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莲叶:莲叶大大的,圆圆的,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铺满整个湖面。碧绿的莲叶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

(提示:“接天”的含义,借助ppt**理解,引读:接天连叶无穷碧)

理解“无穷”就是无边无际,没有穷尽。碧绿的莲叶无边无际,一直延伸到水天相接的远方,没有尽头。(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再读诗句)

荷花:荷花亭亭玉立,尽情绽放,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娇红。一阵微风吹过,荷花翩翩起舞,淡淡的荷香飘进我们的鼻子里。(引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随机学习“映”,日字旁,与太阳有关,就是照的意思。在阳光的照耀下,荷花怎样了?“别样红”是怎样的红呢?(特别、分外,非常红)

3)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六月的西湖,欣赏这无穷碧、别样红的景色吧。(****,配乐朗读诗句。)

同桌合作朗读,并展示。

4.这西湖美景有没有记在我们心中呢?试着背诵整首诗。

5.补充李商隐的《赠荷花》,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中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

四、识字写字。

1.复习生字,**车。

晓、慈、净、毕、竟、莲、穷、映、荷。

2.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荷、莲、穷。

1)比较这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都是草字头,强调草字头居中横略宽,尤其关注“莲”的写法。

2)老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描红临写,师生点评。

3)学习“穷”,有一个词语叫“力大无穷”,“穷”的下面是个“力”,小朋友们你们记住这个字了吗?秃宝盖要写得扁一些,下面是个力。

板书设计]15.古诗二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西湖最美在六月莲叶:无穷碧。

荷花:别样红

作业设计]1.背诵古诗。

2.完成习字册

第二课时 1.认识这首诗中的“绝、鹂”7个生字,会写“绝、含”等4个生字。

2.抓住“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等关键词,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出春天绚丽多彩、充满生机的画面。

3.背诵古诗,并对早春美景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复习导入,了解“绝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我们被西湖六月的美景深深吸引,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

2.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样的古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我们就称为“七言绝句”。如果每句五个字呢?

——五言绝句。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形式,学生可举例说说,七言五言的绝句古诗。

3.学习生字“绝”:指名读,观察字形,左边是“绞丝旁”,右边是“色”。

出示金文“绝”字,在两组丝线之间加上一把刀,表示断绝的意思。“绝句”又被称为“断句”,是一种诗歌形式。

4.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绝句》。再次强调诗题没有具体的意义,而只是诗的体裁形式。齐读诗题、朝代、作者。

二、初读古诗,初感画面。

1.小朋友,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快读一读古诗吧。

提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2)注意停顿,读流畅。(3)试着圈一圈诗中写到的景物。

2.正音,小老师领读读准“鸣、行、岭”等后鼻音生字,老师范读读出七言诗的停顿与节奏,指名读。

3.齐读。4.交流:

a.诗中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你是从**读出来的?(春天,从翠柳可以看出,翠柳就是翠绿的柳树)

b.写了哪些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初步理解青天就是蔚蓝的天空;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万里船,从远处驶来的船只。

三、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

2)听着这充满感情地诵读,我们仿佛走近了诗人,也来到了四川成都杜甫草堂,草堂周围的景色真是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出示画)(语言引导学生看图入情境):此时正是三月天气,日光柔和,微风徐徐。

一日清晨,诗人杜甫正在桌案前研读诗文,忽然听到屋外传来一阵阵清脆婉转的鸟鸣声,诗人循声望去,看到了什么?(两只黄鹂站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就是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3)学习生字“鹂”和“鸣”,都是鸟字旁,都与鸟有关。了解“黄鹂”是一种小巧玲珑。羽毛鲜丽,叫声特别悦耳动听的小鸟。强调“鸣”的后鼻音,“鸣”是会意字,表示鸟的叫声。

4)是呀,春天刚刚来到,柳树长出了新叶,两只可爱的黄鹂鸟在柳树上唱歌,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画面记在心里,指名读诗句,再次齐读。

2.学习第二句。

1)诗人再抬头往天上看,他看到了什么?(一行白鹭在蓝天上自由地飞翔,多么高远而开阔的画面呀!)就是诗人笔下的“一行白鹭上青天。”

2)学习“行”,多音字,读“行”时,可以作为量词使用,还可以说一行柳树,两行眼泪。

3)引读第。

一、二两句:诗人被清脆的鸟鸣声吸引,他抬头望去——两个黄鹂鸣翠柳。诗人再向天空仰望——一行白鹭上青天。

黄鹂、翠柳,黄与绿;白鹭、青天,白与蓝,多么鲜明的色彩,多么美好的春景呀,一起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体会一二两句诗的格律对仗,读出早春景物的美丽。

3、学习第三句。

1)读着读着,我们大家都沉浸在一片美好的春色之中,到处莺歌燕舞,生机勃勃,到处绿柳垂丝,春意融融,诗人杜甫被眼前的美景拨动了诗弦,不禁在心中吟诵,斟酌诗句,这时他一抬头,却又被什么吸引住了?(诗人被远处的西岭雪山给吸引住了)出示:窗含西岭千秋雪。

2)学习生字“含”“岭”。指名读,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有什么发现吗?(关注“含”上面是“今”,横折下面没有点。“岭”的右边是“令”,左行右声)男女生分读生字,再齐读。

3)讲解“千秋雪”、“含”。西岭是位于成都西边的岷山,那诗人说:“西岭千秋雪”,可以怎样解释?(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里的“千秋”是指什么?(时间长久)。

4)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这个“含”字用得真妙,让我们一齐读第三句诗,突出“含”字。

4)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四句。

1)诗人看了黄鹂,看了白鹭,又看了西岭山终年不化的积雪,最后他把目光停留在**了呢?(出示:门泊东吴万里船。)

2)学习“泊”,小朋友生活中你见过这个字吗?路边经常会出现“禁止泊车”的警示牌,所以泊的意思就是“停”。

3)门前停着从**来的船只呢?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就在我们江苏这边。此时的杜甫在四川成都,而这些船从东吴行驶过来1800多公里,开车也要二十几个小时,难怪杜甫说是“万里船”。

读诗句。

四、背诵诗句,再现画面。

1.同学们,回顾全诗,谁能来说一说你看到的画面呢?(一句请一位小朋友)这首诗一句一景,让我们把这美景记在心里。由朗读到背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5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目标 1 学习 晓 慈 等5个生字,会写 湖 莲 4个字。2 能正确 流利的朗读古诗,并且背诵古诗。3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无穷碧 和 别样红 的意境,说一说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对西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精品资料。15 古诗二首 教学反思。一 诗,同学们从小就会接触到。同学们会被很多古诗。因此,对于古诗,同学们会比较感兴趣。一 激趣导入,激发兴趣。想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在导入本课学习时,我出示了一组西湖美景的 那美丽的风景,靓丽的颜色很快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他们纷纷点评...

部编新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古诗二首》教案

古诗二首 村居 一 猜谜激趣,导入揭题。1 猜谜语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风筝 2.对,就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 纸鸢 纸鸦 也有人把它称为 纸鹞 或 风鹞 放纸鸢一定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吧!3.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