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8 古诗二首。
教学要求】
1. 认识“宿、寺”等12个生字,会写“危、敢”等8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对照,想象画面等,大致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耸如云和草原高原辽阔。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经验将诗歌描绘的景象变得更为丰富。
教学难点】朗读和背诵古诗,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 认识“宿、寺”等7个生字,会写“危、敢、惊”等3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和背诵古诗。**结合,在反复品读中联系生活体验,展开想象,**诗歌的丰富意蕴。
3.理解“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的意思,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题意。
1.出示课题,板书课题。(板书:夜宿山寺)
启发学生从课题确定这首诗所写的时间、地点和事情,并推想人物。教师随学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月亮、星星、山峦、寺庙;此时,只简画一座寺庙,没有楼;为了显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横一笔云。同时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释义。
注意“宿、寺”都是平舌音。
2.让学生观察板画,再观赏插图。(课件出示2:夜宿山寺插图)
要求他们用一个词来表达自己的感觉。教师在学生提出的词中选取“高”,并板书。告诉学生: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白写自己夜宿山寺的亲身感受;全诗四行诗句,都是围绕着“高”来写的。(板书: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诗,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要求。(课件出示3)
要求: 按照老师下面告诉大家的方法,自学这首诗。
(1)反复朗读全诗每行诗句(行行朗读)。
(2)认真想想每个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后根据诗句的内容,想象出一幅图画(处处想象)。
1.指名读古诗,检查读的效果。(教师点评)
2.领读、齐读。
3.识记生字。
①形近字辨析:“辰一晨”
形声字结构识记:“恐、惊”,都是形声字,“心、忄”表意,“巩、京”表音。
三、交流切磋,诵读求悟。
1.过渡:让我们逐行研究,看诗句中哪些字表达“高”,哪些景象说明“高”。先看第一行。(课件出示4 ):危楼高百尺。
(1)学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师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出示“危楼”卡片)危楼是什么样的楼?“危”字怎么解释?
(课件出示5)学生查《新华字典》,危:①险;②损害;③高。从三个义项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解释就是③。(板书:百尺危)
诗人站在高山上寺庙里的高楼中(教师给黑板画的庙加层楼),眺望窗外,会有什么样的感觉?(课件出示6):出示插图。
高极了,真高啊,好像站到了天边一样……
(2)指导朗读这一行。
第一行先写楼高,这样写——
齐读:“危楼高百尺”。
要读出楼的高。
学生提高嗓音朗读。
一味提高嗓音,只能听见声音,不能听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读得高些响些。教师示范,再试一试。
学生反复练习朗读。
大家读出了心里对这个“高”字的感觉。
2.接着读第二行:(课件出示7):手可摘星辰
(出示“星辰”卡片)
1)“辰”字典里说是“日、月、星的总群”,这里指什么?
指星,因为夜里无“日”,而“月”不适用“摘”。(板书:辰)
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手可摘星辰”。
学生据诗意抬手摘星。
想象一下,摘星辰时手臂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应该是怎样的?
应该推窗伸臂,斜势向天,这样才能摘星辰。
这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幻想,但是它却能形象地表现出高,大家朗读这句诗,想象诗人此时离天多近?
学生朗读。(2)摘星辰本是难事,但诗人此时觉得很容易,从诗句中的哪一个字体现出来?(板书:可)
从“可”字体现出来的。
朗读时要读好这个“可”字。
学生朗读强调“可”字。
这样可以表达出轻而易举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说明楼的“高”。
3.指导第。
三、四行诗句。(课件出示8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齐读第。三、四行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1)诗人为什么不敢大声说话呢?
只因为担心惊动天上的神仙。
2)这两行诗句联系紧密。现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诗人之间距离多远?
相距咫尺。相距咫尺,进一步说明楼之高。
2)这也是诗人的幻想,但生动地表现了“高”;由此也可见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一齐来读好这两行诗句。体会一下该怎样朗读。
学生读得很响亮。
教师:好,你读得清楚,读出了“高”的气势。
学生:高昂地读。
教师:你也读出了“高”的气势。再尝试用低沉的语气,(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惊动他人”的心情读出来。(板书:恐)
学生尝试用低沉的语气朗读。轻声朗读诗句,“高声语、天上人”可以读得轻一些,慢一些。进一步体会诗句表达的含义。
教师:好,读得有感情,读出了诗人的心情。现在同学们用上述两种读法各自练习朗读,要读出两种不同的语气,然后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读法,为什么。
学生尝试用两种方法朗读。
4.在表情朗读的基础上,背诵、默写全诗。
(课件出示9:古筝乐曲 )可以**古筝乐曲,引领学生入情入境想象画面,熟读成诵。
5.小结:行行朗读、字字思考、处处想象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后学习古诗时继续使用,进一步掌握这种方法。
四、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课件出示10)出示田字格课件:危惊敢。
1.教师指导书写。(板书:危)
课件出示11 )危的田字格课件。
“危”的半包围结构,“”居上居中,从竖中线起笔;“厂”横笔写在横中线上方,宽于“”;横折钩的钩尖抵竖中线;“乚”的钩部超出上部横折钩。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
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
展评。课堂作业新设计。
1.解释词语。
百尺危恐。2.危楼( )手可摘( )
)高声语,恐惊( )
3.用自己的话说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意思。
答案:1.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实数。
危:表示高的意思。
恐:恐怕。2.高百尺星辰不敢天上人。
3.不敢大声说话,恐怕惊动天上的仙人。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 认识“庐、笼”等5个生字,会写“阴、似”等5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
(课件出示13 )(课件出示:大草原**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敕勒歌)
师简介《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
(课件出示14 )出示田字格课件:似庐笼苍茫
板书:似庐笼苍茫)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要注意读准平舌音“似、苍”,后鼻音“笼、苍、茫”。
另外,“见”在这里是“出现、显露”的意思,应该读作“xiàn”。
4.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辽阔的天空、无边无际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15**)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1)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2)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
指名朗诵。(课件出示15)在**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老师针对课件讲述;
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
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3)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课件出示16:敕勒川、阴山**)
示范读第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说说“穹庐、笼盖”的意思。
穹庐:就是大帐篷,笼盖:就是盖住的意思。)
示范读第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17**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课件出示18**)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优质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基础知识达标检测题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姓名 一 读拼音,写词语。18分 sh w y n j ng y ye y h n i nai h o j g ng p ng d nsh hu h f ng ch sh ng n y ng mi o h n shu gu ng ch ng m l sh n q hu i n n y...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基础知识达标检测题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姓名 一 读拼音,写词语。18分 sh w y n j ng y ye y zh n i nai zh o j g ng p ng d nsh zhu zh f ng ch sh ng x n y ng mi o h n shu gu ng ch ng m l sh n q hu x...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基础知识达标检测题
第八单元达标检测姓名 一 读拼音,写词语。18分 sh w y n j ng y ye y h n i nai h o j g ng p ng d nsh hu h f ng ch sh ng n y ng mi o h n shu gu ng ch ng m l sh n q hu i n n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