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诞生于2024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
2、标题“我不能走”有什么表达作用?
3、文章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4、最后问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
二)阅读课文《说和做》(臧克家)选段,下列问题。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202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选段有关闻一多先生“说”和“做”的事例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第①段中的“小声说”是指声音低吗?你怎样理解?
3.找出文中与第③段划线句相照应的句子,写在下面。
4.第⑨段划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什么精神?
5.说说第段的作用,并以“贝多芬”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三)阅读《回忆鲁迅先生》片段,完成以下问题。
夜里去看电影,施高塔路的汽车房只有一辆车,鲁迅先生一定不坐,一定让我们坐。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我们上车了。
鲁迅先生和周建人先生,还有别的一二位朋友在后边。
看完了电影出来,又只叫到一部汽车,鲁迅先生又一定不肯坐,让周建人先生的全家坐着先走了。
鲁迅先生旁边走着海婴,过了苏州河的大桥去等电车去了。等了二三十分钟电车还没有来,鲁迅先生依着沿苏州河的铁栏杆坐在桥边的石围上了,并且拿出香烟来,装上烟嘴,悠然地吸着烟。
海婴不安地来回乱跑,鲁迅先生还招呼他和自己并排地坐下。
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1、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2、“许先生,周建人夫人……海婴,周建人先生的三位女公子。”这句话中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
3、“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给你怎样的感觉?
3、文言文阅读。
一)甲)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为学》
乙)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蜀之鄙有二僧鄙即更刮目相待更。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子何恃而往?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甲乙两则选文对“学习”问题分别持有怎样的看法?(2分)
4.甲、乙两则选文蕴含着同一个道理,试加以概括。(2分)
二)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3.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
四、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2分)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什么人?
3、“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4、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一、
、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写出了环境的恶劣,衬托人物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
、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二、.①起稿政治传单;②群众大会演讲;③参加游行示威。
.不是。(1分)是指在昆明小范围内宣传动员。
.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体现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作用:总结全文,高度称赞闻一多先生敢说敢做的伟大精神。
15、仿写:他,是生活的弃儿。他,是命运的改写者。或:他,是眼睛的盲者。他,是**的引路人。
16、三。17、鲁迅先生对家人、朋友的关爱。
18、省略了一些人,说明无论多少人,鲁迅先生总是先人后己。
19、这是双关语 。一方面是说天放晴了 ,另一方面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之情。
21、四。22、(一)
.答案:①边境 ②重新。
24、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答案:①你凭什么去呢? ②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26、评分:每小题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甲文:为之,则难者亦易矣,或者有志者事竟成,或勤能补拙。乙文:学习可以改变和提高自己。
28、评分:答对一处得1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答案示例:成功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
30、 评分:共2分。意思对即可。
31、(二)
.(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
(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略(该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37、五。、我登上幽州台眺望远方,思绪万千,想到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看这茫茫宇宙,虽然无边无际,但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3分)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意思答对即可给分)
、“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
、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不能实现远大政治理想的悲凉、压抑感和孤独感。
部编本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版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 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元勋 x n 奠基 di n 澎湃 b i 鞠躬尽瘁 cu b 挚友 zh 迭起 di 咳嗽 sou 鲜为人知 xi n c 卓越 zhu 校对 xi o 薪金 x n 气冲斗牛 d u d...
部编本七年级下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版
考试时间 120分钟 满分 120分。一 积累与运用 30分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元勋 x n 奠基 di n 澎湃 b i 鞠躬尽瘁 cu b 挚友 zh 迭起 di 咳嗽 sou 鲜为人知 xi n c 卓越 zhu 校对 xi o 薪金 x n 气冲斗牛 d u d...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第一单元。一 给下列拼音写汉字或汉字写拼音。凝成 xu n 腾 一瞬间 训ji头晕目 xu n 啜泣小心y y 忍俊不禁绽开酝酿迸溅 zh 立盘q u 卧龙仙露qi ng 浆收敛 二 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小心翼翼 造句 一丝不苟 造句 忍俊不禁 造句 三 修改下列病句 1 无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