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教案

发布 2020-10-10 14:46:28 阅读 3273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主课件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熟练背诵默写。

2、理解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诵读诗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的感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每首词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词的思想感情。

2.初步鉴赏品味诗词的美点。

教学难点:把握词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词的意境。

教法学法:诵读法,名句品味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浣溪沙》

晏殊简介。晏殊(991-1055),字同叔,北宁临川人(今江西杭州)。景德初年,报刚十四岁,就以 “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人建有晏溪书院, 故西溪又称“晏溪”。

晏殊是一名著名的文学家,擅长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风格婉转,历有 “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价。他的名作《浣溪沙》。

指导朗读。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品词明意。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听一曲以新词谱成的歌,饮一杯酒。去年这时节的天气、旧亭台依然存在。但眼前的夕阳西下了,不知何时会再回来。

诗词赏析。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唱新词,旧——唱词喝酒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第三句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思。

品词明意。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无可奈何之中,春花正在凋落。而去年似曾见过的燕子,如今又飞回到旧巢来了。 (自己不禁)在小花园中落花遍地的小径上惆怅地徘徊起来。

诗词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抒发了青春易逝,伤别怀旧之情。千古奇偶句。

一个“独”字写出了词人的落寞孤独。

总结。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

词之上片纵观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

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着重写今日的感伤。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诗词赏析。思想感情:

作者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对美好景物及难以忘怀事情的流连,同时也不免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无限惆怅。

二、学习《采桑子》

作者简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

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

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六“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再加上他本人一老翁。朗读诗词。

采桑子。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释】采桑子: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阙各四句三平韵。

轻舟:轻便的小船。短棹:划船用的小桨。西湖:指颍州西湖。在今安徽省太和县东南,是颍水和其他河流汇合处。宋时属颍州。

绿水:清澈的水。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隐隐:隐约。笙歌:指歌唱时有笙管伴奏。

琉璃:指玻璃,这里形容水面光滑。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翻译理解。译:

西湖风光好,驾轻舟划短桨多么逍遥。 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 隐隐传来的**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译: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说说作者在下阕中所创造的意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互衬。前三句以静写动,写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如同琉璃 ,平滑似镜,游人不觉船移,只是看到船浆轻划,水上形成细小的波纹时,方感船身滑动。结句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 ,而西湖却愈显其幽静 。

**主旨。本词写芳华红残,人去春空,繁华喧闹过后归于寂寞宁静。而经历了种种艰难的人生体验后的作者,更喜欢静观自然,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宁静恬适的心境。

第二课时。三、学习《相见欢》

作者简介。朱敦儒 (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

绍兴二十九年(1159)卒。有词三卷,名《樵歌》。朱敦儒获得"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楼钥《跋朱岩壑鹤赋及送闾丘使君诗》)

朗读指导。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倩(qìng):借助。

写作背景。此词写于靖康之难,汴京沦陷,朱敦儒南逃金陵时。

靖康之难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发生于北宋皇帝宋钦宗靖康年间(公元126~2024年)因而得名。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除了烧杀抢掠之外,更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耻导致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诗词理解。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

2.词的下阕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前面直抒胸臆,表达亡国之痛,恢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3.词的下片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加以分析。

中原乱,簪缨散”,作者回忆中原沦陷,士族南逃的往事,抒发了亡国之痛; “几时收?”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到扬州前线,抒发了对战事的关切之情(或“作者要请悲风将自己的热泪吹过扬州前线,洒到沦陷的故乡,抒发了对故土的深切怀念之情”)。

诗词赏析。1、赏析上片中“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的表达效果。

黄昏日暮之时,万里大地都笼罩在恹恹的夕阳中。

这样写一是表明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二是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感情基调。

2.请从景中藏情的角度鉴赏这首词的上阙。

上阙写景,但景中藏情。千里清秋,夕阳垂地,万里长江,滚滚东流,这些是眼前景物,但“清秋”“夕阳”“逝水”渲染出极其肃杀、悲凉的气氛,暗含着山河残破、国运衰落的气象,寄寓着诗人悲凉抑郁的心情。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一句中“簪缨”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指什么?此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借代; 代指达官贵人(注:簪和缨,古时达官贵人的冠饰,用来把冠固在头上)。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作者忆及中原沦陷,士族南逃往事,抒发了沉痛之情; 抒发了对收复河山的渴望与一时又难以收复的无奈(或担忧)之情。

4.词的最后一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用了何种修辞手法?作简要分析。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求“悲风”把泪吹到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5. 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②“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彩。③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

主旨**。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作者渴望早日恢复中原,还于旧都的强烈愿望;同时也是对朝廷苟安旦夕,不图恢复的愤慨和**。

背诵诗词。四、学习《如梦令》

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丈夫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之子,历任州郡行政长官。他们婚后收集了大量的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

南渡不久,其夫病死,她精神上受到沉重打击。2024年金兵南下,她又在浙东亲历变乱,生活颠沛流离。此后即在孤寂中度过晚年。

她工诗能文,所作词尤为宋朝一大家。早期作品韵调优美,多写闺中生活和离别相思。南渡后,深厚的故土之思, 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作品里,风格突变,社会意义也大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学案 第六单元《愚公移山》 无答案

愚公移山。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朗读课文,疏通课文第。一 二段文句,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教学重点 分清节奏,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教学难点 疏通课文,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课时安排 共3课时本节为 第一课时。一 预习成果展示。1.愚公移山 选自这是一篇 既有生动的 情节,又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课《愚公移山》教案

愚公移山 教案。牡丹区实验中学刘婷冬。学习目标 1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 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3 感悟愚公精神,培养矢志不渝的情操。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2 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 1 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 理解神话...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

孟子 二章。文学常识。孟子 约前372一前289 名轲,字子舆,邹 现在山东邹城市 人,战国时期思想家 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 亚圣 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 孔孟 并称。文章思想内容。富贵不能淫 针对景春说的大丈夫形象,提出真正的大丈夫之道,倡导儒家的仁义礼。生于忧患,死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