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发布 2020-10-09 21:54:28 阅读 5400

16.社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详略,加深理解。揣摩文中的美词佳句,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独特感受。

过程与方法】学***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刻画人物的方法。领会**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

教学重点、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初步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能把最有趣的部分复述出来。领会**景物描写的特色,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 导读法、 圈点批注法、 合作**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童年引读。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都是美好快乐的。在**后回忆往事,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充满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是一段永生难忘的体验。

童年》:童年是七彩的梦/伴我在床头玩耍/童年是弯弯的小船,载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童年是快乐的小鸟张开翅膀/携我在自由的蓝天上飞翔/ 现在呵,童年却是—枚小小的铃铛/不管春与夏、秋与冬/永在我记亿深处/放声歌唱……

同学们,我们的童年都是美好快乐的。哪位同学愿把自己最难忘的经历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鲁迅的**《社戏》,那又是怎样的一件事,一种感受呢?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一)范读课文。

l. 画记自己难以读准、难以理解的字词。

例:惮踱颇归省行辈撺掇凫水潺潺宛转。

2.用圈点勾画法标出自己最欣赏的词、句、段。

3.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自由诵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根据线索划分课文部分。)

三、合作**,平桥“乐”事。

1.“我”是在什么时令随母归省小住平桥村的?

2.平桥村是怎样一个村庄?“我”在平桥村得到了什么样的优待?表明了村民的什么特点?

讨论明确:村中居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小村庄。

3.“我”在平桥村有哪些乐事?

4.本篇题为“社戏”,重在叙写去看戏,写这些在平桥村的一般乐事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多方表现乐趣,铺垫赵庄看戏)

讨论明确:写这些小住平桥村的一般乐事,既多方面地表现出那段生活的乐趣,使作品内容丰富,具有生活实感;更由于这里写了钓虾、放牛这两件乐事,第二部分开头的“至于我在那里的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就与之构成递进兼有转折的关系。钓虾、放牛已是乐趣甚浓,“第一盼望”的“看戏”自更乐趣无穷。

这样,就为写最大乐事――看戏作了铺垫,吸引读者读下去。

这一部分写“我”随母亲归省在平桥村的生活,意在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同时简写一些“趣事”,为下文详写“看戏”中的趣事作铺垫。)

四、总结存储,体验拓展。

1.总结存储:这样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却是“我”的“乐土”。那是因为:

1)“我”可以免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一类难懂的书,可以自由欢乐地生活。

2)这里有许多年龄相仿的小朋友陪着“我”玩,彼此平等,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

3)每天可以钓虾,放牛,生活丰富多彩,并充满了友爱和情趣。

2.体验拓展:

1)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在体味中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预习第二部分,初步体会夏夜航船去看戏途中的景物描写和表现作用。

第二课时。一、再述乐事,导入看戏。

生活乐事的叙述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对看戏部分产生浓厚的**欲望。)

二、默读看戏,梳理过程。

一)默读第二部分看社戏的全过程。并思考:围绕社戏主要写了哪几件事?并据此划分好这部分的层次。

讨论明确:一层(4—9段):看社戏前的波折;二层(10—13段):

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三层(14—21段):在赵庄看社戏;四层(22—30段):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三、合作**,互动释疑。

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语文美,在**中发现语文的思想美,在诵读中体验语文的情感美。)

1.看戏之前遇到了什么波折,后来是如何解决的?为什么这样写?

讨论明确:看社戏前确实遇到了一些波折,如一时叫不到船,母亲不准“我”和别人一同去,又怕外祖母担心等,还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我”的扫兴。然而,这些“困难”又逐一地被小伙伴们解决了:

首先解决了船的问题,接着又摆三条理由:一是船大;二是“我”不乱跑;三是大家又懂水性。并且还用写包票的话作了保证,让外祖母放心,实现了“我”去看社戏的愿望。

这样叙写既突出了双喜等小伙伴的友爱、聪慧的品德,同时也显得文笔曲折,文意跌岩。

2.文中为什么说笛声宛转悠扬,使“我”“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呢?

讨论明确:“自失”是指“我”听得出神,忘了自己。这是因为被美丽的夜景陶醉而出神的缘故。

3.“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产生过什么误认?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讨论明确:“我”在航船去看戏途中曾产生过两点误认:一是把途中的“松柏林”误认为赵庄,一是误把“渔火”误认为戏台上的灯火。

心急才产生了误认,写这两点误认,既构成了情节的曲折,又进一步表现出“我”急欲去到赵庄,看到演戏的心情(板书:误认心急生误两误曲折更现心急)。

4.“我”在望到戏台时的心情怎样?

讨论明确:“我”望到“庄外临河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那缥缈月夜空间的戏台,使“我”疑心是“画上见过的仙境”,深被吸引,无限欢喜,更全神贯注地一直望到“台上显出人物来,红红绿绿的动”。无限欢喜、兴奋之情。

5.在作者笔下,“我”所急切要看到的戏好看吗?为什么?

讨论明确:不好看。

想看铁头老生翻跟头,但那老生却没翻。②想看到“蛇精”和“跳老虎”,但等了许久都不见出来。③最怕看“老旦”,然而“老旦终于出了台”,并不停地唱着。

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戏不好看?

文中孩子们“喃喃的骂”,“不住的吁气”,“打起呵欠”等,这些孩子的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了戏不好看。

6.既然戏不好看,大家也就一致赞成回去了。课文中月夜归航这一部分写得也非常精采。但为什么没有写沿途所见的景物呢?

讨论明确:因为前面第11节已着重写了两岸景物,所以这节略了这部分内容。

7.夜深了,人乏船慢,兴致将尽,在**将要结束之际,偷豆一事又把情节推向了高潮。为什么说“偷”?“偷”谁的豆?

讨论明确:孩子们认为背着大人摘豆吃是不应该的,所以直言不讳地说“偷”。可是他们不是窃取别人的东西来肥私,有趣的是把自己家最好的劳动果实奉献给伙伴享用;“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这些话足以表现出这群农家孩子热情好客,淳朴善良,天真活泼。

8.由此,我们想—想,小伙伴们这样热衷于来看戏的真实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明确:(1)对少年儿童来说,对未知事物或新鲜事物的追求与探索远比得到它更有吸引力;(2)小伙伴们更在乎的是在看戏途中彼此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玩耍。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小伙伴们真正感兴趣的不在社戏,而在看戏前后的那种气氛、感觉。

四、品读赏析,景物描写。

1.去赵庄看戏的途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夜行船的美景的?

讨论归纳:嗅觉:(清香、水气)

视觉:(淡黑的起伏的群山,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听觉:(似乎听到了歌吹)

想象:(…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

2.这样描写看戏途中的情景,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表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

作者借助“我”,一路上领略了江南水乡的夜景。这段描写,从感觉入手,描绘了豆麦、水草的清香、淡黑起伏的连山、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渔火、宛转悠扬的笛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写得有声有色有味,然而更有情。写连山,以动写静;写笛声,以声传情;写渔火,由远及近。

这样写,既给人一种诗情画意之感,又将社戏在仙境般的景致中呈给读者。同时也表现了我急欲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明确下列几个问题:

1)“朦胧”在句子里作什么词用?

朦胧”原来是形容词,现在作动词。(下文中“模糊”也是这种用法。)

2)为什么说连山像铁的兽脊似的踊跃向船尾跑去?

这样写既形象真切,又突出了船行的快。

4.至于“深夜归航”的描写又怎样呢?为什么说“航船”像条“大白鱼”呢?

要求同学与上面的写景比较,讨论明确:

从赵庄回平桥村途中的描写以仙境再拟社戏,“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另外,还写得带有童话色彩,如“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烘托出了孩子们看社戏安全归来的愉快场景。

让学生在品读赏析中体会自然之美和语言之美,领会**景物描写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五、总结存储,归纳特色。

1.总结存储:这是一段优美清丽的自然环境描写,它写出了农村夜景的清新,写出了行船之快,也很好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情与景有机的交融在一起。

2.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特色: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充分调动多种感觉器官,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融情于景,才能描绘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具体地说:

1.景物描写多侧面。《社戏》在描绘农村自然景物时,分别从色彩、声音、视觉、听觉、嗅觉各个侧面着笔,恰如多重奏管弦曲,给人以十分丰富的感觉,景物的立体感由此产生。

2.景物描写多层次。这里所说的层次,主要指景物的空间位置,《社戏》中能清晰地显示出远景、中景、近景三个层次。

六、片断仿写,体验拓展。

1.找出描写山、戏台、航船的比喻句,并加以进一步体会体会。

2.按照课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仿写一段自己所熟悉的景致。

第三课时。一、复述偷豆,交流感受。

请同学复述偷豆情节,交流感受,导入课文。

二、体验角色,把握性格。

**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这篇**不仅情节吸引人,更塑造出一些鲜活的人物形象。

所以在同学们的角色体验中,在人物动作、语言的分析中,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双喜:

聪明能干。阿发:憨厚无私。

桂生:机灵勤快。六一公公:

宽厚、好客。)

1.**描写的主要人物是谁?其他人物有谁?你最喜欢哪个人物?他具有怎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主要描写了双喜,其他描写的人物有:桂生、阿发、六一公公。

2019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对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这是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范文一。教思内容一般包括记载成功之笔,牢记失败之处,捕捉瞬间灵感,珍视学生见解,进行再教设计等。为提供为各位教师...

七年级语文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

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计划。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复习计划2018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复习计划。一 复习内容1 语言积累和运用。2 现代阅读。3 言 古诗词阅读。4 作复习。5 专题训练及总测试。二重点。1 注意辨别字形 正字音 释词义,理解语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 整体感知,理...

人教版2019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学常识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学常识。1 邓稼先 的作者 是 籍华裔,1957年与李政道共获奖 邓稼先是我国的元勋。2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的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有代表作诗集文中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和闻一多的代表作有诗集。3 孙权劝学 选自该书是一部体通史,作者是朝代 的家家。4 黄河颂 选自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