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教案

发布 2020-10-09 07:22:28 阅读 3605

离别总关情《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1、读通诗句,读出韵律美。

2、掌握“找景物”“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方法,理解“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感悟古诗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送别诗所表达的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中国古诗的热爱,培养诵读经典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1、理解“烟花”、“孤帆”。

2、感悟古诗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教学过程:一、导入。

课前听《送别》,交流送别感受。回忆学过的两首送别诗。二、读诗文。

1.检查预习情况。读两首诗,指导字音。多音字“朝”“舍”2.教师范读。学生按划分的节奏模仿。3.带**读出韵律美。

三、通过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掌握学习古诗方法。1.师:

同学们,刚才这两位同学读着读着,是不是有很多美丽的景物浮现在你眼前呢?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请你拿起笔,在第一首诗中圈。

一圈。2.体会“烟花”

1)师:什么是“烟花三月”,这里的“烟花”是什么意思?生:烟花形容花开的繁茂。花很多,所以像烟雾。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了课文下面的注释。师:你学会结合课文注释来理解诗意。

师:但是为什么非要说烟花三月,而不说鲜花三月呢?

2)在**中想象“烟花”三月的画面,用四字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拓展描写春天的诗。3.理解“孤帆”。

1)为什么写成“孤帆”。

2)拓展李、孟故事,体会二人深厚情谊。

3)想象李白送孟浩然的场景,吟诵并体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

见长江天际流。”

4.感悟诗情。

1)体会到依依惜别之情。

2)读出深情。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全体起立读。5.总结学习方法和写作手法。

1)师:同学们想一下,刚刚我们是怎么学的第一首诗?总结“找景物”“想画面”“悟诗情”的方法。(2)一切景语皆情语。总结“借景抒情”写作手法。

四、按照学到的方法,学习第二首。

1)小组交流,合作**,完成自主学习单。

2)按照“找景物”“想画面”“悟诗情”的顺序汇报交流结果。(3)拓展“柳”的特殊含义及含“柳”的送别诗句,体会依依不舍。(4)体会安西的荒凉。

感悟除“依依不舍”之外的感情。(5)反复品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想到此时一别,真是生死两茫茫,将再也不能一起饮酒了,赶紧举杯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也不能一起赋诗了,再来一杯!——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更不可能携手郊游了。千言万语,所有不舍、担忧、祝愿都融入一杯酒———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6)《阳关三叠》由来,在**中再读《送元二使安西》五、总结学习方法,拓展送别诗。

1)本节课的读懂了两首送别诗,学到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和写作手法。

2)师生共读三首送别诗。

小学五年级语文 黄鹤楼送别

小学五年级语文 黄鹤楼送别3 师 你听到了什么,你了解我多少情况?生 了解到你是校长。师 少了一个字。副。生 你在上海,姓徐。徐副校长,教语文的。教语文的副校长。特级老师。师 都会听。我叫什么名字?我告诉你们 善是善良的善,俊是漂亮的俊,喊一下。生 齐喊徐善俊。师 有一个没有做到,哪个字?生 俊。师...

小学五年级语文 黄鹤楼送别

1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黄鹤楼送别 读题。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李白在黄鹤楼送别了孟浩然后,将自己的满腔真情化作了一首诗,这首诗千古传唱。出示古诗 指名一人读。3 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二 精读第。一 二段 8 10分。1 请一个同学来读一...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说课稿黄鹤楼送别

三 品词析句,体悟情感。1 光了解诗意不够,更要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自由读2 4小节,看看课文有一种怎样的情感。2 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 依依惜别 这个词语,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看看课文有哪些句子能够体现诗人的这种 依依惜别 之情。3 结合学生所找句子细细品味这种 依依惜别 之情。1 李白和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