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

发布 2020-09-23 11:54:28 阅读 6892

四年级第七册第二单元《线与角》集体备课

一 ,单元教学总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直线,射线与线段;掌握线段的量度与表示方法。

2,理解与认识平面上平行与垂直的特征;能画平行线与垂线。

3,理解与认识几何角的特征;会运用量角器量度角的大小与画角。

4,平移——能辩认移动的方向(上下左右);能确定移动的距离(几格).

2,能力目标:

1,运用实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2,在实际情境中,以具体图形为背景,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线段,射线,直线与平行线,垂线,角等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课时子目标。

1,第一课时目标:《线的认识》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总数。

2,第二课时目标:《平移与平行》

1)借助生活情境,实物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2)能在生活中找到平行线的实例。

3)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3,第三课时目标:《相交与垂直》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理解垂直。

2)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3)能根据"点与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画图能力。

4,第四课时目标:《旋转与角》

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与周角,学生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通过教学,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5,第五课时目标:《角的度量》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6,第六课时目标:《画角》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7,第七课时目标:《练习二》

1)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相互平行和垂直的关系。

2)辨别各类型的角,知道各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3)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折45°和135°角。

8,第八课时目标:《走进大自然》

1,能用所学知识(大数,线与角)描述生活环境和设计生活环境。

2,感受生活中较大的数以及线与角的知识的运用,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

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四,教学重点剖析。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1,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2,包含的要素分析: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意义,特征,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和射线。

3, 突出重点的策略:直线,线段和射线是一组比较抽象的图形,学生直接感知有一定的困难。而本节课我们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如:

从马路上的斑马线到孙悟空的金箍棒,电筒,太阳射出的光线都是学生认识图形的载体,学生可以从自然知识中抽象出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归纳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

1,教学重点: 认识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包含的要素分析: 平移,平行线的意义。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直线。

4, 突出重点的策略:对平行线的认识,教材突破原来仅依靠直接观察得出概念的做法,将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平行线的认识上,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平行线的特征时, 才会很好地画出平行线。本节课先观察车轮的印痕,寻找车轮印痕中的数学知识,思考车轮印痕的奇妙——平行的特征。

接着设计:你能让两支铅笔平行吗从摆两支铅笔的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平行的特征——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再通过"折一折"的活动:

让学生讨论"如何说明这两条折痕是互相平行的。"

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

1,教学重点: ①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画垂线,根据"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

2,包含的要素分析:相交与垂直的概念,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线段。

4, 突出重点的策略:在理解几何知识和发展空间观念时,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节课先借助学生熟悉的"剪刀"和"红十字"引出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况,接着让学生用小棒或铅笔摆一摆,再画出相交的图形,进而引出相交的概念。

在观察,讨论相交的图形:线与线之间形成什么角,从而引出其中的一个特殊角——直角,进而引出"垂直"的概念。接着设计不同活动形式如:

折纸,搭小棒,找在教室里或生活中互相垂直的线,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去认识,体验垂直;让学生在讨论中自己探索测量方法,并用三角尺中的直角来验证。当学生理解了意义后,让他们自己尝试画互相垂直的线,学生在画垂线的过程会出现困难,这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老师的适当的指导,学生从而会用三角尺与直尺画垂线,并在实验,比较,发现中体会到直线外一点向这条直线引出的线段中垂线最短。

第四课时《旋转与角》

1,教学重点: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包含的要素分析:边,顶点,张口大小。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锐角,直角,钝角和感知图形的旋转。

4, 突出重点的策略: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操作活动来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之间的变化关系和大小的变化,因此,本课从学生动手拼图的游戏开始,让学生把角的组成和刚学过的线的知识联系起来,然后转动活动角认识0度角,了解平角的特点,组成和名字意义,并举出生活中的一些例子。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1,教学重点: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2,包含的要素分析: 边边重合,点点的重合。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各种类型的角。

4,突出重点的策略:在课堂学习中尊重学生认知特点,先通过设计一个活动,使学生体会引入量角器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时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如:在认识量角器时,先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结果。

并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深刻。

第六课时:《画角》

1,教学重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2,包含的要素分析: 画角的步骤。

3,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角的度量。

4,突出重点的策略:结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通过小组学习,引导学生互相配合,相互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学***的过程中,以加深对于角的画法的步骤和重点的理解。

第七课时《练习二》

1,教学重点: 辨认各类型的角,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2,包含的要素分析: 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角的度数。

3,突出重点的策略:在复习间,可以把各类型的角设计在不同的情境中,让学生辨认各类型的角;量角时,若角的边不能与量角器的刻度重合,则要影响读数,这时应引导学生讨论出可以把角的边延长。

第八课时:《走进大自然》

1,教学重点:能用大数描述生活环境,会用线与角的知识设计生活环境。

2,与其他知识点的联系: 认识更大的数,线与角。

3,突出重点的策略:开展竞选最佳小导游和最佳设计师的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大数的读写进行复习,并通过学生动手设计,加深对垂直和平行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难点剖析: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1,难点的具体表现: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特征。

2,原因分析:本节课的直线,线段和射线对学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

3,解决策略:为帮助学生能够准确把握三线的特征,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动画情景:孙悟空的金箍棒及电筒等生活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悟,体验,并通过**清晰地展现三种线之间的区别联系,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会更加明晰了。

第二课时《平移与平行》

1,难点的具体表现: 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原因分析:学生在平移铅笔,用直尺画平行线时,会把握不了: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的尺度;从而会觉得很难画。

3,解决策略:积极地为学生自主**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动作的过程中理解"平行线"的特征后,再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如何利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以直尺为轨道,用三角尺平移来画平行线,遇到问题时老师可从旁指导。

第三课时《相交与垂直》

1,难点的具体表现: 建立相交与垂直的概念,会用三角尺画垂线。

2,原因分析:有些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由直角想到垂直,但大部分学生对垂直的理解只限于表面的,感性的认识,学生很难体会到"点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

3,解决策略:积极地为学生自主**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多种感官协同动作的过程中理解"垂直"的概念。例如在探索画"垂直"的方法之前, 先出示一些相交与垂直的图形让学生进行判断,并**出判断垂直的方法之一:

可用直角三角板中的直角来验证。再引导学生自己画平行线,这时,很多学生会想到用三角板中的直角来画。同时,老师应提醒大家看清画垂线的要求:

一种是与某条直线垂直,另一种不仅要垂直,还要通过某一点。画时应看清要求再画。在学生方法掌握后还适时加点练习,及时进行巩固,从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

第四课时《旋转与角》

1,难点的具体表现:认识平角和周角,理解各种角的形成过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2, 原因分析:有些学生能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很快认识平角和周角,但一部分学生对平角,周角的认识理解只限于表面的,感性的认识。 3,解决策略:

在学生已有锐角,直角与钝角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学具,从旋转入手,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去认识各种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它们间的变化情况,给每个学生充分辩解,充分展示的机会。

第五课时:《角的度量》

1,难点的具体表现:建立角的各种概念,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2,原因分析:角的度量演示过程中,一些学生没有认真观察交流和总结方法,对量角的方法"点点重合,边边重合"没有理解掌握,以至出现误差或错误。

3,解决策略:教学中时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引导学生交流总结,注重学生动手实践操作,并举出几种常见的错误,让学生判断说明。

第六课时:《画角》

1,难点的具体表现: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

2,原因分析: 学生对画法的步骤和重点没有掌握好。

3,解决策略:要紧密结合上一节学的《角的度量》的要点"点点重合,边边重合",通过学生的回忆讨论,得到画角时看度数的方法,再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动手操作,总结出画法的步骤和重点。

第七课时《练习二》

1,难点的具体表现: 估计角的度数,会折出特殊角。

2,原因分析:四年级学生空间思维不够广,而且刚接触角的度数,对角的大小是很难估计出度数的。

3,解决策略:在教完各种角后,平时设计一些常见的角给学生熟认:如45°,90°,60°,135°,30°(90°到180°中间),这样学生对 45°,90°,60°的大小有比较熟悉的直观认识,从而有助于他们估计其它角的度数。

折出特殊角——在折纸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使他们从中发现每折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

第八课时:《走进大自然》

1,难点的具体表现:能用大数描述生活环境,会用线与角的知识设计生活环境。

2,原因分析: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每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3,解决策略: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生活中的大数"以及"线与角"的知识于实际生活中,描述生活的情景(竞选最佳小导游),设计生活的环境(竞选最佳设计师),让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六,练习题的分析。

1,教材的练习中,重点讲解的题目:

1)p17页的看一看,量一量第1题。

2)p20页画一画。

3)p23页画一画第2题。

4)p25页练一练第2题。

5)p28页练一练第2题。

6)p29页试一试第2题。

2,可能出现的错误:

1)在画平行线时,会出现两条线不平行的现象。(例p20页画一画)

原因分析:学生画平行线的方法不当,三角板的直角边没有紧贴直尺。

解决策略: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

2)在画垂线时,会出现两条线不垂直的现象。(例p23页画一画第2题)

原因分析:没有理解垂直的含义(两条线垂直所形成的角一定是直角。)

解决策略: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直角去验证。

七,课时分配:(8课时)

线的认识(认识线段,射线与直线) 1课时。

平移与平行 1课时。

相交与垂直 1课时。

旋转与角 1课时。

5.角的度量 1课时。

6.画角 1课时。

7,练习二 1课时。

8,走进大自然 1课时。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二年级下册。

认识角及直角,锐角,钝角。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

平行线和垂线的认识。

平角,周角的认识。

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上册:

经历数据统计的过程。

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2,四年级下册:

可能性相等。

游戏规则公平。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七单元小结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小结。撰写者 彭浩东。本单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理解优化的思想,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的意识。排队论是关于随机服务系统的理论,其中的一项研究是怎样使服务对象的等候时间最短的问题。教材没有给出答案,鼓励学生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寻求最优方案。作为一名数学...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试卷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d 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2 45 40 4和45 4 40 4比较,结果是。a 45 40 4 大 b.45 4 40 4 大 c 一样大。26 1170,其中一个因数扩大2倍,另一个因数缩小2倍,积是 a 1170 b 2340 c 585 4 被乘...

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试卷

一 填空题 1 4每题 2分,5 8每题 4分,共 24分 8.在 中填上运算符号,在 里填上数。二 计算题 1 4每题 4分,5 6每题 6分,共 28分 1.计算,并用珠算检验。2.计算,并用珠算检验。3.计算,并用珠算检验。4.计算,并用珠算检验。5.计算,并用珠算检验。6.计算,并用珠算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