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发布 2020-09-09 11:37:28 阅读 4591

四年级上册《观察物体》说课稿。

官营小学吴跃龙。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七册32-34页——观察物体。 2、教学目的:

根据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节课可确定以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摆一摆、看一看的过程,继续**三视图(正面、上面、 侧面)之间的相互转换。 (2)在摆正方体的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分组相互交流合作中体会到团结的重要,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4、教学重点: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5、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视图表示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说教法: 本节教材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实物操作为主,多**演示为辅。教师适时地演示,运用电教**化静为动,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摆一摆、看一看是本节课最主要的学习活动。

四、说程序设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我将本节课的主题定为一个字“玩”,根据这一主题, 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设计了五个主要环节。 (一)谈话导入,诱发学生想玩的欲望:

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课一开始,我便告诉他们:同学们,这节课杨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玩一玩、摆一摆这些大小一样的正方体,看谁玩得最棒! (以此煽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情绪高涨,跃跃欲试) (二)巩固旧知,为玩做铺垫:

我先用四个大小一样的正方体摆出l 状,学生照样摆出来后,提问:从你的角度,你能看到它的哪几个面?请你分别观察它的正面、上面和侧面,把这几个面的形状记在心里。

接着演示物体正面和侧面、上面的图形。由学生选择判断这几个图形分别是从哪个面看到的。(从而复习三年级学的有关内容,为接下来的玩做好知识铺垫) (三)玩出层次,玩出方法:

“儿童的智慧就出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虽然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帮助他们思维的发展,但盲目的操作反而会使他们的思维停滞不前。因此我将学生的“玩” 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先猜再摆。我先抛给学生一个挑战性的问题:

同学们,我来变个魔术。我在这个摆好的物体上再添1 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它的正面看起来还会是三个正方形,你们信吗?猜一猜这个正方体可以添在哪些位置?

让学生接受并理解问题,猜一猜、估一估添上的一个正方体可以放在**,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上边,正视图会不会变化?如果放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呢?放在左边或右边呢?

在经过比较周密的、充分的思考之后,确定添的一个正方体应摆的位置。然后再摆一摆、看一看,从而证明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学生要体会摆法是多样的。

最后通过对全班同学的各种摆法进行分类整理,得出方法:这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前边或后边,都可让正视图保持不变。此时我会质疑:

不对齐添在前边可以吗?添在后边呢?为什么?

从而使学生通过更进一步的思考得出:如果摆在前边,从正面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必须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如果摆在后边,从正面不能看到这个正方体,它既可以与原来物体里的正方体对齐着摆,也可以不对齐摆。

第二层: 只想不摆。想一想:

如果要让这个物体从上面看起来还是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这个正方体可以添在哪些位置,能随便添吗?经过第一次的操作, 学生已经有足够的经验进行猜想得到:这个正方体可以摆在原来物体的上边, 但必须对齐着摆。

紧接着要求学生判断:这样添可以吗?为什么?

由此来证明学生刚才的猜想。这个环节学生的操作从手发展到脑,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 第三层:

直说不摆。请你说一说,如果要让物体的侧面看起来还是这样的两个正方形,这个正方体可以添在哪呢?这个环节其实是对前两个环节的复习和巩固,也是对学生的空间想像力的再次提高,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为依托,学生很快便能得出:

这个正方体可以对齐着摆在原来物体的侧面。 (四)小组合作,玩出花样: 这次的玩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

要求以四人为一组,用六个正方体摆出一个物体,并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两个面为这个形状: 。玩的难度有所增加,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

我在这并不满足于只得出多种摆法,而是引导学生回忆小结:怎样摆才能摆得又对又快?再一次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使发散的问题得到梳理,也为一些底子较弱的学生找出摆的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其实还有很多种不同的摆法,有兴趣的话下课后试试,看谁能发现一共有多少种摆法。(将问题延伸至课后,思维的价值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持续发展) 第二次小组合作:

还是用六个正方体摆出一个物体要求从上面看为这个图形。这个物体的摆法是唯一的,目的使学生初步体会:看到的面越多,摆法越少。

并从观察中明白,观察角度不同,摆的方向也不同。 两次小组合作,让学生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并通过回忆:刚才我们做了些什么?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观察物体。 (五)贴近生活,玩出创意:

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知识,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感受生活中的数学,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1、考眼力: (1)糖葫芦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因此我选择了它作为送给学生的礼物。

但这个礼物可不是白拿的。学生必须通过观察回答:这两串糖葫芦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细心的学生一下就能看出,(1) 和(4)都是它的侧面,从而体会到:原来有些物体的左侧面和右侧面是不一样的。

还要思考:糖葫芦看起来都是圆形,该怎样分辨出它的侧面?从而发现:

观察物体时不只可以看形状,还可以看颜色。 (2)接着让学生观察的是两个颜色不同的圆柱和圆锥,要求学生判断:这些形状分别从哪个面看到的?

先由学生猜想,再用实物演示来验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并渗透了圆柱和圆锥的相互关系,为将来学习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2、小小设计师:

(1)先引导学生观察:芳芳和小明同时从其中的一幢房子的某一面看到了一种形状。猜猜小明和芳芳分别看到的可能是哪幢房子,从哪一面看到的?

你是怎么想的?(在这道题中,不只要考虑房子的方位,还要考虑两个小朋友观察所在的方位,渗透事物发生的可能性,并将形状从实物中抽象出来,增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如果一间房子地面面积为十平方米,这四幢房子谁占地面积最大?你怎么知道的?

你能算出它们的房间总面积吗?(在这里加入面积的计算,并渗透占地面积这一概念,由此体现数学知识的综合性, 并与实际更加紧密结合) (2)动手设计:有一幢房子,其中一个面看形状为,如果你是建筑师,你会怎么砌这幢房子?

(让学生将思维付诸实践,手脑结合,既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检验, 也激起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小组展示后要求学生思考:如果这是你作为房地产商开发的一个楼盘,你还有什么设想?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将生活中的热门话题溶入课堂,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体现数学的价值。并通过对学生的肯定让学生在课堂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鼓励他们在今后得到更大的发展) 最后,通过学生谈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收获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力争“让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也为本节课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 教学设计。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 上册 第48 49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数学规律的寻觅发现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关系,并学会用解决一些类似的简单的实际问题。2 让学生...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观察物体 说课稿。维新学校 王春兰。一 说教材 1 说课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七册p52 55页 观察物体。苏教版实验教科书 数学 从二年级到四年级连续有序地安排了 观察物体 这一内容。二年级上册让学生辨认从前 后 左 右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知道从正方体 ...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教材简介 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为了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不断增强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和自觉性,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