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是学习生涯的关键阶段,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数学方面有所建树,特此整理了小学六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以供大家参考。
一、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二、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三、常用单位换算。
1、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2、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3、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4、基本概念。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温馨提示:在数学学习方面掌握好数学知识点很重要,由此可见,要把数学学好就得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学好数学就并不困难。希望这篇小学六年级数学重要知识点梳理可以帮助到大家。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2019年小学六年级2019年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1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 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 通过观察 设计和制作圆柱 圆锥模型等活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2019年小学六年级2019年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1 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 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2 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 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 通过观察 设计和制作圆柱 圆锥模型等活动...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1 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先竖着数,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一个数 再横着数,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对中的第二个数。第几列,第几行 第二单元分数乘法。1 分数乘以整数 整数与分子的乘积作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先约分,再计算 2 分数乘以分数 用分子乘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