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读了周一贯先生的两篇文章,具体内容记不清了,观点印象深刻——不通则读。周先生的文章道出了当前很多语文老师阅读课上“急功近利”的心态。
道理其实是很明显的,张庆先生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于永正老师说把书读熟是“保底工程”。崔峦老师说,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训练,要训练学生,首先把课文读正确,其次才是读流利,读出一点语气来。
张田若先生认为评价一节是不是好课,学生是否读熟了课文要占四成。李伯棠教授说,课堂上要“书声琅琅”。然而遍观当今语文课堂,把书读熟似乎还是一种奢望。
语文课上,我们不敢让学生“把书读熟”,个中原因不说也罢。先来说说今天自己执教《郑成功》中“把书读熟”的故事。
一)布置了学生预习,其中有一项是把课文读熟。我想看看有多少学生能做到“把书读熟”,学生是怎么读课文的,又大概花了多少时间。
上课伊始,我问学生课文都读熟了吗?学生异口同声:读熟了。
我跟学生打赌:课文9个小节,我请18个学生来读书,每人一段,保证有一半的人没有读熟,我输了,自愿罚抄课文一遍,你们输了,从此以后老老实实按照要求把书读熟。学生见“有利可图”,又见我如此小觑,有些气愤填膺。
有人问:什么样叫读熟?我说:
很简单,就是不丢字,不添字,不读错字音,不把句子读破。
为了以示公平,我要求,先报名后读书,报名之后只能在站起来读书时才可以把书打开,其他人等一律倾听,和我一起做评委。
结果遗憾:18个学生,有12个学生读的达不到“读熟”的标准。学生一个个垂头丧气。
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但强作欢颜:你们以为“把书读熟”就这么简单,看一看,默读一下就行了?你们不知天高地厚,哪敌我老谋深算。
学生哄堂大笑。
我把脸一沉:这堂课废话不说了,现在给我们把郑成功读熟。
此言一出,学生又是一阵大笑。
笑归笑,但孩子们却捧起书认真地放声朗读起来。
这一节课,我什么事都没干成,除了——也许还尚未“把书读熟”。
二)我其实也很困惑:怎么把书读熟?有没有一点什么策略?
难道就这样让孩子翻来覆去一遍遍读?一遍不行,两遍,两遍不行,三遍?这和古代私塾先生有什么两样?
再说了,现在的孩子也没有那个定性,一遍读完,你再让他读,总有些孩子读的心不在焉,神游八方。更何况,我也做不到私塾先生那样的“端然稳坐”,看到学生读的敷衍,我既不能走上前去训斥:把手张开,打手心,以示惩戒,也学不来走到孩子跟前“摸摸头”或是送个“微波”含蓄一番。
我只能干着急,我比学生还急。不能这样机械地读了,我得让学生找点什么事做,譬如思考个什么问题,讨论一下文章讲了什么,再或是说说读文的感受?
我急的在学生中走来走去,这“走来走去”不知道的,也许给我美其名曰:巡视指导。
我发现,首先是我,是我“定不下来”让学生读书,是我“狠不下来”让学生读书。你说我干嘛这么急呢,我为啥急呢?
且做一回懒教师,懒就懒到家——把郑成功给我读熟!说罢,我“端然稳坐”!
三)学生的书大致是读熟了,该我讲了。
我讲什么?有时候,我真的很困惑的,到底要讲什么?没有一个目标是不行的,这一点做教师的都知道。
只是这个目标是由老师来定,话题也大都是由老师提出来,这似乎天经地义。但长此以来,我总是有些心虚:话题再怎么精妙,问题再怎么有效,语言再怎么优美,引导再怎么机智,骨子里的还是“我要你学什么”、“这个你不懂”。
为什么不能是学生说:“我想学这个”,“这个我读懂了”?我不知道我们的语文课教了多少我们津津乐道、自以为是,孩子其实不感兴趣的东西。
我不知道,我们的语文课上,孩子们经历了多少次不会成功的**,多少次超出孩子阅历的体验。
孩子你想学什么,我不能满足你,你现在只能学教材,学课文。
但是,孩子,我可以让你说:这个我读懂了。
四)读熟了?”“读熟了。”
很好,你们把书读熟了,那现在该我讲了,我要讲的最重要的一句话是,听好了,就是——你能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有学生笑的前仰后合,但见我一丝不苟的样子,便认真思考起来。
少顷,学生举手发言,回忆一些学生精彩发言:
生:课文主要讲了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的事情。
我补充:“事情”这个词用的对,但不够准确,请学习课文用词。生补充说是“伟大功业”。)
生:课文最后一段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
我问:何以看出是“总结全文”,何以看出“点明中心”?生补充“郑成功收复台湾、建设台湾”是总结全文,“民族英雄、伟大功业、永远不会忘记”这几个词是点明中心。)
生:因为荷兰侵略者残酷奴役台湾人民,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所以郑成功要收复台湾。(我提示:
是否有补充?另一生补充说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我小结:
补充的好,如果台湾本来就是荷兰的领土,人家再怎么奴役百姓是人家的事,当然你非要去的话,也行,不过那不叫收复,说的好听点是解救。)
生:郑成功不可能不知道大海那边是台湾,他临风眺望说的那番话肯定是作者编的。(我鼓掌。问:你们认为作者为什么这么编?请细读第三段。)
生:这样写是为了引出郑成功的话,为了鼓舞战士们收复台湾的决心。(我板书“眺望——收复的决心”,请孩子朗读。
生:还有一处也写到了郑成功的“望”,这里“瞭望”的是自己的军队,郑成功心里肯定很自豪,对收复台湾充满了信心。(我引导:何以见得自豪?生朗读。)
生:说郑成功是民族英雄,不仅因为他收复台湾,我认为建设台湾更重要。郑成功收复台湾,不是自己来占领台湾,他把当时汉族先进的东西带到了台湾,兴办学校,鼓励台湾人民读书,这样台湾才会富强起来。
他是为了发展台湾,为了台湾的老百姓。(点评:这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所以人民不会忘记他。
朗读最后一段。反思:真应该让学生讨论一下: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
熟读方能精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诚然如此。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参考2郑成功
教学反思参考2 郑成功。第二课 郑成功 讲完了,总觉得的有些仓促,对于课文的内涵讲得不够透彻,在教学形式上,速度过快,对最精彩的第五自然段没有深入分析,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仅限于皮毛。课后我回忆了整个教学过程,总想着用最短的时间得到最大的效果,但结果不尽如人意。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所追求的,...
六年级语文《郑成功》教学反思
郑成功是苏联第一语言第二版的第二版,单位主题是爱国主义,文字描述明朝民族英雄郑成功恢复台湾,建设台湾历史事实,称赞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完整。我在教学上,仍然指向阅读的内容。首先,从整体到本地,通过寻找中心的句子,使学生有整体内容的文字掌握,整理出学习的思想。二,我们将重点关注台湾的 过程,使焦点,...
六年级《郑成功》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 郑成功 是一篇历史故事,记述了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 建设台湾的历史事实,歌颂了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适度地引导他们自学,培养自学能力和习惯,实现教师以 讲 为主,向以 导 为主的转变,从而实践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