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发布 2020-08-09 04:02:28 阅读 7044

一、学生知识能力习惯态度分析:

从发展阶段来看,六年级下学期是整个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而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并非是从这门课的学习才开始的,在《品德与社会》这门课之前,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学习基础。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通过之前的生活和学习,具备了一些生活积累,社会生活经验比以前更为丰富。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形成了与他们的年龄相适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处理社会生活中的一些事情的能力,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识。

可以说,他们的良好品德和社会性的发展都已经到了一个比以前高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学生,向着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目标更加迈进了。

二、教材分析。

在整个编写过程中,我们的统一认识是:《品德与社会》不是《思想品德》和《社会》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地融合。考虑到六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最高的年级,六年级的教材在编写时不但要和前面的教材做好衔接,也要为接下来的初中阶段做必要的准备,教学内容在五年级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展与延伸,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六年级的教材更加侧重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祖国与世界的认知,为学生向初中阶段顺利过渡做了必要的准备。

教材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知识方面的编写目标主要可以体现为以下这些方面: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3、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世界历史发展的一些重要知识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

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

4、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

三、教学注意点:

1、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师用书。

2、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与内心世界。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同样的教材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则更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需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质,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与内心世界,成为学生的好伙伴和引路人。不管是课堂内还是课堂外,都能以自己的一片真诚的爱心,不断帮助每一个学生走向真、善、美。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和体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者应当并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以往经常容易被忽略。我们要告别一言堂,把课堂时间给学生。依托教材,让学生与教师展开良好的互动。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从亲身的体验中锻炼能力,学习到知识和做人的道理。

4、开拓新的学习空间。

重视课堂以外的学习空间,如少年宫、图书馆、社区等等,都是学习的好场所。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不是仅仅在课堂内就可以完全习得的,而是在全部的生活中得来的。教师要积极开拓新的学习空间,做到课外与课内相结合,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全方位地推动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 2 班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为做好本班学生的品德教育,切实提高学生思想认识,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奠定基础,特制定此工作计划。一 教材特点。六年级下册教材由四个单元构成,这四个单元分别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即 生命需要呵护 热爱生活 我们爱和平 结业之歌 单元主...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3 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观。4 结合教材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开展一些爱绿护绿活动和环保小调查,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2 注意整体把握。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 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

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由于品德与社会课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价值。整个课程的时间坐标应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课程的空间坐标应该是整个社会存在。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空间就不应该只局限在课堂上,要从多方面加强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要尽可能地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