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进度与美术教案

发布 2020-07-30 14:01:28 阅读 6963

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备课。

教材内容:本教科书共有三个单元,二十个课题,《基本形体的切挖》《点的集合》《远去的路》《线与造型》《风景写生》《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1、该教材贴近学生的心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每课的主题都有美术带来的有趣的惊喜,每一课都侧重于“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中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有不少系列的课。

2、教学内容前后联系比较紧密,非常适合学生较深入地做一个专题。并且有些教学内容还设计成了案例学习、问题学习和项目学习,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应多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增加学生集体合作的机会。

3、 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人文精神内涵,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艺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

4、 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人文主题,并注意单元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

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比例透视的运用能力。

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课时安排:每周两课时,预计36课时完成任务。

教学措施:1、教师本人积极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多读、多思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案例。

2、在教学中,多遵循审美的规律, 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3、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注重教学评价,使评价能真正地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4、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6、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开阔视野,进行自学。

教学进度:第一周《基本形体的切挖》

第二周《点的集合》

第三周《远去的路》

第四周《线与造型》

第五周《风景写生》

第六周《让剪影动起来》

第七周《漂浮的画》

第八周《山山水水》

第九周《彩墨家园》

第十周《我做的乐器》

第十一周《废旧物的“新革命”》

第十二周《保护文物》

第十三周《古建筑的保护》

第十四周《电脑美术》

第十五周《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第十六周《美术作品欣赏1》

第十七周《美术作品欣赏2》

第十八周《欣赏经典的美术作品》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1、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选择合适自己的各种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创作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运用对比和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在造型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进度。第一周《基本形体的切挖》

第二周《点的集合》

第三周《远去的路》

第四周《线与造型》

第五周《风景写生》

第六周《让剪影动起来》

第七周《漂浮的画》

第八周《山山水水》

第九周《彩墨家园》

第一课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领域:设计。应用。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几何形体。

2、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各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准备。师生:课件、范图、实例、制作材料等材料工具。

第一课时。课堂教学。

一、导入阶段。

1、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

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

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

2、你们在下面的**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

二、发展阶段。

1、分析形体切挖的知识点。

将基本形体的某一部分切除或挖空,就会呈现新造型。

2、欣赏《悉尼歌剧院》和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想像,分析他们是由哪些基本形体组成的?

3、欣赏课本**,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4、教师示范讲解形体切挖的方法:

(1) 设计造型。

2) 局部切挖。

3) 整体修饰。

5、学习要求:

尝试用泥或其他材料进行形体切挖,塑造一个新造型。

三、学生作业,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学的形体切挖的知识点,巩固稳定。

二、继续进行切挖练习。

1、把上节课存在的切挖困难和不解的地方重点解决,及时表扬鼓励有独特创意的同学,并展示他们的作业。

2、可以拓展创作不同形式的作品,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三、讲评展示作品。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互评,自评,教师总结。

四、收拾与整理。

五、课后反思。

本课先由学生回忆以前学习过的基本几何形体入手,然后从基本形体拓展延伸,联系生活实际,观察物体与基本形体的关系,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了一个物体与基本形体必然的联系,一个物体的形体是有基本的形体变化而来的,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即艺术的演示,进而理解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课点的集合。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其在美术作品中的作用及点的集合形式。

2.通过对各种不同点作品的欣赏,认识不同点的表现形式,从而有选择的进行创作。

3.体验点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了解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并用点构成精美的画面。

教学难点:合理的利用点组合排列,协调色彩。

教学准备:师生:课件、**、彩笔、彩色纸等材料工具。

第一课时。课堂教学: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不同的作品,了解点的奇妙变化。

2明确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发展阶段。

1.同学们是否知道这两幅画叫什么名字?作者分别是谁?

课件出示画面效果完全不同的点彩派创始人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以及现实主义画家米勒的作品《拾穗者》,请同学们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2.这两件作品画面效果有什么截然不同的地方?

1)《大碗岛的塞纳河景色》(法国画家修拉)

新印象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修拉代表作品。画面描写了人们在塞纳河阿尼埃的大蓝岛上休息度假的情景。阳光下的河滨树林间,人们在休憩、散步,垂钓,河面上隐约可见有人在划船,午后的阳光拉下人们长长的身影,画面宁静而和谐。

这幅画主要采用了点彩画法。

(2)《拾穗者》(法国画家米勒)

拾穗者》生动地描绘了十九世纪法国农村生活的场景。画家在画面中以农场场景为背景,以三名正弯着腰繁忙地捡遗落在地上的麦穗的农妇为主要描绘对象。表面上看去,是一幅以农民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油画。

但无论在绘画技法的运用或画面的构思上,还是在绘画语言和画家审美情感的表达上来讲,此画绝不是平庸粗浅之作,而是一幅寓意深长,发人深思的杰作。通过这幅作品,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米勒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在艺术创作上的影响。

3)直观地感知:点彩画画面以点排列的方式绘制,画面效果较为朦胧,与之完全不同的现实主义绘画作品的画面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

3、认识点的排列方式(**)结合学生小组讨论、回答等方式进行。

点的排列方式:

点的横向排列点向四周排列

点疏密不同的排列点大小不同的排列。

4、 认识各种工具表现不同的点。

三、学生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点。

第二课时。一、欣赏点的各种形式。

1.欣赏生活中动植物身上点的**。

2.中国画里的点和线。

2、点画作品欣赏分析。

课本中选择了不同种类的点绘画作品,在此,可将各种作品展示于学生面前,通过老师的引导逐一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作品的绘画方式,从而使学生全面了解点的作用及表现形式。

1.同学直观感受点彩画、纸拼贴画、纸团蘸色点画、彩笔点画等作品。

2.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学生不同的作品以及绘画方式。

3、示范讲解作画的方法:

1)构图布局。

2)勾勒大体形状。

3)细部刻画。

4)点缀修饰。

4、作业要求:1.以不同点为造型,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创作一幅画。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四、收拾与整理。

课后反思:第三课远去的路。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透视的基本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平行线和消失点概念。

3、欣赏名家作品,品味透视在美术中的魅力。

4、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教学重点:1、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透视基本规律的运用。

教学难点: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师生:课件、**、水彩工具,纸等材料工具。

课堂教学: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结合课本中的文字描述,分组欣赏、讨论课本和老师提供的**,理解什么是透视现象。

二、发展阶段。

1、小结透视现象所产生的规律。

2、什么是视平线和消失点。(结合**分小组讨论)

3、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区别。(结合**分小组讨论)教师用几何形体示范什么是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

4、课堂作业根据学习要求,组织学生到学校周围观察,注意体会物体的透视变化规律。

三、课后整理。

六年级上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18 2019学年度。一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0名。通过接触一个学期,对他们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他们上一个学期的学习中,基本学习能力和兴趣态度上大致可以可以分为三分之好学生成绩不是很理想,三分之一是比较聪明但是成绩还是可以更高,而这其中还有能考得像差生一样的成绩。...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 学情分析 1 学生情况 根据学校工作需要,本学期任教六 1 班和六 2 班数学。六 1 班有53人,学生总体比较积极。整个班级的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发言积极,思维敏捷,数学作业的速度和正确率都较高,大部分学生都能紧跟老师的节奏。但也有一部分学生作业有些拖拉...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2014年秋季学期六年级 5 班 6 班英语科教学计划。老凹坝小学 张鑫。本学期我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六年级 5 班 6 班的同学一起学习英语,为了使我们的英语都能有所进步,能够上一个台阶,我特拟定此计划,以指导我们的学习能够有有条不紊的进行。一 基本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