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教材整合

发布 2020-07-30 13:15:28 阅读 9684

一、总述。

根据表达特点,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划分六个单元。分别是写诗,读书方法,写人,写事,写景状物,说理性文章和科普文。

1.写诗。1、我们爱你啊,中国》《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22、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学习诗的特点,感悟诗的韵律,找出诗的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读书方法。

11、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18、给家乡孩子的信》《25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表达方式:怎样写写读后感,读书方法的指导,写信的格式。

3.写人。2、郑成功 》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6、最后的姿势》 《7、船长 》《9、小草和大树》 《10、轮椅上的霍金》《12、姥姥的剪纸》 《19、钱学森》《20、詹天佑》《21、鞋匠的儿子》表达方式:

写人的文章有什么特点,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写人的方法。

4.写事 5、负荆请罪》《8、爱之链》《13、牛郎织女》表达方式:完整叙事的六要素,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通过事情想要说明的道理。

5.写景状物。

《14、安塞腰鼓》《15、青海高原一株柳》《16、草原》《17、麋鹿》表达方式:总分的构段方式,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

6、说理性文章和科普文。

23、学与问》《24、大自然的文字》表达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说理性文章是通过具体事例来围绕中心论点进行阐述。科普文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具体内容。

第一单元:写诗。

这一单元包括《1、我们爱你啊,中国》《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22、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这几首诗。

这些课文的共同特点是:都属于诗歌范畴,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诗歌这种文学体裁,了解古代与现代诗歌的区别与共同点,让学生一方面能掌握如何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与作者的创作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是加深学生对古代诗歌、现代诗歌、现代文之间的关联认识。学习诗的特点,感悟诗的韵律,找出诗的意象,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这些课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是: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通过有象征性的事物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都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通过朗读,借助具体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情感,领悟表达特点。

这四篇课文虽然在一个单元,但是形式都不同,可以平均用力用时,都安排精读,按参考书意见分配课时。只是学会古诗之后,再补充有关写景的古诗让学生背诵,增加阅读量。

我们爱你啊,中国》这是一首抒情诗歌,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美丽富饶以及悠久的历史、光辉的成就,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对伟大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全诗语言凝练形象,结构完整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

诗中写道:“当灿烂的太阳跳出东海的碧波,帕米尔高原依然是群星闪烁。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让读者读后通过想象形象地体会到祖国大地的季节、时空反差如此之大,从而感受到祖国幅员的辽阔。第。

二、三、四、五、六节运用诗歌惯用的简洁直白的语言写出了祖国的壮丽山河、丰富物产、兄弟民族、历史成就,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从内心油然产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

教学时切忌横讲竖解分析,宜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组织学生读书、悟情,并在读、悟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心中的祖国形象。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好诗歌,在读中体会、感受到祖国的伟大。面对不太出家门的农村学生可运用一些音像、语言资料来让他们身临其境般地领略祖国的山河的壮丽、物产的丰富、历史的悠久,从而既准确把握作者决意献身于伟大祖国建设的强烈爱国之情,又激发自我热爱伟大祖国的思想情感。

在教学中,应该准备由“解读祖国”入手,以“读”为经,以“悟”为纬,读悟结合,引领学生在读悟文本中走进文本,升华主题。教学过程分三步:一、解读——我眼中的祖国。

二、聆听——我读懂的祖国。三、倾诉——我心中的祖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作于梓州。延续七年多的安史之乱,终于结束了。

作者喜闻蓟北收复,想到可以携眷还乡,喜极而涕。全诗毫无半点饰,情真意切。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想象作者当时对着妻儿侃侃讲述捷报,手舞足蹈,惊喜欲狂的神态。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之情描绘得活灵活现。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归心似箭和为收复失地而喜悦的心情。

示儿》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是说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但接着第二句意思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唯独一件事却放不下,那就是沦丧的国土尚未收复,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这种遗恨从生前留到死后。在生命弥留之际,心情更为沉痛。

诗的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他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结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活着的时候已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他。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这些诗篇不仅饱含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其中当属被世人津津乐道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余味无穷。

子聿是陆游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地送给儿子,这是流传千古的第3首。

诗的前两句,作者讲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只有少年时加倍努力,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从古人做学问入手,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

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此乃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作者谈从书本得来的知识比较浅薄,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变成自己的东西。他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嘴到”,这是学者的一种“躬行”,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他的独到见解,不仅在古代,对做学问、求知识之人是宝贵的经验之谈,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观书有感》(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原诗四句: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

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

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

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

这类课文涉及的训练包括:

1、结合《我们爱你啊,中国》,想想你还会唱哪些用诗词改编成的流行歌曲,给同学们推荐一首你最喜欢的诗词编写的歌曲。

2023年整合六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名师

分数乘法。例1 看图写算式。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六年级上册第一章分数乘法。例1 看图写算式。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例2 计算下面各题。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 化简 的...

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

10 轮椅上的霍金。一 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 顶礼膜拜 神秘莫测 非凡 折服 由衷 等词语表达的意思,然后任选两个造句。2 能在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课文叙述顺序,简要概括课文内容。3 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感悟霍金不仅是个非凡的科学家,更是...

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九。一。学。校。六年级组。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第一单元 方程 1 解形如ax b c和ax b c ax bx c的方程。解稍复杂方程的策略 转化成简单的方程 2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找出相等关系。解决问题的基本类型 1 已知数量甲及数量甲比数量乙的几倍多 少 几。求数量乙的实际问题。2 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