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 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发布 2020-07-25 04:31:28 阅读 5017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快乐读书吧】教学设计。

快乐读书吧:漫步世界名著花园。

教学目标】1.能沉下心来读世界名著,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了解名著的写作背景,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做读书笔记。

3.了解名著的价值,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名著写作背景,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学习做读书笔记。

2.了解名著的价值,乐于分享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多**课件;《鲁滨逊漂流记》等外国名著。

教学课时】3课时。

— 第1课时 ——

课时目标】1.对阅读外国名著有兴趣,能初步感知《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及语言特色。

2.能自主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学习做读书笔记。

教学过程】板块一评价人物,激起阅读期待。

1.明确单元主题。

1)出示单元导语:跟随外国文学名著的脚步,去发现更广阔的世界。

2)学生齐读。

2.引导评价人物。

1)教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几部外国文学作品,学会了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会对书里的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你能对书中某个人物作出评价吗?

2)学生尝试评价书中的人物。

3)小结:书中每个人都是立体的、多面的,评价人物时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

设计意图】紧扣本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采用评价人物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板块二畅聊**,感知全书梗概。

1.猜测书名。

1)设问思考:今天我想邀请大家来跟我读一部名著,这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呢?在揭开神秘面纱之前,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问大家:

你的理想是什么呢?如果多年以后有人站出来反对你的理想,你又会怎样选择呢?

2)学生自由作答。

3)教师启发:你们的勇气值得我点赞!今天我们要了解的书中的主人公就有一个航海梦,你们看这两个人,他们当中就有一位是这本书的主人公!

请同学们猜一猜:这两个人是谁?他们在谈论什么?

结果怎样?

课件出示:4)学生猜测并自由作答。

5)相机介绍书名及内容:父亲以及家人的极力劝阻也没能阻挡他去实现自己的航海梦,他毅然驶向了大海,他就是英国作家笛福笔下《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的主人公——鲁滨逊。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鲁滨逊的传奇人生!

(课件出示书的封面)

2.导读封面。

1)启发引导:当你看见这本书时,你最想做什么?

2)引导阅读:仔细阅读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

3)相机介绍作者。

课件出示:3.导读封底。

1)引导发现:从封底上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课件出示书的封底)

2)梳理小结:封底有书名、**及条形码。

4.介绍扉页。

1)课件出示书的扉页。

2)引导: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阅读目录。

1)设置悬念: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为什么会如此吸引读者呢?它有哪些故事情节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课件出示目录内容)

2)学生自读。思考: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6.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谈谈《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梗概。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的方式,充分引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通过导读封面、封底、扉页、目录等相关信息,结合教材内容,交流梗概,进一步激发学生**外国名著的兴趣。

板块三**略读,理清故事情节。

1.激发兴趣,引导阅读。

1)教师引导:了解了这么多,同学们想不想跟着目录**主人公身上的传奇经历呢?

2)学生交流,并相机浏览相关内容,印证猜测。

3)教师小结:作者笛福曾这样点评鲁滨逊:不安于现状,勇于行动,勇于追求,不畏艰险,按照现代文明的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创造者。

2.通过初读目录“初次航海、再次航海、死里逃生、重返故乡、故地重游”及部分原文,感知鲁滨逊这个人物的形象,初步掌握故事情节。

1)学生**并浏览“初次航海”的部分。

教师提示:首次出海的鲁滨逊没有任何的航海经验,他对大海一无所知,那么他会面临哪些困难呢?请你**一下,然后读原文。

学生交流并印证。

2)**“再次航海”的部分。

教师引导:如果你是死里逃生的鲁滨逊,接下来你会怎样做?先**,再跳读原文描写鲁滨逊再次航海的部分。

主人公后来再次航海,又会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呢?他能否和上次一样平安归来呢?

3)**“死里逃生”部分的情节。

引导学生**、提问。

教师引导:这件事对鲁滨逊的触动很大,我想他之所以能够在孤岛上生活28年之久,就是靠着这种精神。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都要坚强勇敢地走出来,因此他开始往积极的一面考虑。

摘读原文印证**。

课件出示:4)教师小结:你们在生病的时候会想什么?

鲁滨逊生病的时候却在检讨自己的不足,在为曾经的过失深深地责备自己,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大自然给他在荒岛上的生活制造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如**、海啸、台风、干旱等。他就这样生活了12个年头。

在此期间,岛上除了他之外,鲁滨逊从来没见过一个人。突然有一天,他发现了人的脚印,这让他感到害怕,后来知道那是野人的脚印,他努力做到不和野人有交集,但是事与愿违。

5)略读“重返故乡”部分,进一步了解故事的发展。

教师小结:鲁滨逊在这个荒岛上生活了28年2个月29天。一艘英国船只因为水手**在荒岛附近停靠,鲁滨逊帮助船长解决了**的水手后,他搭上了这艘船,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

设计意图】本环节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要目的,通过**、验证、质疑、略读、跳读、泛读等多种读书方法从整体上了解故事梗概,初步感知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并教会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阅读策略,为自主阅读做好铺垫。板块四制订计划,指导课外阅读。

1.指导制订阅读计划。

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计划表。

鲁滨逊漂流记》阅读计划表。

2.指导写读书笔记。

1)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人物交流部分。

2)学生自由读,了解写读书笔记的几种形式。

3)教师小结:读书笔记可以写下自己的感触,可以摘抄,可以画人物图谱,还可以写全书的结构,以及作者在书中想要表达的一些想法。

设计意图】制订好阅读计划,让阅读兴趣的延续得到了有效的保证。让学生学习规划自己的阅读进程,提高阅读的效率。末了巩固复习本单元学会的概括梗概的方法,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 第2课时 ——

课时目标】1.交流名著的阅读方法及感受,分享阅读的快乐。

2.初步感知《鲁滨逊漂流记》的语言特色。

3.对外国名著有兴趣,能自主阅读其他名著。

教学过程】板块一聚焦内容,分享快乐。

1.活动一:我来问,你来答。

教师引导:今天我把《鲁滨逊漂流记》带到了课堂上,多年以后再读这本书,更让我惊叹的是作者笛福能够将人物的细微思想刻画得纤毫毕见,我想,这就是他的作品能成为具有普遍教育意义的书籍的原因。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呢?

现在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我来问,你来答。

1)鲁滨逊是哪国人?(英国)

2)鲁滨逊为何要出海?(因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

3)鲁滨逊流落荒岛后,面临着哪三方面的困难?(野人和野兽的威胁、精神世界的孤独、生活环境差)

4)鲁滨逊一共在荒岛上待了多少年?(28年)

5)鲁滨逊在荒岛上种了什么农作物?(麦子)

6)鲁滨逊在荒岛上缺少什么物品?(衣服、本子、墨水、笔……)

7)鲁滨逊是如何离开荒岛的?(他救了一艘英国商船的船长,船长带他回到了英国)

8)鲁滨逊在荒岛上养了几种动物?(猫、狗、羊、小鹦鹉)

9)鲁滨逊救了一个野人,那个野人叫什么名字?(“星期五”)

10)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来评价鲁滨逊?(坚强、勇敢、乐观向上、聪明)

2.活动二:给**配音。

1)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中“教化野人”的章节**。(阅读书中鲁滨逊与“星期五”对话的片段)

2)学生读鲁滨逊教化野人的片段,试着把它改编成剧本,再根据**配音。

3)师生评价。

3.活动三:寻找漂流驿站。

1)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的进度,介绍鲁滨逊经过了哪些漂流驿站。

2)师生共同评议。

约克郡——北非摩洛哥——西非几内亚海岸——南美巴西——孤岛——英国。

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回顾所读名著,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板块二聚焦写法,品读文段。

1.启发思考: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在西方的评价很高,是什么成就了《鲁滨逊漂流记》?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统编2019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江上渔者》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诗歌。2.培养学生读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3.理解诗句的思想内容,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复习背诵唐朝诗人韩愈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师 出示 鱼 谁来读读这个字 指名读 大家都知道这就是我们平常吃的鱼...

统编2019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清平乐》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2.理解黄庭坚在词作中流露出的惜春 恋春却不伤春的思想感情。3.鉴赏这首词曲折新颖的结构和清奇的风格。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师 春天一派朝气,生机勃勃的景象。古代文人最喜春天,但春天却又是稍纵即逝的美景,很多文人写春时,都不免表达一种惜春 惜时的情感。今天...

统编2019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腊八粥》教案

1.会写 腊 粥 等15个字,会写 糊涂 搅和 等9个词语。2.朗读课文,想象八儿的馋样儿。3.了解课文的内容,说说哪部分写得详细,哪部分写得简略,想想这样写的好处。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4.找出文中描写细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在上节课中,我们跟着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