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说课稿

发布 2020-07-22 16:13:28 阅读 1244

圆柱的认识(第1课时)

授课教师:白林林授课时间:2016.3.16 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

教学内容:课本第17——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圆柱,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过程与方法: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发展观察、概括和抽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

建立空间观念,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圆柱模型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

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师板书:圆柱的认识)

1)观察:(拿出一个圆柱笔筒)这个物体的形状还能称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板书:圆柱),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笔筒,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谁想得到它呢?看谁表现得好就送给谁。

这个笔筒的形状是圆柱(教师再出现几个圆柱模型)学生拿出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举例: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

二、**新知。

1、请你来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随着这些想法一起来认识圆柱,好不好?)

2、初步感知。

(1)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样?

(2)初步反馈:圆柱体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在立体图上标明)(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请你猜想一下,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点来说明:1、剪出来比较;2、量半径、量直径;3、量周长;4、沿着模型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3、圆柱的高。

(1)指上题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高,哪个低?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2)怎样测量着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

通过圆柱的纵切模型引导学生感知应该测量两底面圆心的距离最科学,它叫做圆柱的高。同时**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也可以表示在圆柱的侧面上来。

(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

3)重复刚才的**操作,问:你还发现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你是还可以怎样得到?(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展开图。

(1)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上面的平面与侧面相交形成那条线?这条线就是底面的什么?下底面也如此。

(2)侧面是围起来的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

3)同桌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展开后可能会是什么图形?

5、引导学生总结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6、操作实验:(1)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2)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3)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小结。

圆柱的认识和教学告一段落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看板书,总结学到的知识。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你能不能用它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围成后的侧面与长方形纸有什么关系?

五、作业。1、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2、练习三第1-4题。

六、教学反思。

圆柱的认识(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柱的认识是本单元的起始教材,是学生在学习圆和长方体、正方体的基础上来认识的。学生认识圆柱,了解圆柱各部分名称,掌握圆柱的特征是以后学习圆柱的表面积、体积以及圆锥和球的认识的基础;更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本节课教学内容是这样编排的:

教材首先从直观入手,通过对常见的圆柱实物观察,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形状,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几何图形,然后介绍圆柱的各部分名称,说明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平的,是两个相同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对于圆柱侧面的认识,先通过观察和用手摸,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再把圆柱侧面展开,使学生了解圆柱侧面的展开土是长方形,以及它的长与宽跟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可以看出,理解并掌握圆柱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认识圆柱侧面的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本节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是:联系比较,建立表象——导引结合,探索新知——强化练习,巩固新知。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通过师生比赛说长方体的有关知识,既复习了旧知,又激发了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好动、好说、好表现的年龄特点,教学时,让学生在摆一摆、摸一摸、剪一剪、比一比的过程中,采用发言、讨论、复述、交流、演说等形式,让学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圆柱上下底面为什么相等的方法时,学生通过操作后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说法:(1)把两个圆剪出来比较;(2)把圆柱的底按在纸上描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过来,将另一个底面叠在所描的图上,正好重合;(3)量出它们的直径或半径进行比较;(4)用线圈上、下底面的周长来比较等。在讨论圆柱的侧面时,学生通过操作比较,说出圆柱侧面的特征后,可能有学生会提出,圆柱侧面展开图也有可能是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和展开后的图形与原来圆柱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圆柱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的认识,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为了体现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我是这样安排的: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了哪些立体图形?

2、现在我们再来研究一种立体图形——圆柱。(师板书:圆柱的认识)

1)观察:(拿出一个圆柱笔筒)这个物体的形状还能称为长方体或正方体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板书:圆柱),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笔筒,今天老师准备把它作为一件礼物,送给大家,谁想得到它呢?看谁表现得好就送给谁。

这个笔筒的形状是圆柱(教师再出现几个圆柱模型)学生拿出形状是圆柱的实物。

(2)举例:谁来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也是圆柱形的?

二)、**新知。

1、请你来说一说,你想认识圆柱些什么?

(现在,我们就随着这些想法一起来认识圆柱,好不好?)

2、初步感知。

(1)看看、摸摸,同桌讨论:圆柱体有几个面?这些面怎样?

(2)初步反馈:圆柱体有三个面,其中有两个面是平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叫做圆柱的底面;还有一个面是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在立体图上标明)(学生闭起眼睛摸手中的圆柱,并说出它的各部分名称)

(3)请你猜想一下,哪两个面是一样的,你是怎样知道的?可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引导学生从下面几点来说明:1、剪出来比较;2、量半径、量直径;3、量周长;4、沿着模型在纸上画出一个圆,再把模型倒换过来比较。

3、圆柱的高。

(1)指上题中高、低两个圆柱问:哪个圆柱高,哪个低?想想,这与圆柱的什么有关?(引导学生得出:圆柱的高低与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关。)

(2)怎样测量着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呢?

通过圆柱的纵切模型引导学生感知应该测量两底面圆心的距离最科学,它叫做圆柱的高。同时**演示,使学生知道:圆柱的高也可以表示在圆柱的侧面上来。

(师在立体图上表示出高,学生在自己的圆柱上画高。)

3)重复刚才的**操作,问:你还发现圆柱的高有什么特征?你是还可以怎样得到?(有无数条高,长度都相等)。

4、圆柱的展开图。

(1)圆柱的两个底面都与侧面相交,观察一下,上面的平面与侧面相交形成那条线?这条线就是底面的什么?下底面也如此。

(2)侧面是围起来的一个曲面,如果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再展开,你能想象出侧面会变成一个什么平面图形吗?(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学生动手操作)

3)同桌讨论这个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什么情况下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如果不沿着高展开,侧面展开后可能会是什么图形?

5、引导学生总结圆柱的特征:

1)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2)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6、操作实验。

1)圆柱侧面剪开,展开出现长方形。(2)将长方形围起来,形成原来的圆柱形。(3)想一想: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三)、教学小结。

圆柱的认识和教学告一段落后,为了给学生一个完整而深刻的印象,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看板书,总结学到的知识。

四)、强化练习、巩固新知。

一张长方形纸,长30厘米,宽20厘米,你能不能用它来围成一个圆柱的侧面?围成后的侧面与长方形纸有什么关系?

五)、作业。

1、用硬纸做一个底面半径为2厘米,高5厘米的圆柱。 2、练习三1-4题。

四、教学反思。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数学升学模拟试卷

2014 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数学升学模拟试卷。亲爱的同学,勤奋好学的你很想显露自己的数学才华吧!老师为你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请你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面的试卷,老师会给你作出恰当的评价!满分 100分时间 70分钟 一 认真审题,细心计算。32分 1 直接写出得数。8分 2 计算下面各题,...

2019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成数》教案设计教育

计。设计说明。本课时是百分数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少关注农业中的成数,贸然地与数学知识 课本中的百分数内容联系起来,欠缺知识间的沟通,所以需要教师规范 指导形成系统的概念,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特作如下设计 1 复习旧知,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温故而知新。在教学中复...

2019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复习计划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 按钮 本文档 有偿 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 班级情况分析。六年级共三个班,每班学生都在35人左右,目前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平时上课积极开动脑筋 作业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按时完成背诵 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