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教材共25课,5个单元,典型的实验操作16个,除了实验12月相变化模拟实验外,均为学生的分组实验。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实验1、馒头发霉的原因。
第3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材料:馒头、塑料袋、滴管、水。
实验步骤:1、选4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号上滴水,将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将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馒头有什么变化,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4号馒头发霉时间最晚,发霉面积最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容易发霉。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实验2、蜡烛的变化。
第5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小刀、镊子、铁片、烧杯。
实验步骤: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观察蜡烛如何熔化的。
3、熄灭蜡烛,观察熔化的蜡烛遇冷会怎样。
4、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5、把烧杯放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
6、在烧杯壁上涂上石灰水,看看燃烧后的气体能否让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现象:1、切割蜡烛时,蜡烛仅仅是形态发生变化。
2、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3、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等。
实验结论:1、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形态上发生了改变。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2、根据产生的变化,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
实验3 食盐的变化。
第6课食盐和水泥)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1、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现象。
2、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把食盐放入水中,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给食盐水加热,可以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食盐的变化是可逆变化。
实验4 水泥的变化。
第6课食盐和水泥)
实验材料: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实验步骤:
1、量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看察现象。
2、用酒精灯加热水泥浆,观察现象。
3、取部分凝固的水泥块,用锤头敲碎,加水搅拌,看能不能在和成水泥浆。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儿,水泥凝固了。
2、给水泥块加热,水泥块没有变化。
3、水泥块加水搅拌,不会合成水泥浆。
实验结论:水泥的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实验5 铁生锈的条件。
第7课铁生锈)
本课主要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铁在什么条件下容易生锈?
教师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教科书中提供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经验,交流对铁生锈条件的认识,自主设计出对比实验,展开**活动,本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使自己的方案更趋合理、科学。活动二:怎样防止铁生锈?
教材中的学生讨论图、提示性语言和防止铁生锈的四种物质的**,目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讨论、交流、**。
实验材料:铁钉、纱布、玻璃瓶、小苏打、醋、食盐、油、砂纸。
实验步骤: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铁钉表面的覆着物。
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并编好号码1号: 空气,2号:装满水,3号:半瓶水,4号:盐水,5号:醋水,6号:碱水,7号:装满油。
3、一周,观察铁钉生锈的情况。
实验现象: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实验6 牛奶的变化。
第8课牛奶的变化)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醋、啤酒、食盐、柠檬汁、牛奶。
实验步骤:1、将醋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2、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3、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4、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搅拌,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1、牛奶中放醋,牛奶**现混合物凝结现象。
2、牛奶中放入啤酒,牛奶变成絮状。
3、牛奶中加入食盐,牛奶没有变化。
4、牛奶中加入柠檬汁,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注意事项:混合物体时,要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使其充分混合。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实验7 静止和运动。
第9课静止和运动)
实验器材:四轮小车、细绳、人模型(2个)
实验步骤:1、把一个人的模型放在桌面一边。
2、把一个人的模型放在小车里。
3、拉动小车载着人的模型运动。
实验结论:以小车为参照物,车上的人的模型为静止;以桌边的人模型为参照物,车上的人模型是运动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注意事项:实验前让学生先来确定参照物,以自己也可以以其他物品。在实验中来模拟自己想到的情况,并描述自己的发现。
实验8 测量距离和时间。
第10课距离和时间)
实验材料:秒表、米尺、小车等。
实验步骤:1、分好实验组与记录单。
2、确定好距离,小组内进行分工。分成运动员、发令员、记录员(每二十米站一个记录员)。记录员记录下所在距离运动员所用的时间。
3、确定好时间,同时起跑测量相同时间下每个人的距离。
注意事项:1、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合作,测量时要沿直线。
2、学生学会正确填写记录单,不仅可以用时间距离描述速度还可以运用图形或图表来表示距离与时间。
4、跑步时要注意统一标准。同时起跑、起跑时脚尖在起跑线后,脚尖跨过终点线计算时间,要沿直线测量。
4、测量小车时,也是以车头到车头为测量距离,或者以车尾到车尾为测量距离。
实验9 惯性实验。
第11课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硬纸板、棋子、尺子、小车、木块。
实验步骤:1、将硬纸板放在装有半杯水的玻璃杯上,把鸡蛋放在硬纸板上。快速的抽出纸板,鸡蛋会怎样?
2、把5个棋子摞起来,然后迅速用尺打击下部的棋子,观察上面棋子的运动。
3、把木块放在小车上,观察运动的小车遇到障碍物时,车上的木块会怎样?
实验现象:1、鸡蛋会落入水中。
2、上面的棋子竖直向下落回原处。
3、木块不会停止运动,会向前从小车上滚落下来。
实验结论:鸡蛋、棋子、木块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具有惯性。
第四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
实验10、昼夜成因模拟实验。
第14课白天与黑夜)
先根据**及讨论,引出:地球上有昼夜,昼夜最主要的不同、造成昼夜不同的原因。再让学生想“站在宇宙中”,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大家设计实验。
师生共同研讨出实验方法: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观察实验现象。这时,使学生注意地球仪不要转动得太快。
调整手电筒与地球的距离,光线照亮半个地球即可。调整后,手电筒不能随便乱动,最好找个有毅力的孩子负责手电。实验中一般会出现两种转动地球仪的方法:
一个由西向东,一个由东向西。到底怎样转动,让大家根据平常看到的现象来判断:车向东行驶景物向西,车向北景物向南。
思考:当看到景物由东向西时车该向哪运动。太阳东升西落,为了观察更清楚,首先确定一观察点(北京、上海都可以)。
通过模拟实验,学生会知道地球是自西向东运动。经过**得出了地球仪由西向东转,手电筒光线照亮半个地球不能移动,观察一个地方的昼夜变化。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那边是白天,那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插有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位置时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实验现象:1、地球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太阳照射到的时候是早晨,正对着太阳的时候是正午,转到刚被太阳照不到的时候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11 四季成因模拟实验。
第16课四季更替)
说说生活中对四季的认识。说明四季带来的主要变化是气温和昼夜的长短,昼夜长短也影响气温。这样开始使学生精力集中到四季变化主要是气温变化造成的。
气温变化原因:
猜想。一、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形成。
一月初 147100000千米冬季近日点。
七月初 152100000千米夏季远日点(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
猜想。二、地球自转。
根据前面学的知识,自转一周为24小时,如果是自转形成,四季变化应当每天一次。
猜想。三、地球公转。
让学生**如何公**手电筒模拟太阳,地球仪模拟地球。
1、(1)一年循环一次,得出周期一年;
(2)方向应从星空逐渐西移,认识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
2、如果地轴直立、地轴不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不变,注意观察,太阳直射点是南北变化的吗?此时学生发现太阳直射点只射赤道。明确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北端指北极星。
发现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南北半球接受到太阳光照射面积是不同的。引导学生: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阳光照射面积大,北半球受到热量多,气温就高,是夏季;反之,北半球是冬季。
当直射点在赤道时,南北半球照射面一样大,热量一样多,从而形成了四季。
相关说明:在此实验中,手电筒最好用瓦数大点的白炽灯代替,避免手电筒的光只照向一个方向的缺陷。另外,研究四季成因时,可以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到山东省,让后让学生摆出,山东省是秋季时,地球仪应该在什么位置?
用另外三个地球仪摆出山东省春、夏、冬三季时的位置,在摆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地轴的方向始终是朝向一个方向倾斜的,这样,当四个地球仪依次摆在灯泡(太阳)周围时,学生也就能够明白四季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了。
六年级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实验一 实验内容 制作印迹化石模型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课题 2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实验器材 一些橡皮泥 叶子 贝壳。实验类型 学生操作。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实验二 实验内容 模拟研究仙人掌刺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课题 2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实验器材 三张纸巾 一张蜡纸 一...
六年级科学实验
一 杠杆。实验名称 杠杆的研究 实验用品 杠杆尺 钩码。实验步骤 1 在将杠杆尺调节到平衡状态后,首先让学生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分别在杠杆尺右边的第。一 第二 第。二 第四个孔上挂上两个钩码,杠杆尺会处于一种什么状态?2 让学生分别改变杠杆尺左右两边挂钩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杠杆...
六年级科学实验
学会使用显微镜。实验器材 显微镜 滴管 纱布 载玻片 盖玻片 碘酒 吸水纸 玻片若干。实验结论 水滴里含有草履虫等多种微生物。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的重要工具。做酸奶。实验器材 鲜牛奶 加白糖。实验步骤 1 把鲜牛奶加上白糖后,加热煮开几分钟。2 牛奶冷却到35 40 时,加酸奶两勺,搅匀。3 倒进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