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众数我们长大了

发布 2020-07-14 01:53:28 阅读 3725

第六单元我们长大了。

众数。田横中心小学王晓燕。

教学内容 90页—92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计算能力。

2.在学习过程中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体验事物的多面性与学会全面分析问题的必要性,培养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小组协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求真的科学态度,渗透数学知识**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思想,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众数,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并理解它的统计意义。

难点:理解“平均数”与“众数”这两个统计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将学习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把学生带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刚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如下:语文96分,数学100分,英语95。它的三科平均成绩是多少分?

2.这次数学竞赛,90分以上的有8人,其中:100分3人,97分2人,94分3人。他们8人的平均分是多少人?

二、创设情境,**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信息窗的资料,引起学生对青春期身高增长情况的关注,引入对众数知识的学习。

1.引导学生阅读90也信息窗1的资料,收集数学信息,看看能提出什么问题。

图中信息:儿童进入青春期,升高和体重都进入突增阶段。突增开始的年龄,女生一般在10-12岁,男生一般在12-14岁。

敏敏对于青春期的15名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作了调查,数据如下。(单位:厘米)

生1:这15名女生平均年增长多少厘米?

生2:这15名女生中,身高年增长厘米数最多是多少?:

生3:这15名女生中,身高年增长数为8厘米的有几人?

2.学生合作**。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整理信息,根据信息进行分析。师引导学生提出“青春期女生身高年增长情况怎样?这个问题。

预设】为解决这问题,你们准备如何收集、整理数据?

这些数据在哪个范围内波动?有没有哪个数据经常出现?

从这些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1)出示思考题:

2)让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3)汇报交流。

生1:我是用统计表来整理数据的。

生2::身高年增长的范围在5-10厘米之间。

生3:身高年增长5厘米的有1人,增长6厘米的有1人。

生4:身高年增长8厘米的人数最多。

3.描述“众数“的概念。

在这组数据中,“8”出现的次数最多,“8”就叫这组数据的众数。

预设】(1)我们已学过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众数”和“平均数”的区别是什么?

2)一组数据的众数只有一个吗?

3)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

4)众数一定是原数据的数吗?

接下来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小组合作、自主**的方式解决他们心中的疑问。然后得出结论:

1)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要快速准确地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必须先对每个数据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再挑出其**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这样就找到了这组数据的众数。

3)众数是一组数据**现最多的数据,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相应的次数。

4、让学生感悟平均数和众数的区别。

设计意图】举出实例,让学生亲自感知,引发思考。

预设】假设你要找工作,你最关心的是什么?(当然是工资待遇)

1)事情经过:

王叔叔去应聘,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2000元,可实际工作时只领到1200元,他认为自己上当受骗了。于是找经理讨个说法,经理拿出工资表说:“我没骗你,不信你算算!”

2)出示工资表,学生计算验证。

表中的数据是:

让学生帮王叔叔算算表中的平均工资是不是2000元。

通过计算发现这些数据的平均数确实是2000元,教师也证实。

学生提出疑问:经理也没撒谎,但王叔叔却没有拿到2000元的工资,这问题出在哪儿呢?

3)针对上述疑问让学生讨论。

结论:此处用平均数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员工的工资水平,而“1200”是在这组数据**现次数最多的数,用“1200”来反映他们的工资水平更加合适。所以王叔叔只能领到的工资是众数1200元。

三、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联系巩固所学知识,体会并学会分析数据,结合数据解答问题。

1.自主练习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强调:众数是这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某数据出现的次数。

2.自主练习 2

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让学生计算众数,进一步明确该统计量的实际意义和特点。

3.自主练习

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求众数的方法,并根据统计量得出相关结论。

4.自主练习5

进一步了解平均数与众数的区别,并能根据统计量进行简单的**或做出决策。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了解了哪些知识?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以概括和总结,有整体的理解。

教后感:平均数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都有关系,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响。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我们往往更关心它的众数。

所以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变动较大,但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合适。

教学中要提醒学生注意两点:(1)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2)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而不是某数据出现的次数。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教案

2013 2014学年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备课。年级 六年级。学科 数学。姓名 赵红叶。第六单元我们长大了 统计。教材分析。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是三种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是统计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统计图 统计表及平均数知识之后安排的,是下一学段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主要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一 填空。1.32秒的是 秒,米的是6米。2.48米比 米多,千克比56千克少。3.一根24米长的铁丝,第一次用去它的,第二次用去剩下的,还剩 米。4.一个数是,增加它的后是 5.商店有30千克苹果,第一天售出总质量的,第二天售出总质量的,这两天一共售出 千克苹果。6.已知五年级男生人数比...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检测题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复习检测题。一 填空。1.一块长方形草坪,长12米,宽是长的3 4,宽是 米,这块草坪的面积是 平方米。2.一桶涂料有20千克,倒出2 5,倒出多少 千克。3.学校有1200名学生,六年级人数占全校的1 5,六年级有 人。4.五年级有48人,女生占全班的3 8,男生有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