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起跑线》教学设计。
指教:冉秋蓉。
一、教学目标:
1、会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解决圆弧长的相关计算问题。
2、通过起跑线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知识在体育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体会探索创新的乐趣,养成乐于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会计算跑道的弯道(半圆)长,能解决有关起跑线的设置问题。
2、理解“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要长”。
三、教具准备:
跑道简易示意图,课件,教学情境图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介绍有关跑道的基本常识。
师:哪位同学能说一说你见过的跑道是什么形状的?(有学生会说是圆的,有同学会说是椭圆的……)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出示跑道简易示意图:现在老师这里有一张简易的跑道示意图,现在谁能用准确的语言来说一说跑道是个什么样的图形?(这时,学生就能说出它其实是一个组合图形,由两个半圆和一个长方形组成。)
师补充说明,一般情况下,正规的跑道内圈是400米,它由直道部分和弯道部分组成。
二)、**新知。
1、出示教材第45页起跑线图。
师,上周操场上要举行一场激烈的200米短跑比赛,大家来看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你认为这场比赛公平吗?
学生就会问:为什么每条起跑线都不在同一条水平线上呢?(因为跑道的弯道部分,外圈比内圈长一些。)为什么外圈会比内圈长一些呢?它们的差别在**?
引导学生发现,直道部分是一样的,差别在于弯道部分。
2、如果弯道部分的半径为30米,弯道部分有多长,你会计算吗?
图上这6名运动员在进行200米赛跑,怎么设置每条跑道的起跑线?(每条跑道宽约1米,弯道部分为圆周长的一半)
1 内圈的弯道半径为20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米。
2 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 )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 ( 米。
3 邻两条跑道的弯道部分相差( )米。
4)在让学生独立解答前,帮助学生了解:200米比赛运动员只要经过一个弯道就够了。
3、让学生独立解答后,集体订正。
解:⑴圆周长的一半为πr
半径为20米的弯道部分周长为20×3.14=62.8米。
因为每条跑道宽约1米,所以靠内第二圈的弯道半径为(20+1)米,这个弯道的全长为(20+1)×3.14米。
师小结:我们可以依此类推得出,靠内第三圈的弯道部分的长为(20+2)×3.14米。
总结: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每条跑道的宽约为1米,每往外圈移一个跑道,弯道部分就会多一个3.14米,所以,我们刚才从图上可以看出,每个运动员所在的起跑线的位置均不相同,而且每位运动员起跑的位置也是经过精确计算的,所以这场比赛是分平的。
相邻两条弯道部分的差等于每条跑道的宽与圆周率的积。
4、思考:是不是每一场短跑比赛运动员的起跑位置都不一样呢?你见过同一起跑线的短跑比赛吗?
三)、练一练。
进行200米赛跑,如果最内圈跑道的起跑线已经画好,每条跑道的宽为1米,那么以后每条跑道的起跑线应依次提前多少呢?
四)、实践活动。
量一量,学校操场跑道最内圈的弯道半径,计算出最内圈跑道的总长度约为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你知道了什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3 运用迁移,深化提高。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培养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三 说学法。课堂教学中,不是老师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自己学,任何人都不能替代学生学习。所以要把教法融于学法中,在学法中体现教法。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变化的量 说课稿。景虎小学张兴梁。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变化的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大部分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变化的量 是本单元的起始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认识到两个变化的量之间存在...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圆柱的表面积 说课稿。引言 各位领导 各位评委,你们好!我是来至枸乃甸小心郑景宏,很高兴今天能来这里锻炼一下自己,在此我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和评委。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圆柱的表面积 这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 圆柱和圆锥 中第二节的内容。一 说教材。1 教材的内容 地位和作用及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