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一、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
了解“之”“于”“隶”“宾客”“称”等文言虚、实词的用法;能翻译全文,体会语言简洁、洗炼的特点,明确仲永“泯然众人矣”的深层原因。过程和方法目标:
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初晓课文,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写作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后天教育是成才的关键,成长中的青少年应把握美好时光,刻苦学习,早日成才。教学重点、难点:
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注意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方法:学生分组讨论教学时间:
第1页。两课时教学课程: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
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
如果先天条件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王安石的《伤仲永》。二、常识(分发)
王安石(1021-1086),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各弱”的局面,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
神宗熙宁二年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因保守派反对而失败。最后退居江宁,世称荆国公。谥号“文。
其诗文多有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散文雄健峭拔,旧时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今存《王临川集》、《临川拾遗》等。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
第2页。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分为唐二家,宋六家)。
明初朱后最初将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个作家的散文作品编选在一起刊行的《八先生文集》,后唐顺之在《文编》一书中也选录了这八个唐宋作家的作品。明朝中叶古文家茅坤在前基础上加以整理和编选,取名《八大家文钞》,共160卷。“唐宋八大家”从此得名。
三、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世隶耕:属于。未尝识书具:曾经。忽啼求之:索要。
父异焉”: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借旁近与之:给。
即书诗四句:马上。书:动词,写。
并自为其名”自:自己。为:动词,题上。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赡养、聚,团结。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是一个词)从此。自:从。是:这。就:完成。
第3页。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邑人奇之:意动用法“以……为奇”稍稍:纷纷。
宾客其父: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以钱币乞之:或:有的人。
乞:求。父利其然也:
以……为利。然:这样。
日扳仲永:同“攀”。牵、拉,pān环谒:
四处拜访。yè不使学:让(他)。
“从先人还家”:从:跟从。
称前时之闻:chèn:相当。
名声。还自扬州:从。
泯然众人矣:泯mǐn:消失;然:
……的样子;众人:普通人。1.
通假字日扳仲永环谒邑人:(“扳”同“攀”,牵,引。)2特殊句式——省略句a不使学——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
第4页。在此指代方仲永。b令作诗: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①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作动词。
②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④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不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于】
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在,介词。
第5页。四、课文朗读:
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⑤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⑥余闻之也|久(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
五、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交代了关于方仲永的哪些情况?联系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金溪民方仲永”交代了他的籍贯、身世、姓名、家世。“世隶耕”为下文作铺垫,既衬托出他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2.思考: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
三个阶段:
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第6页。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③青年时期。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3.作者寓理于事,是通过什么写法揭示文章主题的?全文作者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把仲永的前后两个不同时段的情况作了对比,即纵向对比,在叙事中使深刻的哲理得以表现,从而阐述了必须重视后天学习和后天教育的道理。
假如方仲永出生在王安石家,方仲永是“唐宋九大家”之首了。4.思考:
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人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但这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后天的教育和学习。青少年应正确认识自己:天资好的,加上勤奋学习,可能成为栋梁之材;反之,即使天资再好,如不学习,同样会碌碌无为。
另一方面,即使天资差的人,如勤奋学习,也可以成为有用之才。
第7页。5.标题是什么意思:伤”字背后的含义是伤什么呢?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
文章借仲永而扩及古今一切放弃学习的人,其意在警醒。沈德潜在《唐宋八家文读本》卷三十中评曰:“劝学之语,婉转切至。
伤仲永,不独为仲永也。聪明**,宜悬为座右铭”,学生通过学习此文,能感悟到此理,才是一大收获。6.
给二十岁的仲永写几句话。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仲永,希望你牢记这条真理。虽然你落后了,别灰心,振作起来,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去,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你。
7.我们应该怎么做。我们的父母应该怎么正确的对待子女的学习?
我没有方仲永的天赋,只是一个普通孩子,但我会一直努力。我相信我最终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真为方仲永难过,我庆幸自己没有他那样的父亲,我要好好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我也不笨,加上勤奋努力,怎么可能成不了才呢?
刚才同学在庆幸自己没有仲永那样的父亲,可我却觉得我的父亲又太极端了,拼命强制我学习,一点玩的时间都没有,这也让人受不了呀。8.现代版的“伤仲永”。
第8页。现代版的“伤仲永”。我查资料时就了解到了当年的神童宁铂bó、干政、谢彦波、王思涵等人有出家的,有避世的,还有退学的,他们不都是因为压力太大,又不能得到适当的教育而形成的悲剧吗?
9.精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①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
这样处理,内容集中而意旨明。②在语言表达上,用词洗炼、生动。可从两方面体会:
a用词的精当传神。如第一段中写方仲永"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索求书具的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环谒"一词把方仲永父贪利自得、可悲可怜的愚昧无知之态刻画得淋漓尽致。
b从全篇来看,行文也是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六、中心思想:
第9页。本文通过叙述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而从神童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说明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七、课文引申:——名言等。
一个成功者所知道的,除了勤奋,便是谦逊。——谚语哪儿有勤奋,哪儿就有成功。——谚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在天才和勤奋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它几乎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生婆。——爱因斯坦。
所谓天才,那就是假话,勤奋的工作才是实在的——爱迪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所谓天才人物,指的就是具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和忘我的人。
——木村久一。
天才与凡人只有一步之隔,这一步就是勤奋。——佚名。
第10页。在日常生活中,靠天才能做到的事,靠勤奋同样能做到;靠天才做不到的,靠勤奋也能做到。——佚名。
什么是天才!我想,天才就是勤奋的结果。——郭沫若。
八、扩展资料(分发)——课外阅读。
马来西亚华裔神童张世明,12岁从初中跳到美国大学一年级,15岁攻读博士,博士毕业后,由于没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压力,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患上精神疾病,最终英年早逝。
我国神童宁铂,两岁半能背诵几十首诗词,4岁时学会了400多汉字,13岁就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为大学生。然而却无法和社会、他人沟通,屡次单独出走,最终丢掉大学讲师职位,出家为僧。出生于湖南湘潭的神童魏永康,2岁时就掌握了1000多个汉字,4岁念书,13岁考上湘潭大学物理系,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
然而,他却中途肆业回家。他退学的原因很简单:自己无法一个人去面对社会。
看着神童们的这些悲剧,我不禁想问自己,到底是谁造就了神童的悲剧,到底这悲剧带给了世人多少沉重的思考。九、习题讲解:十、作业设计:
1.抄写解释字词及摘句(造句)
第11页。2.摘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5条。3.背诵:第一段。
十。一、文章总结:(有考内容总结)(知识点)
通假字、之字的用法、于字的用法、词类活用、先扬后抑的写法、详略得当的写法。
十。二、一个优美段(语言)十。
三、激趣内容(上课调整)
十。四、教学效果检查:(早读或自修课进行)
字词检查、常识检查、朗读检查、课后问题检查、知识点检查、中心思想检查、
十。五、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给学生展示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
十。六、推荐背诵:——背中心思想、常识等。
第12页。背诵课文第一段。背诵:
京口瓜洲》。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十。七、字音、字词订正。十。
八、文言文翻译:《伤仲永》——课文翻译。
金溪县百姓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仲永出生五年了,从来不认识(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他)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觉得很奇怪,从邻居家借了给他,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立意,全乡的读书人竞相传看。从此,(大人)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都很惊奇,纷纷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来求仲永题诗。
他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天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第13页。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父亲一起回家,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有十二三岁了。
让他作诗,(写得已经)不能符合以前的名声了。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家,又到了舅舅家,问他们仲永的情况,他们说:“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十。九、课文存疑。
传一乡秀才观之——“秀才”,在唐宋时是对一般读书人的称呼,跟明清两朝经过县试及格的生员不同。“一乡”,全乡。这句话应理解为传给全乡的读书人看.不是只给某个秀才看。教后记:
学生在学习中进一步的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强了语感,了解了道理:一个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本文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平常人而深惋惜,并发表议论,以此引发人们的思考。
给学生展示一个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明白学习的重要。
第14页。
2019教育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勇气冀教版
勇气 教学目标 1 理解 颀长 迟疑 单枪匹马 寥寥可数 等词语,自觉积累文中的词语。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3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什么是勇气?同学...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上课时间课题。2019年4月 日使用班级六年级2班。课型。凡卡 新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会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饥饿 礼拜 生锈 揉皱 昏暗 眯缝 耸肩 一缕 稀粥 撇嘴 起伏 匣子 冻僵 逗笑 窜过 逮住 孤儿 打搅 甜蜜 暖炕 耷拉 火柴梗 圣诞树 黑糊糊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上课时间课题。2019年3月11日使用班级六年级2班。课型。各具特色的民居。1 读通课文,积累词语。新授。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重点与难点。电教 2 理解课文,了解客家居民以及傣家竹楼的建筑特色。3 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学习作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举列子等说明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