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冲刺卷01 山东卷 答案

发布 2020-05-20 13:27:28 阅读 7632

2023年高考语文冲刺卷01(山东卷)答案。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

1.【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炽(chì),庇佑 (bì)统读,“彩”侧重色彩,“采”侧重精神。

考点定位】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字音和字形综合考核的题目,字音的考核集中在多音字和形声字的考核,注意以义辨音,重点注意《异读词审音表》中列出的内容。字形注意同音词和形近字的写法。此题“炽”“庇”都是形声字,“采”“彩”“蜡”“腊”都属于形近字。

2.【答案】c

解析】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近义词辨析的题目。近义词辨析注意从词语的褒贬、适用范围、情感的轻重、搭配的对象等封面辨析。如此题“熏染”侧重贬义,“标新立异”侧重“见解、主张”,巧夺天工的对象多为工艺品。

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甲处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应用破折号 ,乙处并列的两个层次应用分号,丙处是谓语的并列应用逗号。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辨析标点符号用法的题目,注意破折号的解释说明作用,分号表示分句之间的并列,并列的谓语不用顿号。

4. 【答案】d

试题分析】a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望文生义。

b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却驾着车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对象不当。

c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不合语境。

d讳莫如深:将事情尽量深藏隐瞒,使外人不知。使用恰当。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其测试重点是:一感**彩的误用,二望文生义,三适用对象弄错,四具有双重含义的成语,五语境或逻辑错误。做好这类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②注意成语潜在的感**彩;③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④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本题中“不足为训”出自明·胡应麟《诗薮》:“君诗如风螭巨鲸,步骤虽奇,不足为训。

”训:准则,教导,规范。而不是训诫。

a项是说他在工作**了小问题不该训斥,应看主流,使用“不足为训”显然是望文生义。“南辕北辙” 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 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而b选项中说的是两种观点不同,显然对象不当。“沧海一粟” 出自于宋朝苏轼《前赤壁赋》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其含义是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微不足道。而c项说是的相对来说“蚁族”只是一少部分,强调的是数量少,所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讳莫如深”出自《谷梁传·庄公三十二年》:“何也?讳莫如深,深则隐。

苟有所见,莫如深也。”基本解释为原指事件重大,讳而不言。后指把事情真相隐瞒得很深。

d项说他把个人生活问题隐瞒得很深,成语使用正确。

5.【答案】b

解析】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二、(每小题3分,共9分)

6.【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项,“从周朝起至今”时间表述错误,“至今”属无中生有。c项,强加因果。

d项,分析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中说“从思想形态上说,儒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北方文化传统,充满着先秦理性精神,道家思想更多地属于南方文化,充满着理想和浪漫气息”,用的是“更多地属于”,因此不能绝对化地表述成“完全属于”。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项“王逸《楚辞章句》说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分析错误,偷换概念,原文说“正如王逸《楚辞章句》中所说的‘楚人信巫’”,这只是陈述了一个信巫的事实,与“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南方文化是一种巫术文化”应该是作者的观点。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答案】d

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三、(每小越3分.共12分)

9.【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d项“刑杀不称,**之深者”中的“贼”如解释为“盗贼”则是动词,与“民”词性一样,语法上讲不通;根据“刑杀不称”是“盗”的原因,所以“盗”应该活用作动词,意思应该是“残害”。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d项可以采用第一种办法,“刑杀不称,**之深者”中的“贼”如解释为“盗贼”则是动词,与“民”词性一样,语法上讲不通;根据“刑杀不称”是“盗”的原因,所以“盗”应该活用作动词,意思应该是“残害”。b项的“不益刑”中的“益”可以联系前面的句子“明君莅国立政,不损禄”进行理解,译为“增加”。

c项,“又不以私恚害公法”d项,“又不以私恚害公法”可以联系“不为禽兽伤人民,不为草木伤禽兽,不为野草伤禾苗”进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

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

10. 【答案】b

解析】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理解虚词的意思和用法主要有两个途径,一看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二看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比如本题是要求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故可以看虚词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是否一样。b项中两个“而”位于两个动词之间,且动作之间有先后顺序,故两个“而”都是连词,表顺承。

a项,两个“之”前后词的词性不同,前一个“之”后面是名词“子”,而后一句“之”后面是动词“知”,同时动词后面没有宾语,故这是倒装句式,这两个“之”的用法就不同;c项用“位置法”和“替换法”确定其可能的用法。“焉”字**性句子中的位置只有这样几种:(1)“焉”处于词尾,有动词词尾,有形容词尾如本题“少焉”,这类“焉”相当于词尾“然”——凡位置处于词尾且能用“然”来替换的都是词尾助词。

(2)“焉”处于句尾,有“代词”、“助词”、“兼词”三种用法,可用“替换法”区别出“代词”用法,如“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这类“焉”相当代词“之”——凡位置处于句尾且能用 “之”来替换的都是代词,但本题“且加罪焉”显然不能只是用“之”代替,“且加罪之”缺少介词,添加“于”,因此为兼词。“焉”字处于句首 (或动词之前,因有时主语省略,为减少区分难度,统称为句首),有“疑问代词”、“疑问副词”两种用法。c项两句“者”都是特定代词,但意义不同。

“者“作代词时,一般附着在某一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或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构成的短语后,表示与其前面词语意义相关的人、事、物、时等等,情况比较复杂,要结合语境来翻译。“去其腥臊者而已”结合语境译为“……的(部分)”,而“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表提顿。d项“其可乎”,难道可以吗?

表反问。“其皆出于此乎?”大概是从这种情形产生的吧?

表揣测。解答虚词题的思路:①熟记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②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③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④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1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应先结合整体的语境弄懂大概意思,“晏子出公令趣罢守槐之役拔置县之木废伤槐之法出犯槐之囚”这个语段位于文章结尾,晏子劝谏景公之后发生得事情,即景公在纳谏之后的所作所为。然后再寻找断句的标志,一看名词,“晏子”“公”“役”“木”“法”“囚”,再看谓语动词“出”“罢”“拔”“废”“出”,且可以看出以“景公”为主语的几个句式是大致相同的。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

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

(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如本题的专有名词“晏子”“公”,谓语动词“出”“罢”“拔”“废”“出”等等。

12.【答案】c

解析】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如本题c项“认为父亲虽该被处死,但不应因此伤害国君的大义,最终打动了晏子”错,应是“认为碰了一下树,就要治父亲的罪,这样做会伤害英明君主的道义”,这是打动晏子的原因。所以选项曲解文意。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

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答案】(1) “这样太过分了!我将替你向国君解说这件事。

”派人送她回家。(3分:“甚”;“言之于君”句式;“使人送之归”各1分)(2) 如果没有大夫您教诲我,我几乎要犯大错,从而危害到社稷。

(3分:“微”;“几”;“累”各1分。

解析】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先找名词,比如“吾”“君”“之”;再抓重点词语,甚:过分;“言之于君”状语后置局即“于君言之”;使人送之归:派人送她回家。

第二句中,名词“大夫”“寡人”“社稷”,再抓重点词,微:可结合“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译为:

如果没有;几:几乎;累:危害。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如本题“君”“大夫”“寡人”“社稷”;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例如“言之于君”状语后置局即“于君言之”;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例如:累:

危害。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例如:几:

几乎;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如“君”“大夫”“社稷”。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2023年高考语文冲刺卷01 江苏卷

绝密 启用前。语文试题。一 语言文字运用 15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获得幸福的关键不在于某些标准或者避免某些问题,而在于保持着一种谦卑而认真的态度,去面对人生的痛苦和希望。乐伎俑眉目刻画清晰,姿态各异,神情专注。特别是执拍板俑,侧耳凝神,像是陶醉于那美妙的 中,给人...

2023年高考地理冲刺卷01 新课标卷 答案

2016年高考地理冲刺卷01 新课标 卷 答案。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考点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 人口的数量变化 农业区位因素。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 4.仔细读图,注意图中 紫蝶幽谷分布地 的图例及分布 由图可知紫蝶幽谷均...

2023年高考化学冲刺卷01 新课标卷 答案

2016年高考化学冲刺卷01 新课标 卷 答案。一 选择题 共7小题。每小题仅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 7 b a mg和al在空气中均易氧化,其中铝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层,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而镁没有,a错误 b 质量数相等的不同核素,其质子数一定不同,元素的种类取决于原子中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