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上海地理试卷。
一、 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a.回族b.壮族c.蒙古族 d.维吾尔族。
2.202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火山** b.大气污染 c.水体污染 d.海平面上升。
3.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4.下列陆地自然资源中,体现非地带性分布规律的是:
a.土地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光热资源。
5.下列国家中,既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主要工业国,又初步形成以石油工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的国家是:
a.科威特b.墨西哥 c.印度 d.巴西。
6.下列日本工业区中,主要产业与苏格兰中部工业区基本一致的是:
a.东京—横滨 b.大阪—神户 c.名古屋 d.北九州。
7.寒潮在美国经常长驱南下,其影响因素除大气环流外,主要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分布 d.洋流分布。
8.下列“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中,不与我国接壤的是:
a.哈萨克斯坦 b.乌兹别克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塔吉克斯坦。
9.在黄河各河段中,下列关于上游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量最大 b.水流最平稳 c.输沙量最多 d.洪涝灾害最多。
10.我国拥有国道里程最长的省级行政区是:
a.云南b.内蒙古 c.** d.新疆。
11.下列各组国家中,都属于典型移**家的是:
a.美国、德国 b.南非、埃及 c.日本、澳大利亚d.加拿大、新西兰。
12.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形成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代。
13.俄罗斯海岸线虽然漫长,但大部分航运价值不高,下列关于这一特点的成因分析中,错误的是:
a.东部沿岸经济发达b.北部沿岸冰封期长,无不冻港。
c.西部海岸线较短d.最大港口通往大西洋需经它国海域。
14.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带常绿阔叶林b.**带常绿硬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d.温带落叶阔叶林。
15.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a.绿化面积不断减少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c.住房紧张与交通拥挤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16.进入新世纪,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对策是:
a.继续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b.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趋势。
c.提高西部人口自然增长率d.保持目前的城市人口比重。
17.我国山区自然资源的优势在于:
a.面积点全国总面积的90b.降水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
c.可开垦的耕地资源丰富d.矿产、森林、水能资源较为丰富。
18.2024年3月,美国“机遇号”火星车找到火星可能有过适合生命栖居环境的依据,主要是在火星表面发现:
a.显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化石b.大量被流星体撞击的坑穴。
c.曾被水浸润过的迹象d.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
19.下列关于地球大气层中平流层、对流层、中间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近地面向上,依次为对流层——中间层——平流层。
b. 气温随高度增加发生的变化,依次表现为递减——递增——再递增。
c. 大气运动的主要形式,自下而上依次为对流运动——水平运动——对流运动。
d. 天气变化状况,自下而上依次表现为显著——不显著——显著。
20.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正确的是:
a. 停止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为子孙积累巨大财富。
b. 加大加快各类可再生资源的开采力度。
c. 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数量维持在目前的水平。
d. 在资源开发利用时,不能危害未来人类的生活需求。
二、 综合分析题:
一)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的地理简图,读图回答:(15分)
21.甲图是海峡,其东端有世界著名海港乙图是海峡,其最狭处建有世界著名的隧道。
22.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浪较小,因为该海峡位于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图所示海峡往往风大浪高,因为该海峡位于带(气压带风带全称)。
23.按经济发展水平划分,甲图所示海峡沿岸国家都属于国家;乙所示海峡沿岸国家均属国家。
24.在图中海峡范围内用箭头方向线标出:(1)甲图标出来自世界最大石油产地的**运输方向;(2)乙图标出来自附近著名油田的**运输方向。
25.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进口量逐年增长,目前已超过年消费量的1/3。
(1)在甲、乙两图所示海峡中,对我国进口石油有重大影响的是海峡。
(2)为了保障我国的石油**,可采取的措施有多项选择)
a.拓展石油进口渠道,分散风险 b.加强国际合作,保障海峡安全通航。
c.大力开发国内油田,不再进口石油 d.节约能源,降低能耗。
(3)除了石油进口外,该海域对我国的重要意义还表现在 (多项选择)
a. 对外**进出口商品的海上运输要道。
b. 我国远洋航线中最繁忙的东行航线的枢纽。
c. 通往南亚、东非、北非、南欧、西欧最短航程的必经之地。
d. 纺织品出口到美国的重要海运通道。
二)世界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趋向性,读图回答:(8分)
26.分析图一,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27.分析图二,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最小的纬度带人口少的主要原因:
28.分析图三,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是洲。
29.综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势地区纬度地区和地区的趋向性。
30.根据上述世界人口分布的趋向判断,下列地区中属于世界人口稠密区的是。
a.恒河平原 b.亚马孙平原 c.西欧平原 d.美国阿拉斯加。
e.朝鲜半岛 f.青藏高原 g.刚果盆地 h.加拿大东南角。
三)许多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与河流息息相关,自然造就了河流,河流养育了城市。(17分)
31.读下面中外著名城市景观**,完成**:
四)当前,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我国农业发展特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向主要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村就业结构和农业区域结构,读图回答:(14分)
32.根据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今后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中应提高业的比重,降低业的比重。在种植业发展中,应保证的种植面积和产量。
33.调整农村就业结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主要措施是多项选择)
a. 将劳动力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转移。
b. 积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第。
二、第三产业。
c. 加快城市化进程,将农业人口转移到城市,以非农就业促进农民增收。
d. 将东部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西部牧区迁移。
34.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城市是联结广大乡村的桥梁。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35.根据世界农业生产地域分类,图中①所在地区为。
业;②所在地区为农业;③所在地区为农业;④所在地区为农业。这表明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性,因此不同地区应当依据和社会经济条件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36.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是 (多项选择)
a. 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 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c. 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
d. 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e. 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避孕药粮食生产。
f. 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五)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
37.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工程和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工程。
38.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工程,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工程。
39.四大工程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2019上海卷A
一 概括 资料1 4 的主要内容。10分 要求 语言精练,层次要点清楚,字数不超过。解析 考生阅读题干,要注意以下三处关键点 第一,资料1 4 指明了作答的范围这在四则材料当中第二,主要内容 要求概括主要内容,就是 资料1 4 的浓缩版,要点主要包括成就 问题 造成的影响,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等。第三...
2024年上海卷 文 试卷
2008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卷 数学试卷 文史类 考生注意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 高考准考证号 校验码等填写清楚 2 本试卷共有21道试题,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请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一 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44分 本大题共有11题,只要求直接填写...
2024年高考地理 上海卷 解析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上海 地理试卷 文科使用 一 选择题 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一 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这个计划可行吗?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1 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 52天文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