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读后引发的若干思考

发布 2020-05-18 15:08:28 阅读 2846

杨伟南。随着21世纪的来临,知识经济发展的国际化进程加快,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课题。***主席指出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考试题评价组在《’98高考语文卷评价报告》中明确指出: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今后的命题将要加强对考生语文运用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检测。以’99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契机,世纪末与世纪之初的高考语文试卷顺应知识经济这一发展要求及贯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推出了一套套推进素质教育、催育创新人才的佳卷,为新世纪中学语文教学和新世纪的语文高考吹来了一股清新活跃的空气,为新一轮高考竞争拉开了序幕。

2024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仍然是一份佳卷。试题整体上立意准确,情境设置严谨,设向科学;材料的示现除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外,更注重于贴近现实,靠近时代,有较浓郁的文化意蕴,体现了语文科的人文性,有较好的测试功能,有利于高考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对中学教学的导向。全卷仍是洋溢着改革精神和创新意识。

通读2024年高考语文试卷,比较前两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今年的语文高考试卷在整体结构上没有变化,仍是分第i卷和第ii卷,共六大题28小题,难易度大抵上与去年持平(可能略易),体现了试卷整体的“稳”。但细读各部分的具体内容,便会发现考试内容亦有所增删,有所调整,有所变化。

如增加了拼音考查,减去现代汉语虚词的考查。诗歌鉴赏,由去年古代诗歌1题,现代诗歌2题,今年变为古代诗歌2题,现代诗歌1题。文言文阅读减去句式(含词法)的考查,继续淡化古汉语语法概念。

现代文阅读考查作了调整,把第四大题中的社科文阅读放到第三大题科技说明部分考查(今年考的是社科文),第四大题只考文学作品阅读(今年考的是散文)。分工更明确,更合理,更有利于依据文体的不同内容、语言、思维特点,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训练。作文仍是开放性的话题作文,但明显增加了对内容的限制。

去年作文是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强调只要与这话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都符合要求。“有关”是逻辑概念,相关、相反、相承、相联都是有关,范围过于宽泛。今年的话题是“诚信”,其他要求与去年基本相同,不同的是,要求“所写的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

内容上又回到人生、人性、人品上来,更贴近生活,靠近时代。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有所改动。在“基础等级”7条标准中增加了“感情真挚”这一条,在“发展等级”中,四个方面的分项顺序略有调整,把“有创新”调至“有文采”之前。

在“生动形象”一栏中,把去年的“善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细节生动,形象丰满;意境深远”改为“善于描写、记叙生动;形象丰满;有意境”。这些标准更能体现“生动形象”这一特征,更单。

一、具体、科学。同时在评分标准“说明”中指出“基础等级”评分“以题意、内容、语言、文体为重点,全面衡量”,强调了对文章的整体评价。

通读2024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综观近几年(’99为起点)高考语文试卷,可以看出,高考语文命题加大了改革步伐,出现了创新的势头,并在不断创新过程中逐步走向成熟,其标志是以能力立意为主的命题思路日益清晰完善。这种命题的创新意识,看来若干年内仍会继续保持。研究2024年及近几年来的高考语文试题,我们还会发现,语文试题特别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考查及写作能力考查两方面加快了改革和创新的步伐,并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绩。

因此,研究’99至今年高考语文试题改革和创新的基本思路,研究新题型的特点以及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调整语文总复习训练的思路,是一项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工作。

一、有关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近几年来高考《考试说明》明确规定,“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考查分为两个题群。高考语文试题第一大题1—6题“语言知识和表达”为题群(一),第五大题“语言知识和表达”为题群(二)。这个结构’98初见端倪,’99“定型”,’2000“成熟”,分值为30分(18+12)。

有关语言知识的考查,《考试说明》提法一直是“语言知识着眼于应用,不考名词术语”,2024年后改为“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提法更科学。用“掌握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诠释“语言知识着眼于应用”的含义,把“语言知识着眼于应用”具体化了。应该强调是,这里说的语言知识主要不是指要求从概念上加以界定的知识,而是指规律性、方法性的知识,即为什么而学习的“价值性知识”,是同克服知识的非人性化,同知识的活用相关的知识,是从语言实践中归纳出来又用来指导语言操作的实用性知识。

它追求的不是数学、物理学考试那样的精确的量化标准,而是类化标准。所谓类化,就是它只能区分出被考核学生的语文素质类型,而不能区分出彼此量上的差异。学生的语文素质类型,大致有如下四种:

一、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二、能熟练地运用所学过语文知识;三、不能熟练地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四、基本没有运用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四个类别实际是在所有语文知识范围内重复出现的。考试规定的是语文知识范围,而不是语文知识本身,所以高考语文命题的重心是规定考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范围,而不是哪一些语文知识,它具有超知识性。

考查的主要是能力。过去我们总希望用这种知识性作为区分各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量化标准,从而希望语文高考有量化的标准岂不知这些知识可以在高考复习时突击背诵但它并不能测量学生的真实水平。试题中的辩析错别字,辨析词语应用的正误、好坏,辨析修改病句,压缩语段、如何选用、仿用、重组句子,如何做到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据表达需要正确应用修辞方法等,都是必须掌握的语言表达的技能,且都是从语言应用这一角度去设计的。

从题群(一)看,1—6题是按照字、词、句、段的顺序排列的,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几个考点较为全面地考查了基本语言知识应用于语言表达的水平。实践证明,用抽样的方法而不是大“覆盖面”的方法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是高考试题成功的创新。

题群(二)是崭新的板块(戏称为实验田),洋溢着创新精神,能够给考生发挥独创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选拔性考试试题中达到的最高境界,堪称试题中的精品,是高考试题中最引人关注的亮点之一。从1998~2024年的试题看,第五大题设计了以句段为单位的重组、压缩、仿写、修改、扩展等题型,用来考查较高层面的语言表达能力,即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富于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考查人的“潜能”。从内容到形式对中学语文教学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考查的内容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中学生应具备的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富于个性化和创造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恰恰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十分薄弱的环节,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学习、研究、探索,总复习时应格外重视,强化这方面的训练。

语言应用的能力不是单靠总复习训练形成的,而是长期语言实践与积累的结果。日常教学中,要重视用字的准确认读,着力培养对词语意义、适用范围、感**彩、表达效果等方面的感悟能力,要着力培养对语句含义、结构、表达功能的敏锐感知能力,要加强根据需要搭配、组合语句的实用训练。总复习训练是在平时实践积累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归纳方法,强化训练,提高语言知识的应用水平。

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的核心是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而所谓正确使用,除了正确使用词语和句子外,主要指的是恰当的搭配与组合。因此,总复习训练中要下力气训练词语与词语、词语与句子、句子与句子的搭配组合能力。

二、关于话题写作。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作文。它一般用一段提示语(或材料)引发出一个话题,启发思考,激发想象或议论,范围宽泛。与材料作文相比,有自己鲜明的特点。

它降低审题难度,淡化文体要求,张扬作文个性,鼓励创新。’98“战胜脆弱”初见端倪,’99“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一石投水,引起语文界以及关注语文界或认为应当关注语文界的人们的强烈反响。’2000“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作文”“定型”,并开始实行“基础等级”加“发展等级”两级评分办法,值得研究、探索。

2024年以“诚信”为话题,把话题作文推向高峰。以上可以看出话题作文形成发展的轨迹。如同高考语文试卷,高考作文也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走向成熟。

话题作文为高考作文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为新世纪高考吹来一股清新活跃的空气。“话题”式作文不定观点,自由放谈,像开了个作文茶馆,围绕话题天南海北纵横驰骋。“话题”式作文更有利于形象思维的涌动,考生可以放开手脚,放开思想,展现自己青春年华的美丽想象。

“话题”式作文可以旁骛八极,从不同角度落笔,内容包罗万象,林林总总。“话题”式作文可单向思维,也可发散思维。“话题”式作文没有限定写作方向,考生可以正反两方面落笔,只要言之成理,都可以成为佳作妙文。

事实证明,“话题”式作文引发了考生极大的写作兴趣,在做到“人人有话可说”的同时,又使许多知识涉猎广泛、思维品质优秀、语言表达灵活的考生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写出许多优秀作文。

高考命题也是“一种遗憾的艺术”。话题作文的形式激发了考生创新精神,使尖子脱颖而出。但在一片叫好声中,也应该看到它的不足。

且不说近几年来某些“话题”作文存在概念意向的多义性、命题的不明确性,也不说某些话题的材料因缺乏事实和理论根基而发“飘”(如’99话题就很难分清奇思妙想与胡思乱想的界限),而出现如下的倾向是不争的事实:强化了创新意识,弱化了德育功能(今年除外);激励了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弱化了哲理、思辩等逻辑思维;张扬个性多了,强调共性少了;开放性强了,限制性少了;虚浮轻佻有余,厚重正经不足。以致想象怪诞、思想轻佻、观点偏激、内容空洞、立意平平、甚至格调低下、感情委琐的文章时有出现。

另外,由于作文试题几乎不加任何限制,因此,“宿构”现象、抄袭行为的出现也就不可避免了。一个倾向掩盖另一个倾向的情况值得我们重视。

当我们思考今后的作文教学和高三总复习训练的时候,十分有必要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包括’99到2024年作文命题的创新问题。

写作能力考查强调了创新精神,不等于强调了话题作文的重要作用,话题式作文本身也并不创造了什么。创新精神,重新意识,是中学生应当具备的思维品质,具备这样的思维品质,不论写什么样式的文章,都会洋溢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具备这样的思维品质,话题作文也会写得令人生厌。高考作文每一个形式的出现都带着改革的性质,都是改革的一个逻辑环节,新形式的出现并不是对旧形式的否定,淡化形式,注重内容,这才是改革的实质。

作文教学和高三总复习训练,也不能盲目地只追求形式,要扎扎实实培养创新精神。作文因时而化,其变万千,备考师生不能被动消极,无所作为。不变之策,是内外结合,相辅相承。

文外功夫,就是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扩大知识面,读无字之书,做有心之人,既备知识,尤备生活,以求内容丰厚,言之有物。文内功夫,最基础是五种表达方式的运用,可以单列训练。整篇作文,先练有“限”有“体”,以求入格;入格之后再“出格”,训练一些少“限”,选“体”作文,放开手脚,鼓励大胆想象,奖励创新作文以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并举,两者不可偏废。“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脱离了现实,脱离了生活,脱离了时代,是没有出路的。

作文要处理好开放与限制、个性与共性、创新与传统、文与道的关系。话题作文打破了常规作文的训练套路,给教师训练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训练的要求相应提高了,我们认为除常规训练外,在作文材料的组合转换方面,在把丰富内容融进一篇文章所需的技巧方法方面,以及综合表达、行文结构方面,要特别予以关注。

阅读在高考语文试卷中也是重头戏,也是高考语文的难点。近几年难度虽有下降,但在ⅱ卷中仍是最难、得分率最低的。这是由阅读自身特点和固有难度及命题者借此赋予它“好中选优”的功能决定的。

阅读是高考语文最具潜力和**力的一个分数增长点,也不可等闲视之。限于篇幅不在这里展开。

2024年8月23日。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一 30分 1.下列词语中红字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引擎 q ng 联袂 m i 泊位 p 恬不知耻 ti n b.羞赧 n n 果脯 p 澎湃 p i 咬文嚼字 ju c.湍急 tu n 阐 sh n 明天堑 qi n 一曝十寒 p d.破绽 zh n 怯懦 nu 颤动 ch n 一...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

一九七八年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 理工科考生做。一 二 三 四 五 六题,文科考生做。一 二 三 四 五 七 八题。一 给下面三段文字加上标点符号。十分 3 白天战士们坚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夜里战士们向敌人发起新的进攻。二 在下面的括号里填进最恰当的字,每个括号只能填一个字。理工科二十...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2卷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全国?卷 语文试题 第一卷 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一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泊车 b 称心 ch n 唱主角 ji o 弹丸之地 d n b.苍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