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寇俊英

发布 2020-05-18 03:29:28 阅读 1104

张掖二中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命题人:寇俊英。

第ι卷(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30分)

1. 下列各组中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自诩(yǚ) 伛偻(y执拗(ào) 世人瞩目(zhǔ)

b.翌年(yì) 陛下(bì) 节旄(máo) 礼节甚倨(jū)

c.铁砧(zhēn) 龟裂(jūn) 嗜好(shì) 浅尝辄止(zhé)

d.纤绳(qiàn) 颓垣(huán) 缱绻(quǎn) 茕茕孑立(qióng)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悲惨枯燥欧打衣衫褴褛b. 嬉笑犀利国粹惹事生非。

c. 部署缔造蔓延烟雾缭绕d. 箫瑟谪戍暮霭常年累月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有些领导干部下车伊始,就这也批评,那也指责,这样做工作没有不碰钉子的。

b.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

c.免费开放的新政策,让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从人气冷清的休眠状态变得门庭若市,甚至要提前预约才能获得参观机会。

d.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考试都不理想,屡试不爽,心情糟透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这些令很多消费者深感权益受损的新型竞争方式是否正当合法,现行的《反不正当竞争。

法》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

b.在中国组装生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苹果手机,这不仅会改变世界手机制造的市场格局,而且也将提高中国本土手机制造业的整体水平。

c.世界上独一无。

二、风格奇特的福建客家土楼民宅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d.《人民**》评论员指出,我们只要不动摇、不懈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目标。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之一就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中国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人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才能求得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中国文化的这种特色,有时通过“天人合一”的命题表述出来。中国古代思想家一般都反对把天与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主张天人协调、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问题,就其理论实质而言,是关于人与自然的统一问题,或者说是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问题。应当承认,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内容十分复杂,其中既有正确的观点,也有错误的观点,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予以分析。但是,从文化的民族性以及对民族文化的推进作用和深远影响看,我们应当大胆肯定。

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其最基本的涵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关注人类行为与自然界的协调问题。从这个意思上说,天人合一思想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恩格斯对自然和精神的统一问题,有过一系列精辟的论述。他说:“我们一天天地学会更加正确地理解自然规律,学会认识我们对于自然界的惯常行程的干涉所引起的比较近或比较远的影响。

”他还说:“自然界和精神是统一的。自然界不能是无理性的……而理性是不能和自然界矛盾的。

”“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只要它们被正确地认识,必然是互相一致的。”恩格斯的这些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统一问题的丰富内涵。根据恩格斯的这些论述,考察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不难看出,这种思想有着深刻的合理性。

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家对于主客体之间、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关系的辩证思考。根据这种思想,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而只能在顺从自然规律的条件下去利用自然、调整自然,使之更符合人类的需要,也使自然界的万物都能生长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不是主宰人其社会的神秘力量,而是可以认识、可以为我所用的客观对象。

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达到自然界与人的统一,人的精神、行为与外在自然的统一,自我身心平衡与自然环境平衡的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实现完满和谐的精神需求。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由于工业化和无限制地征服自然而带来的自然环境被污染、生态平衡遭破坏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对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着防患于未然的重大现实意义。

5. 下列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它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理性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后形成的共识。

b. 它具有民族色彩鲜明、内涵丰富深刻而内容十分复杂的特点。

c. 它已经解决了主观认识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问题。

d. 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人类如何广泛地利用自然。

6. 下列对文中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阐述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协调统一的问题。

b. 提醒人们不要随意干涉自然界的惯常行程。

c. 认为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可以具有一致性。

d. 丰富了天人合一思想并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7.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有优于西方文化的地方。

b. 现代人重视和研究天人合一思想,是基于对现实及发展问题的思考。

c. 肯定天人合一思想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对其思想内容的全盘接受。

d. 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可以解决当今世界因工业化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父亲,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

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皆以通关被系,恢独皦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行服:守孝、服丧)。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

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

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

“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

”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

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

**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

8.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b.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接受

c.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d.恢谢不与通谢:谢罪

9. 下列选项,全部表现乐恢刚正不阿、忠于职守的一组是。

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

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

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

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bcd.②④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

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b. 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后来焦永终因。

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c. 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之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

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d. 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窦宪兄弟,因。

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而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共10分)

1)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4分)

译文: 2)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3分)

译文: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3分)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绝密启用前。2016年封丘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说明 本试卷分第 卷 阅读题 和第 卷 表达题 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掌握好答题时间并将所有答案都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第 卷阅读题 70分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什么样...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作文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作文篇 一 当第一条鱼过腻了泥水中的生活,为绚丽多彩的陆地所 时,它挣扎着从泥土中爬上岸,这是好奇心。当第一只古猿也过腻了在树上爬来爬去的生活,而对陆地平坦的环境感兴趣时,它试图爬下树,走出第一步,这也是好奇心。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好奇心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为什么眼睛会眨 为什么星...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 60

第 卷。一 20分,每小题2分 1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密密匝匝 z 翱翔 o 崔嵬 cu w i 绚烂 xu n b 矗立 ch剥落 b 诱捕 y u 渣滓 z c 意兴盎然 ng 缥渺 mi o 浸渍 z 隽秀 j n d 缺憾 h n 执拗 ni 噩梦粗犷 gu n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