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

发布 2022-07-07 16:11:28 阅读 2428

建湖中专中职部2013秋。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命题人:严为国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

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各项词语中,每组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国粹/鞠躬尽瘁吝啬/琴瑟甚笃妩媚/繁芜丛杂b.侧隐/辗转反侧亘古/断壁残垣熏陶/惠风如薰c.拓本/唾手可得桥梁/黄粱一梦泄露/一泻千里d.时髦/毛骨悚然女婿/旭日东升辩证/辨别是非2.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拨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b.尼采就自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c.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只只直立,有如铜丝。

d.昨天的花园、公园或原始密林,今天或明天将变成一座庙堂,一座有着无数殿宇和院落的庙堂。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危樯独夜舟(危险)不可估量(计算、推算)礼尚往来(重视、崇尚)残羹冷炙(烤肉)

b.暖暖远人村(清亮的样子)浅尝辄止(一点)勃然大怒(突然)故弄玄虚(迷惑)

c.钟鼓馔玉(精美的饭食)卓有成效(卓越)

冠冕堂皇(古代帝王、**的礼帽)望洋兴叹(仰视的样子)d.永垂不朽(流传)无足轻重(值得)恍然大悟(醒悟)无精打采(精神)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②连清醒的青年们,也时于洋货发生了恐怖。

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不用说整个人类的文学了。a.甚至于是仅仅b.而且于是仅仅。

c.甚至就算唯独d.而且就算唯独。

5.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突如其来的春雪对处于开花和生长期的茶树和桃树等经济作物造成极大的损失,尤以正在吐芽的茶树损失最大。

b.他身上优点很多,这次被选为学生会主席,是问心无愧的。c.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得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如此多愁善感。d.没有冬的单调,或许我永远不会知道夏的多姿多彩。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扩大教育优质资源,我市计划将部分学校搬迁到周边区市,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办学差距,实现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b.自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建都洛阳并辟西苑,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牡丹便在洛阳扎下根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

c.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第一次来黄山。他说:我的身体虽然是第一次来黄山,但我神游黄山已经多年,从书中、从诗中、从影视里,还有摄影家的**展里。

d.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运用武力是否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一项是( )

a.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中心喜悦。

b.少数人仍然迷恋于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因为它们古时候都曾经是富有魔力的符篆和咒语)这少数人就将成为读书家。

c.他一口气来到一个地方,一到晚上,最轻佻的灯光、最轻松的心灵、最轻率的盟誓、最轻快的歌剧——都在这里荟萃。

d.“好香!你们吃什么点心啊?”这是驼背五少爷到了。8.下列各句中,反映作者相同或相似情感的一项是( )a.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体。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d.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9.下列各项中,作品、作者、出处及国籍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药》——鲁迅一一《鲁迅全集》一——中国b.《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一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英国c.《获得教养的途径》——一赫尔曼·黑塞一一《黑塞说书》——瑞士d.《荷塘月色》——朱自清一一一《朱自清散文全集》——中国10.下列陈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静女》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幽会的情景,先写男子去赴约,后写女子向男子赠送物品来表达爱意。整首诗充满了愉快而幽默的情趣。b.《归园田居》描写了诗人重归田园时的新鲜感受和由衷喜悦。

诗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绘田园风光的同时,也巧妙地在其间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c.《获得教养的途径》作者提出“获得真正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是文章的中心观点。d.《警察与赞美诗》的结尾是一种纯艺术化的处理,人为的因素较为明显,这样写太突然,令人难以置信。

《药》结构堪称精深绝妙,让人赞叹。

二、阅读理解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计8小题,共16分)(—

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11.对第①段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开动脑筋,要眼光敏锐,要靠自己来决定。b.我们不要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而要学会自己去拿。c.我们对文化遗产要作具体的分析,并认真挑选。

d.我们对文化遗产要作具体分析,认真去挑选,同时要开阔眼界,冲破“送去主义”错误观点的束缚,而勇敢去占有。

12.下面对第②段和第③段中各个比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

b.“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比喻吸取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d.“烟枪和烟灯”比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13.

第②段加点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 )a.“孱头”的态度。b.“昏蛋”的态度。

c.“废物”的态度。d.指“孱头”“昏蛋”“废物”三种态度。14.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用鱼翅宴大宾,过于招摇,会造成不良影响。

b.鱼翅是贵重食品,来之不易,用来宴大宾未免可惜。c.不要用拿来的贵重物品摆阔气、装门面。

d.穷青年用鱼翅宴大宾,花费太大,损失太重。(二)

老栓听得儿子不再说话,料他安心睡了;便出了门,走到街上。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

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老栓正在专心走路,忽然吃了一惊,远远里看见一条丁字街,明明白白横着。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好一会儿,身上觉得有些发冷。

“哼,老头子。”“倒高兴。”

老栓又吃一惊,睁眼看时,几个人从他面前过去了。一个还回头看他,样子不甚分明,但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老栓看看灯笼,已经熄了。

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仰起头两面一望,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定睛再看,却也看不出什么别的奇怪。

没有多久,又见几个兵,在那边走动;衣服前后的一个大白圆圈,远地里也看得清楚,走过面前的,并且看出号衣上暗红色的镶边。——一阵脚步声响,一眨眼,已经拥过了一大簇人。那三三两两的人,也忽然合作一堆,潮一般向前赶;将到丁字街口,便突然立住,簇成一个半圆。

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静了一会,似乎有点声音,便又动摇起来,轰的一声,都向后退;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

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检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15.下列各项对选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第一段描写的景物阴暗、单调。一方面写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与环境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为夏瑜的牺牲制造了沉寂肃杀的气氛。

b.文中第一段景物的描写烘托了华老栓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他精神兴奋和对儿子的命运充满信心,更好的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麻木。

c.康大叔卖人血馒头时,“刺得”“摊着”“撮着”表现了他的**、贪婪。

d.选文写于2023年4月,以秋瑾被害为背景,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的社会现实。16.选文两次写华老栓“按”衣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次写华老栓“按”衣袋,其实作者仅在强调其动作,两次的含义是一样的。b.第一次表明华老栓对钱之珍惜,办事稳妥细心。

c.第二次按衣袋说明他谨慎机警,同时又说明社会的动乱黑暗。

d.“按”字这一动作的描写,表现了华老栓对钱的珍惜也表明了爱子之心,因为此时钱对于华老栓来说已是儿子的命。

17.联系课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文的倒数第二段写康大叔的外貌神态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

b.作者两次写华老栓“吃了一惊”,显示华老栓的善良性格、同时也表现出了他的胆小以及周围环境的可怕,社会的黑暗。

c.作者对华老栓的态度是同情的,对他没有批判之意,因为他生活困难、地位低下,独子生病这些遭遇都令作者同情。

d.描写康大叔时,“嚷”“扯”“抢”“裹”“塞”这些动作表现了其粗野的态度、不耐烦的心情。

18.下列有关语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这句话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华老栓深信人血馒头能够治病,他能为买到药深感“爽快”,反映了他的愚昧、落后。

b.“他便退了几步,寻到一家关着门的铺子,蹩进檐下,靠门立住了”用“退”“寻到”“蹩进”“立住”恰当地表现了这个善良的劳动者迫不及待的心情。

c.“只见许多古怪的人,三三两两,鬼似的在那里徘徊”、“一直散到老栓立着的地方,几乎将他挤倒了”这些句子说明了劳动群众作为看客的悲哀和愚昧。

d.“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表明他只关心儿子,对革命不关心更不理解,不知他儿子吃的人血馒头正是革命者的鲜血,这又表现了他的麻木、无知。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计2小题,共10分)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9.诗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

20.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尾联中哪个字体现了全诗的感情基调?试作分析。答:

———一。四、语言表达(8分)

21.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漫画”。(不超过50个字)①漫画是绘画的一种。

漫画在内容上大多描绘现实生活,讽刺时事,有时也歌颂好人好事。③漫画常采用变形夸张、比拟、象征等手法,有时也配以简短的文字说明。④漫画具有较强的幽默感和讽刺效果。

漫画在构图上,常以简练的线条构成图像。答:漫画是。

高一语文试卷

保山市实验中学2015 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化是外交的根本和基础。赵可金。今日 中国文化报 一版刊登文化部部长蔡武稿件,他对中国式文化外交提出自己的观点,再次彰显了新时期文化外...

高一语文试卷

2010年苏教版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卷i 识记和积累 28分 一 选择题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愀然 悄无声息游弋 熠熠闪光不屑一顾 舞榭歌台。b 惆怅 一筹莫展给予 济济一堂少不更事 亘古不变。c 熨贴 妥妥帖帖斑斓 直栏横槛桑梓之情 锱...

高一语文试卷

第一卷阅读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 且介亭杂文 隐士 里曾说 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