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

发布 2022-07-07 16:22:28 阅读 9613

确山二高2012—2013学年度上学期段考试题。

高一语文)命题人:王建功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卷。一、现代文阅读(每空3 分,共9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1. 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 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二、古诗文阅读(选择题每空3 分,共19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困。

b.顾计不知所出顾:不过,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

c.秦王必说见臣说:同“悦”,喜欢,高兴。

d.进兵北略地略:掠夺、夺取。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项是。

①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②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④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a.两个“而”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b.两个“而”宇相同,两个“以”相同。

c.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而”字不同,两个“以”字不同。

6.从后两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项是。

a.擅长辞令,—席话以诚感人,终使樊将军甘心白刎献首。

b.果断坚决,见太子丹“不忍”,便“私见樊於期”以促成其事:。

c.工于心计,正确判断行刺秦王的关键在于取信秦王。

d.心狠手辣,为取“信物”诱使樊将军白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泽文。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11分)

南歌子。贺铸①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啭黄鹂。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②,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①贺铸:(1052~1125) 字方回,北宋词人。不附权贵,因喜论天下事,尚气使酒,所任皆冷职闲差,抑郁不得志,晚年更对仕途灰心,退居苏州,杜门校书。

②扶头酒,醇厚浓烈易醉人之酒。

8.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哪些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

9.这首词的下阕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默写(6分)

10.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沁园春·长沙》)

2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3)风萧萧兮易水寒荆轲刺秦王》)

4)太子及众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5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6)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记念刘和珍君》

三、文学类文本类阅读(25 分)

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i)~(4)题。(25分)

小上海1972

田洪波。其实,2023年的秋天与往年没什么两样,几阵秋风扫过,便吹黄了绿叶,摇弯了稻穗。

但对于16连的小上海许鸣久而言,母亲病危的电报讯息犹如无垠的稻田,在秋风的吹拂下波浪起伏于他19岁的心间。他扔下刨粪的锄头,面冲西南方向虔诚地跪下,凄惶地向着碧蓝的天宇喊了一声“我的亲娘啊”!

许鸣久是16连为数不多的上海知青,长着一张眼睛含笑的娃娃脸,因此知青们都习惯喊他小上海。

其实这个绰号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小上海为人比较小气,有一次探亲回家,回来时只给同寝室的战友带回八块大白兔奶糖。每月15元的工资收入,他除了一分钱掰成两分钱花外,就是隔三差五到十几里外的山民家中,采购一些黄豆、花生之类的农产品,宝贝似的寄给上海的父母。

还有一点,知青们也不太买小上海的账。一般田里干活,知青们总能摸到青蛙、泥鳅、黄鳝什么的,尤以小上海抓得最欢。回连队后大伙用锅蒸了吃,小上海总是很在意自己分到的那一份。

小上海的绰号由此在他19岁时传了开来。

小上海秋天回的上海,却是在初冬才回到19连的老巢。

他瘦得几乎没了人样,不到一百斤的身体仿佛随时会被凛冽的寒风刮倒,原本含笑的眼睛已经完全塌陷,这使他看上去有点儿像阿尔巴尼亚人,而且他的唇上蓄了胡须,让他那张娃娃脸多了几分沧桑。

他的左臂上戴了黑纱。

他向队部领导和大家汇报说,他回上海的第二天母亲就去世了。父亲倍受打击,几乎一夜就白了头发,他于是每天小心陪着父亲,给他讲连队里的事儿,抚慰父亲心灵上的伤痛,直至假期临近才与父亲抱头痛哭地作别。

这次回来,他没给大家带任何东西,但没人责怪他。

其后的日子,孤苦一人的父亲成了小上海无尽的牵挂,他们开始频繁通信,诉说彼此的思念之情。

这时候的小上海也似乎更小气了。

那会儿的粮食是连队定了量的,个大的每月50斤米,个小的或女同志只有不到40斤。小上海自然就在个小的行列。一天劳动下来,大家常常吃不饱肚子,就有人抱怨着私下里骂娘。

小上海却琢磨着买来大碗,每餐打两次饭。第一碗饭吃过后偷偷把碗洗净,再排队去打第二碗饭。他的把戏很少有人发现,等大家醒过神来时,连队领导已经开始注意地盯住每个人的饭碗了。

高一语文试卷

保山市实验中学2015 2016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入学考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9分,每小题3分 文化是外交的根本和基础。赵可金。今日 中国文化报 一版刊登文化部部长蔡武稿件,他对中国式文化外交提出自己的观点,再次彰显了新时期文化外...

高一语文试卷

2010年苏教版高一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卷i 识记和积累 28分 一 选择题 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愀然 悄无声息游弋 熠熠闪光不屑一顾 舞榭歌台。b 惆怅 一筹莫展给予 济济一堂少不更事 亘古不变。c 熨贴 妥妥帖帖斑斓 直栏横槛桑梓之情 锱...

高一语文试卷

第一卷阅读题。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鲁迅先生在 且介亭杂文 隐士 里曾说 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是已经有了 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的幸福的。北宋时隐居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