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模式。
一、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问题
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不会提取有效信息。
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解不透,对主干知识记忆模糊。
不熟悉地图,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
二、综合题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审题:①审材料;②审设问;③审题分。看完所有文字、**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
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
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
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
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
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
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
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
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
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
第二步,将地理知识与试题要求对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模式。例如,凡是出现“……的原因”、“的优势”、“的问题分析”等字眼时,大多从自然、社会经济两方面去分析,自然方面从“位置、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资源”等方面去联想;社会经济方面从“农业、工业、交通、商业、历史、人口”等方面去分析。
第三步,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时要落实四要领:
1)条理性:有几问,就分几段答(千万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每个要点序号化,写上标点符号。
2)层次性:根据题目的分值来组织答案,一般一个要点是2分或3分。比如8分的题至少就得答出四个要点。
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则适当多答。每个点字尽量不要太多。
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
4)整洁性,字迹要工整、整洁,切不可潦草,书写清楚也是一种能力。阅卷老师在看到答卷的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清晰的卷面能赢得阅卷者好感,也许会给你带来意外的收获。写字潦草、写字小、写字密的学生一定要将字写的大点,字间距大点。
三、综合题题型。
1、特征问题:
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等。
2、原因(区位)问题:
地理灾害的综合成因分析:多从“自然、人为”两角度综合采点分析。工业、农业、城市、商业、交通区位问题分析从自然和人文社会两个方面分析。
自然原因一般从自然区位因素:地理位置(海陆、纬度)、气候、地形地质、水文(河流)、植被、土壤、自然资源(原料、能源)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交通、市场、政策、技术、劳动力(数量、素质)、基础(历史、农业基础、工业基础)、环境、与工业协作条件、信息等方面分析。如果是农业区位因素方面应该立足于四大自然要素和相应的社会经济要素。
3、评价问题:
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①从对经济、社会、环境(自然方面,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三方面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
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4、措施问题
对症下药(先找出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
资源类:开源节流。
自然灾害、环境问题类: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建立健全减灾法规体系、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或减灾意识、植树造林)。
5、分布规律问题
主要从空间分布(是否均匀、空间变化规律)和时间分配(季节和年际变化的大小)两方面概括。时间和空间特征有转折问题时,学会分段描述特征。
空间上:地理点:点"状分布一般有"沿某个方向区域较稀或较密";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
如北京市城镇体系分布规律是西北较稀,东南较密。上海“宝山钢铁厂”分布在上海市区的东北方向,北临长江。
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线"状分布应说明其沿哪个方向的走势及其稀密特点。
如新疆的聚落(城市)分布特点是沿山麓、盆地边缘分布,在铁路沿线及大河出山口处较密集。又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近似于与纬线平行,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面:形状、大小。"面"状分布应说明该地理事物的分布范围,即东南西北的界限;或该地理事物在某地理事物的分布方位及大致的面积。
如黄土高原分布范围是东起太行山、西至祁连山以东、北起长城、南至秦岭。
时间上: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
6、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四、具体分析
、特征问题:
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
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如何描述气候特征:
气温(高低的季节变化、年较差)
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
四季的变化(冬夏季节的长短)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
1. 地形:
以哪种地形类型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河谷、冲积扇、三角洲) 为主,最多两种。
分布(如北美大陆西部是高大的山脉,中部是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原、山地)
2.地势:地势起伏、海拔(起伏和缓、起伏较大;山高谷深;地表高差悬殊)
高低变化(如西高东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等)
地表环境特征:
气候(湿、热、冷、干)、植被状况、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发育程度等。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
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
5.汛期(长短、有无春汛)
6.流速(水能):与地形(落差大小)、气候(径流量的大小)有关。
7.补给类型(如内流河来自冰雪融、山地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
等值线特征:
等值线数值高低、延伸方向、弯曲趋势、疏密变化等。
农业生产特征:
农业生产特点: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农业部门结构、生产水平(商品率、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集约化程度、专业化水平)。
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发达程度、主要部门及结构、技术水平、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原料能源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原因(区位)问题: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1.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
2.纬度: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3.地势:平坦开阔。
人文条件」1.人口:单位面积人口密度低,地广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隧道的选址条件:
1.要选择在背斜处(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渗流,不容易发生渗漏问题;b.背斜为穹形构造,不易塌方。)
自然带(气候)成因:
纬度。地形。
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
洋流。海陆位置(地理位置)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
3.海陆位置:海陆热力差异(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
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
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
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
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
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渔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地形:面积广阔的大陆架(阳光直射、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2.温带海域:气温变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
4.洋流:(交汇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海底营养盐类,饵料丰富。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
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
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
盐场形成的区位条件:
1.气候:气温高、降水少、多风、日照强:有利于蒸发。
2.地形:面积广阔的平坦海滩、淤泥质海岸。
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决定性,如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世界粮食普遍涨价的原因。
1)气候不正常,干旱引起。
2)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加快,全球耕地面积在减少。
高考语文答题模式
语文高考考前辅导最后一课。导语 心细手巧,喜鹊传报。恨不科科满分。明日考场一相逢,绝胜周瑜赤壁破曹公。高歌猛进,金榜题名,读学士读硕士读博士,也只在朝朝暮暮。第一 一 心态策略总原则。文言翻译 字字落实诗歌鉴赏 用准术语名言名句 工整字体 现代阅读 分条列举写作立意 阳光积极。一 做题前。相信自己的...
高考语文答题模式
1 怎样才读懂一首诗词呢?首先做以下两步 第一,看标题,看诗 词 人,看注释。第二,把诗歌默读一遍,翻译一遍,判断属于什么题材,抒发什么思想情感。题材及思想感情 闺怨诗 佳人寂寞之愁 见春伤春之愁 怀人思归之愁 惆怅 无奈 伤春惜时。送 离 别诗 贬官谪居之恨 游子逐客之凄凉 离别思念之绪 贬官谪居...
高考语文黄金答题模式
文段 各种文体 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 常考的指代词有 这 那 这些 那些 其他 以上 如此 此 2 一般是往前找 3 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阅读题技巧。一 记叙文阅读。一 词语 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1 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