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三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质量检测试题。
生物 (七年级)
选择题答题卡(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列**中)
一、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命现象。
a.人出汗 b.铁在潮湿环境中生锈。
c.植物落叶 d.用手触摸含羞草,展开的叶片会合拢。
2.我国每五年对森林资源进行一次清查,应当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调查 b、观察 c、逐一记录 d、问卷。
3. 有些蝗虫在夏天是绿色的,到了秋末则变为黄褐色。这说明 (
a.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d.生物能够改变环境、
4.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①蝴蝶 ②珊瑚 ③黑木耳 ④煮熟的鱼 ⑤青苔 ⑥流星。
ab、① cd、④⑥
5.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草盛豆苗稀”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雨露滋润禾苗壮”
6.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a、草→食草昆虫→老虎→山羊 b、食虫鸟→草→老鹰。
c、狐→老鹰→食虫鸟→蚱蜢→草 d、草→蚱蜢→食虫鸟→蛇→老鹰。
7.下列生物属于竞争关系的是 (
a、水稻和杂草b、猫和老鼠
c、人和猪d、蚂蚁和蚱蜢。
8.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森林b.海洋生态系统
c.森林里所有的动物 d.一块草地。
9.下列哪项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森林可以保持水土 b、旗形树的树冠像一面旗帜。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蚯蚓疏松土壤。
10. 含羞草的叶子被碰后会合拢,这说明生物具有。
a、生长现象 b、应激性 c、繁殖 d、呼吸。
11. 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沿着食物链的单向传递叫做( )
a、能量输入b、能量输出
c、能量交换d、能量流动。
12.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喜欢雨后晒太阳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13. 蜜蜂成千上百只的生活在一起,成员之间分工协作。它们的关系是( )
a、捕食关系b、合作关系
c、竞争关系d、繁殖关系。
14. 在海面150米以下的水层中,几乎找不到藻类植物,其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a.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15.进行实验方案设计时,为了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使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能准确明显地表现出来,一般只考虑。
a、一个变量因素b、二个变量因素
c、多个变量因素d、综合因素。
16.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
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有着吃与被吃的关系,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a、a→b→c→d→eb、 c→e→b→a→d
c、d→a→b→c→ed、 e→d→c→b→a
17.某小组将调查到的生物进行了分类,他们将小麦、大豆、玉米等生物归为一类,而将苍蝇、蟋蟀、田鼠、麻雀等生物归为一类。请问他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归类的( )
a、按照动物的形态结构特点b、按照动物的用途。
c、按照动物的数量d、按照动物的生活环境。
18.在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温带草原b.热带雨林
c.北方针叶林d.南方阔叶林。
19.普通光学显微镜起放大作用的结构是。
a. 遮光器和目镜b. 遮光器和物镜
c. 遮光器和反光镜 d.目镜和物镜。
20.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是。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调节反光镜,看到白亮的视野。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a.①②b.④②c.②④d.②①
21.在下列镜头的组合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目镜5×、物镜5b.目镜10×、物镜10×
c.目镜5×、物镜10d.目镜10×、物镜15×
22.用于显微镜研究的材料必须是( )
a.新鲜的b.完成的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2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
a.转换器b.光圈c.反光镜d.目镜
24.右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观察对象,当视野转到视野时,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a.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转动反光镜,选择凹面镜。
c.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d.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25自然条件下,生态系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动态平衡,其主要原因 ()
a、能量的收支随季节波动b、具有复杂的营养结构。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反复进行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在生态系统中的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7.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和。
28.食物链的开始总是植物,即食物链是从开始的,食物链不包括生态系统中的选填生产者或分解者或消费者)
29. 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30.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
31.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包括和。
32. 亲自进行科学**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那么,科学**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制定计划表达和交流。
33被称为“地球之肺”。湿地生态系统被称为。
34.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兔、狐等属于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图中没有表示出来的。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是。
3)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本图中有___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
4)此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2分)
1)显微镜的结构中起放大作用的是和。
2)能使②升降的是和。
3)光线较弱时,应选用⑥的。
4)取镜时,握镜的部位是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把玻片标本放在后,要用压住,标本要正对的**。
七年级 上 生物试题
七年级 上 生物试题。一 选择题 1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 a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 c生物能排出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2 小明使用显微镜是,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原因不正确的是 a 使用了低倍物镜 b 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 反光镜没有对准光源 d 光圈...
七年级 上 生物期末试题
七年级 上 生物期末试题。试卷满分 40分考试形式 开卷考试,独立答题 一 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 香草兰是一种名贵的多年生热带藤本香料植物,引种到本地,在冬天不能很好生长而死亡,主要原因可能是。a 养料不足b 温度低了 c 水分太少了 d...
七年级生物上竞赛试题
班级姓名。2015学年度七年级生物竞赛试卷。一 选择题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将其序号填在答题卷的对应 中。每题2分,共20分 1.温暖潮湿地区,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比干旱地区要多,影响的主要因素是。a 阳光b 水和温度 c 空气 d 土壤。2.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