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发布 2020-04-09 02:33:28 阅读 7915

10的认识。

教学目的:l.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2.会读、写10,掌握10的组成。

3.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0的认识,10的组成。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主题图、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1.电脑显示数字娃娃图,讲数字娃娃比大小的故事引出数字10。

2.通过质疑方式提出学习目标。

二、进行新课。

1.认识10。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看图数一数,抽象出数字10。图上有几个小朋友?有几个汽球?可以用几来表示?

2)动手操作:从学具盒中数出数量是10的任意一种学具。想一想,我们身体哪一部分的个数可以用10来表示?

2.书写10。

老师示范在田字格内写10,学生在田字格里写10。

3.10以内数的顺序。

1)电脑显示拨珠过程:先拨了9颗,又添上1颗。

问:现在是几颗珠?9添上几是10?10去掉1就是几?

那么,10应该排在谁的后面?

2)按数的顺序,让学生把直尺上的数字填完整,然后,屏幕上的直尺图抽象成数轴图,再把数轴上的空白位置填上数。

4.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1)比较10和9的大小。

2)观察直线上的数说一说,除了9小于10,还有哪些数小于10?比10小的数都排在10的哪边?排在10的右边还有很多数,它们比10怎么样?谁能说出一两个?

5.区别10个和第10个。

10可以表示10个物体的个数,还可以表示排列顺序中的第10,谁能说从左往右数,闪蓝光的珠子排第几?

学生听口令,伸手指,亲自体会"10个"和"第10个"的区别。

6.10的组成和分解。

1)分小棒。

学习10的组成,小组合作,三个组员分,组长记录。问学生:可以分几种?你是怎样分的?根据学生回答电脑显示10的组成的方法。

3)强化记忆10的组成。

请几个学生每人说一个10的组成,其他学生马上说出想到的另一个组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练习:把第55页组成填上,完成"做一做"的第2题。

2.10的组成和分解的运用:(小动物举行投圈比赛游戏)

四.这节可你都学会了什么?学生总结回。

10的认识》 说课稿。

10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0~9各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知识点多、容量大,面对厌静好动的低龄儿童,我力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获取新知。

1.开讲激趣,萌发学生求知欲望。

以新颖的故事创设情境、巧设疑问:10比9大吗?从而激起学生求知欲望,把学生带入积极思维的学习境地。

2.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获取知识。

本课教学设计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通过数、摆、写、比、分等实际操作认识10,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首先通过观察主题图初步感知10,再通过动手摆数量是10的学具,进一步增加对10的感性认识,最后,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后从中抽象出数10,培养学生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10的组成是本节课的重点,先让学生小组协作探求10的各种分法,充分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再让学生观察每种组成左边和右边的数,分别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教会学生有序记忆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获取新知的主动性。

3.通过多**计算机的演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突破教学的难点。

区别"10个"与"第10个"是本课难点,我借助多**屏幕演示:圈住的10颗珠与闪动的第10颗珠,使学生建立清晰表象,加以对比从中发现"10个"与"第10个"的不同点。另外,在本课的开始、学习10的含义,1o的书写及重点处都分别运用多**辅助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多层次、多角度地刺激学生感官,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 师生交流 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 同样多 多些 少些 高矮 长短 大小 和 轻重 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 师生交流 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 同样多 多些 少些 高矮 长短 大小 和 轻重 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1 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 能正确读出11 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3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教具 学具 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 课件 10根磁性小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