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发布 2020-04-09 02:22:28 阅读 2751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比较。

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师生交流”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等。

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和书本内容的联系,要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交流,丰富和提高。使学生体会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学习中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同样多、多些、少些”“高、矮”“长、短”“大、小”和“轻、重”的含义,会判断并会用这些术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经历将生活中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情都是数学的内容,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总时数:3课时。

第一课时:同样多、多些、少些。

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结合具体事物说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以及“谁和谁同样多”。

过程与方法:通过做游戏,使学生体验多、少和同样多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做游戏,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椅子和花片。

学习方式:游戏活动、体验交流、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但学生表述起来谁比谁多比较困难。

第二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大部分学生能表述谁比谁长。

第三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学生接受起来较容易。课上让学生用实物亲身感受轻重、大小的概念,效果较好。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

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

整体感知:本单元是认识10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在入学前受过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对10以内的数有所了解,因此本单元内容安排与传统教材有所不同。这一单元有六部分的内容:

认识10以内的数。

2) 课题、1-5各数的认识。

3) 教学内容:教材10-12页。

4) 5的认识主要内容有:

1-5的基数含义:数数(多种事物) 抽象出数表述1-5的数表示的实物。

1-5的写法: 示范描写独立写,渗透数的顺序。

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是数出来的,学写数字,会用1-5的数字表示事物的个数,建立数感。同时渗透对立的思想。

数是从具体事物的数量里抽象出来的。 “数”是一类等价集合在元素的个数方面的共同属性。因此多数、多说,学生对数的概念就比较清楚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认、读、写1-5各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1-5各数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学具准备:,主题挂图和相应的教学**。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5) 要充分发挥教材情境图中提供素材的作用,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6) 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学习活动。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使操作、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

7) 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包括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一些现实生活情境)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或挂图(教学**)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学生能够比较完整的表述**的意思,但是学生的书写不够规范。今后应加强练习。

课题、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13-15页。

整体感知:(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后,认识比较抽象的“0”。教学时通过连续的演示过程,让学生体验0的产生——一个也没有用0表示。使学生进一步体会0也和一样,也是一个数,帮助学生建立数感。

本课的主要内容有:0的产生——0的意义——0还表示什么(开始、分界线)——生活中的0(站位)——0的写法(示范—描红—独立写)因此本课重点是让学生理解0的意义,学写0。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0的意义,体会0在生活中的作用,建立数感。

0的含义比较广泛,除了表示没有、起点外,还可以表示界限,表示号码中的空位。这些知识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感受0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认、读、写0,知道0表示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验、经历0的抽象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使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参与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体验与同学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5) 要赋予教材情境图中的素材生活内涵,用活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6) 要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经历学习活动。 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动脑思考。

17) 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包括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以及一些现实生活情境)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能够了解0在数学中的意义,0在生活中的用途,学生表述较少。0书写较困难。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数学第一册第一单元 比较。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科书是在第一课 师生交流 的基础上开始的。比较的思想和方法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本单元结合学生的游戏和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一些简单概念,初步了解比较的思想和方法,主要内容有 同样多 多些 少些 高矮 长短 大小 和 轻重 等...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0的认识。教学目的 l 能数出数量是10的物体的个数,知道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2 会读 写10,掌握10的组成。3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和从不同方向想问题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10的认识,10的组成。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主题图 1 10的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课...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案 11 20各数的认识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2 能正确读出11 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3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习估计物品的数量,初步培养数感。教具 学具 每生30根小棒,2根皮筋 课件 10根磁性小棒。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