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 上 数学教学计划

发布 2020-04-08 23:35:28 阅读 3345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武进区政平小学执教者:陈松鹤(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

一、总的目标1、知识与技能方面。(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近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2)空间与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平面”和“曲面”。③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3)统计与概率。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2、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2)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习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习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

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4)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2)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一些不同的方法。(3)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3)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各单元教学目标第一单元:

数一数。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各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第二单元:比一比。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第三单元:分一分。

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第四单元:认位置。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2、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第五单元:认数(一)

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10以内每个数的含义,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各数、会读、会写0—10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的数的顺序,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物体的顺序;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同样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或语言表示10以内的两个数的大小。

3、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愿意和同学交流,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与习惯。第六单元:认识物体。

1、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形体。

2、使学生在认识事物的活动中,感受平面和曲面是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的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第七单元:分与合。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分物体的活动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分与合,能根据要求把一个数分成两个数,把两个数合成一个数,进一步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2、使学生在探索10以内数的不同方法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条理性以及发现规律、应用规律的主动性。

3、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信心。第八单元:加法和减法。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能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计算得数在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初步学会估计得数的大小,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分与合的思想,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初步体会简单的函数思想。3、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具有计算以及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第九单元:

统计。1、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初步学会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使学生初步感受统计的意识和作用,体会与同伴合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第十单元:认数(二)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活动中,直观认识“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能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能正确口算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的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第十一单元:认识钟表。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能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第十二单元:加法。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10以内进位加法和计算方法,会正确进行口算,并能逐步达到一定的熟练的程度。

2、使学生经历探索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增强和同伴合作的意识,并在不同的算法中,感受算法多样化,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3、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一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经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4、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进一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第十三单元:期末复习。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20以内的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

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相关的试题,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

2、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能应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方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3、使学生在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三、教学进度序号。

一数一数二比一比三分一分四认位置五认数(一)六认识物体七分与合八加法和减法九统计十认数(二)十一认识钟表十二加法十三期末复习。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跨入小学,学生的年龄小,爱说、爱动、爱表现,喜欢玩耍,对于学校的生活充满了渴望,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良好的学习习惯处于初步形成期。由入学测试看出学生的程度不一,有的孩子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而有的小朋友数都数不清,基础较差,对于数学的学习了解不多,学生的成绩差距较大。五、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3、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5、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学生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

教学周次。1课时第1周1课时第1周1课时第2周1课时第2周10课时第2-4周2课时第5周6课时第5-7周21课时第7-11周1课时第11周5课时第12-13周1课时第13周10课时第14-16周4课时。

第17周。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

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六、研究专题。

培养学生数感的基本策略: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是人主动地、自觉地理解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从中看出,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是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学习数和计算不只是学习数学事实,而且要了解数和运算的实际意义,用数及其关系表达和交流信息,用数学的管嗲来解释现实问题。

我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1、联系生活;2、自主探索;3、动手实践;4、交流品味;5、综合运用。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班共有31个人,其中女生18人,男生13人,多数学生上过幼儿园大班,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经过初步的观察,多数学生对数学学科表现出一定的学习兴趣,上课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熟练的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

一年级上教学计划

一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一 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48人,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 游戏 到 学习 的转变,使他们对 学习 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习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 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

一年级上教学计划

2 比较观察,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小学生写字往往眼高手低,原因在于,相对某一个人来说,其观察审美能力比较强,但实际动手书写的能力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观察审美能力转化为书写审美能力。那么,在写字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书写能力呢?一年级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 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