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业

发布 2020-04-02 11:14:28 阅读 7154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将下列名句(后句)补充完整。(第二册)

1、桃李不言2、见善则迁。

3、知而好问4、蚍蜉撼大树。

5、读书百遍6、己所不欲。

7、兼听则明8、为者常成。

8、靡不有初10、皮之不存。

11、前事不忘12、亡羊补牢。

13、路曼曼其修远兮14、近朱者赤。

15、有则改之16、人无远虑。

17、凡事豫则立18、知人者智。

19、不患人之不己知20、见贤思齐焉。

集中订正处:

二、《赵普》的练习。

)普少( )习( )吏事,寡( )学术,及( )为相,太祖常劝以( )读书。晚年手不释( )卷,每归私第( )阖( )户( )启( )箧( )取书,读之( )竟日( )及( )次日( )临政( )处决( )如( )流。既( )薨( )家人发( )箧视之( )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 )虽( )多忌克( )而( )能以天下事为( )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 )比。尝( )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

普明日( )复( )奏其( )人亦( )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 )奏牍( )掷地,普颜色( )不变,跪而( )拾之( )以( )归。他日补缀( )旧纸,复( )奏如初。

太祖乃悟( )卒( )用其人。

1、 解释加点字。

2、 赵普的性格?读此文后的启示。

中考信息 09淮安市(江苏省)《赵普》第一段。

一)1、解释文中加粗词语。(4分)

习: _发为明日: 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太祖常劝以读书。

②阖户启筐取书,读之竟日。

③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3、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从文中看主要表现在哪两件事上?(4分)

4、对赵普的举荐,太祖的态度是"不用""亦不用""卒用",你从太祖的这种变化中读出了什么?(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南通市(09江苏省)

赵普独相凡十年……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一日,大宴,雨骤至,良久不止,帝怒形于色,左右皆震恐。普因言:"外间百姓正望雨,于大宴何损!

不过沾湿供帐乐衣耳,百姓得雨,各欢喜作乐,适当其时,乞令乐官就雨中奏技。"帝大悦,终宴。(选自《续资治通鉴·卷七》)

5、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①朕不与迁官良久不止。

6、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4分)

①帝素嫌其人良久不去。

③帝怒形于色外间百姓正望雨( )

7、与例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例句:刑以惩恶。

a.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愚公移山》)

c.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出师表》)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①帝竟从其请。

左右皆震恐。

9、课文《赵普》中说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请根据上文回答:赵普这种胸怀天下的精神体现在哪两个方面?(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赵普》第二段。

乙】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

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太祖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彼竭我盈,故克之b未有其比∕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太祖乃悟,卒用其人∕骑千余,卒数万人d久之不去∕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

12、用斜线(∕)为乙文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

13、研读甲乙两段文字,回答问题。(4分)

1)请分别概括两段文字的内容。

2)两段文字,表现了赵普怎样的性格?

三、古诗赏析。

一)《题破山寺后禅院》

1、诗中的“万籁”是指。

2、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4.诗的颔联后来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5.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唐代诗人常建游历破山寺所写的一首题壁诗。

b.全诗描写了古寺凄清、寂寥、荒凉的环境特点。

c.全诗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追求。

d.尾联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来映衬山寺宁静的气氛。

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中的“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说说你对这个词的理解。

7.“曲径通幽处”一句,对“曲”课文注释为一作“竹”。纺者选取用“曲”而不用“竹”,你答为这两个词在表达的意境上有什么区别?

8.请对“山光悦耳鸟性,潭影空人心”从表现的内容上或表达的情感上做点赏析。

9.下面对诗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起首两句写诗人在清晨入破山寺兴福寺时,旭日初升,光照树林。

b.三、四两句描绘了禅院美妙的环境,“曲”“幽”“深”等字眼很有表现力。

c.五、六两句书写诗人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悦,“潭影空人心”,表现诗人精神上完全消除俗念,获得愉悦的内心感受。

d.这首诗题为“题破山寺后禅院”,可见“破山寺”是全诗重点所在,所以在第。

一、二句景致刻画后,立即转入对“破山寺”的描述。

10.“万籁此俱寂”和“但余钟磬音”中否矛盾,为什么?

11、诗的尾联动静关系处理得很巧妙,请结合诗句分析。

1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大约作于诗人做县尉时。诗歌描写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诗人对仕途生活的向往。

b.诗题“题破山寺后禅院”,可知“后禅院”才是诗的重心所在,所以只在起首两句后提过破山寺后,立刻转入对后禅院的描述。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曲径通幽处”引发人丰富的联想与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蓊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更多抒写诗人的主观感受。一个“悦”字表现了作者从中感受到的欢欣。一个“空”字表现了作者此时此刻心中尘世杂念全消的精神状态。

13.“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句,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14.“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一句妙在何处?

15.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初日照高林”一句中初升的太阳令整个画面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机。

b.“潭影空人心”的含义是清澈的潭水能令人忘却所有的事情,内心只余空白。

c.“但余钟磬音”,这里凸显钟磬的声响主要是为了点出“古寺”,首尾呼应。

d.作品中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与古寺禅房和谐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清幽脱俗之感。

16.下列对于《题破山寺后禅院》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清晨游寺后禅院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曲折脱俗、鸟语花香。

b.颔联中“幽”和“深”两字写出了后禅院因少人问津而显得荒凉冷僻。

c.颈联中“空”字表现出诗人面对清澈潭水,俗念全消的自由、超脱之感。

d.诗歌表达了诗人进入深山古寺后,时有发现,流连忘返的愉悦兴奋之情。

17. 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颔联中运用了对仗的手法,抒发对竹径、花丛、树木等美景的赞叹。

b.颈联写出诗人身处自然环抱的佛门,心中尘世杂念受到洗涤的空灵心境。

c.尾联笔锋一转,点明悠扬的乐器声给如此寂静的禅院带来了灵动的生机。

d.这首诗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了诗人一心参禅朝圣的愿望。

七年级第一单元作业

姓名评价 1 如果向南走5米,记作 5米,那么向北走8米应记作。2 如果温度上升3 记作 3 那么下降5 记作。3 海拔高度是 1356m,表示 海拔高度是 254m,表示 4 一种零件的内径尺寸在图纸上是30 0.05 单位 毫米 表示这种零件的标准尺寸是30毫米,加工要求最大不超过标准尺寸 毫米...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作业

作业。陈小丽是某校七年级的一名学生,学习成绩非常非常货船,但她家在偏远农村,那里存在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她父母认为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要她辍学打工,陈小丽被迫离开学校到广东打工挣钱。1 陈小丽父母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至少写出三部法律名称 2 假如你是陈小丽的同班同学,为帮助她重返校园,你觉得应该怎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预习作业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 抄写词语积累的词语,不会读的查字典写上拼音。二 收集有关资料 生平 主要作品 作品风格 笔名的由来 本文的创作背景 与本文相关的资料 任选一个或两个,切忌面面俱到 三初读课文,思考课文所写的两个不同的地点,把自己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感受表达出来。心声 一 抄写词语积累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