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发布 2020-04-02 10:37:28 阅读 9646

a、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

3、隋朝大运河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隋朝建立者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朝代(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6、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如果从北向南依次通过的运河河段应该是:

a.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

b.江南河→邗沟→永济渠→通济渠。

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

d.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8、“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指大运河( )

a.成为南北交通枢纽b.有千里之长。

c.起到防洪作用d.发挥灌溉作用。

9、隋炀帝开通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 b.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c.巡游享乐 d.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流。

10、中国古代实现从长期**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

秦朝 ②西汉 ③西晋 ④隋朝。

abcd.②③

11、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12、“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13、秦朝和隋朝都是短命的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的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

a.都出现了盛世 b.都曾制订了有利统一的制度和措施。

c.都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d.都修筑过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14、班里组织讲故事活动,老师要求每位同学讲一个发生在隋朝的故事。虽然大家的故事都很精彩,但有一位同学讲的故事却不符合要求,他(她)是谁呢( )

a.开业大运河的故事b.参加科举考试的故事。

c.修筑赵州桥的故事d.颜真卿练字的故事。

15、唐太宗吸取“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闭口不说话),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的教训,注重( )

a. 虚心纳谏b.轻徭薄赋。

c.科举选才d.微服私访。

16、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贞观之治 b.文景之治 c.开元盛世 d. 光武中兴。

17、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8、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中考资源网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19、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是在( )

a.唐玄宗前期 b.唐玄宗后期。

c.唐太宗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20、“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

a、唐玄宗励精图治b、唐玄宗崇尚节俭

c、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1、关于唐朝人日常生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饮茶之风盛行全国b、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c、在越窑可以买到最好的青瓷制品 d、长安城内的居民居住在坊里。

22、作为唐代的农民,下列现象符合其生活实际的有( )

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修建四十多处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灌溉。③开始种植原产于西域的蔬菜新品种。 ④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地。

a.①②b.②③c.①②d. ①

23、假如你漫步在唐朝长安街头,你能看到以下哪些有趣现象?

城市规划科学,街道整齐 ②许多外国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或经商 ③到处都是叫卖的商贩 ④众多读书人边喝茶边吟诗作对,其乐融融。

a、①②b、②③c、①②d、①②

24、“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这一现象,与下列哪项制度的推行直接有关(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

25、青年周凯武艺高超,优善于骑射,后被当地州官选送参加武举考试,结果考试中。此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时期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高祖 d、武则天。

26、科举制的建立和完善,从本质上反映了统治者( )

a、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的需要 b、笼络读书人的策略

c、发展教育事业的举措 d、扩大统治基础,强化**集权的需要。

26、采取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开始于( )

a.隋文帝时 b.唐太宗时 c.隋炀帝时 d.武则天时。

27、下列诗句中涉及到科举制的有 (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慈恩寺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abcd. ②

28、唐朝诗歌繁荣的直接原因是( )

a皇帝的爱好 b 进士科重视考诗赋

c诗人辈出 d教育事业的发展。

29、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 元朝。

30、唐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典型标志是( )

a、人口数量的大大提高b、丝织品种类繁多。

c、先进生产工具如曲辕犁的使用d、农民生活水平提高。

31、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诗歌反映了当时复杂动荡的时代,被称为“诗圣”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杜牧。

32、河北民歌《小放牛》中唱到:“赵州桥来鲁班修,玉石栏杆是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扎了一道沟”。赵州桥的建筑设计者是。

a.李冰 b.李春 c.郑板桥d.鲁班。

33、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34、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张骞b.玄奘 c.鉴真d.郑和。

35、各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 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各族

b 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个民族的拥戴。

c唐朝时北方各民族实力很弱,无法与唐朝对抗。

d 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臣服于唐朝。

36、“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陈陶《陇西行》。诗中的“和亲”是和哪个少数民族和亲?(

a.突厥 b.吐蕃 c.南诏 d.回纥。

37、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的物产。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38、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的是( )都是唐朝僧人 ②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在唐朝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a、①②b、①②c、②③d、①②

39、下列遗迹中最能体现国内民族团结的是( )

a.秦兵马俑遗址b大昭寺会盟碑c唐招提寺鉴真坐像d敦煌莫高窟。

40、吐蕃首领被尊称为( )

a 可汗 b 赞普 c 单于 d 皇帝。

41、传说中唐僧取经的故事发生在( )

a唐高宗时 b唐太宗时节 c武则天时 d唐玄宗时。

42、唐时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高僧是( )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1.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条件包括 人民渴望统一 北方民族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发展 大运河的开通。abcd.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全长。四 五千公里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3.隋统一的历史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试题

2015 2016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时间 60分钟满分 100 班级姓名座号。一 单项选择题 每题3分,共60分 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古人称颂 a.隋朝大运河 b.通济渠c.邗沟 d.江南河。2 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的政治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基础知识过关检测。姓名 一 填空题。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朝,定都 就是隋文帝。年,南北重归统一。2 从605年起,主持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 南至 全长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年,隋朝灭亡,建立唐朝,定都就是唐高祖。4 唐太宗的年号是 他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