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学设计

发布 2020-04-02 08:00:28 阅读 1724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日本地形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根据书中**资料,知道日本是个多火山、**的国家,培养学生防震减灾的意识,增强珍视生命教育。

3.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分析日本的工业发展特点、工业布局及成因,理解日本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经济,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4.说出日本的人口、民族构成以及文化特点;了解中国和日本的文化交流。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日本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

(2)日本工业的发展特点、成因及分布。

2.教学难点。

(1)对日本位置特点的描述。

(2)对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分析。

三、教学策略。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与中国经济、文化往来频繁。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强国,日本有很多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依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基础,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材、地图册上的地图、图表和**资料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评价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以讲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与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多**课件、设计学生小组研讨的问题。

2.学生准备。

地理教材、地图册、学生课下自行查找关于日本文化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交往日益频繁,其发达的经济让我们羡慕,同时,我国国内各地反日情绪高涨,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牵动着两国人民的心。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日本,从地理的视角认识一下这个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对日本和中国关系的简单介绍,以及兵法中提到的“知己知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第一环节:多火山、**的国家。

教师: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我们一定要从它的位置和范围说起,之前已经学习过如何了解一个大洲的位置及自然环境的学习方法,现在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14至16页的文字内容以及地图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下列问题。

1.你能找到几种表述日本位置特征的方式?

2.日本的领土组成有什么特点?

3.你能说出日本海岸线的特点吗?这种特点对于日本有什么影响?

4.你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是多火山、**的国家吗?多火山、**对于日本有什么影响(要找到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你有好的策略帮助日本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吗?

5.中国也是个多**的国家,你知道**来临时应该怎么做吗?

学生回答**:这部分内容强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得出答案,所以学生回答不全面是正常的,教师要不断地加以引导,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出答案。学生的回答不应受正确答案的束缚,考虑越广泛越好。

教师总结: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日本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我们描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位置特征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其所在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板块位置等等。在描述日本的位置特征时,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板块位置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多火山**的岛国。特别是因为其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和火山,所以日本的传统民居多使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而且每年9月1日,日本全国上下举行大规模防震演习,演习防灾减灾的措施,这对于同样多**的国家──中国来说是值得借鉴的。

设计意图:日本作为初中国家地理学习的第一个案例,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认识国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思路。本课题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教师之前设计的几个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表述日本位置特征的方法,描述范围和轮廓特征,思考如何防灾减灾,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在合作**中学会了如何交流、如何展示,同时学生也掌握了了解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的思路。

另外,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防灾减灾的重要意义和生命的珍贵。在这部分内容里还选择了“遇到**怎么办”的动画游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环节: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教师:你能说出你身边来自日本的产品有哪些吗?在七年级上册《发展与合作》一节里提到:

日本是发达国家,是世界经济强国。请根据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教材17至19页的内容分析如下问题。

1.日本发展经济的优缺点有哪些?

2.日本的工业区主要有哪些?分布有什么特点?解释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3.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有哪些?为什么日本要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学生回答**:1.日本发展经济的缺点包括领土狭长、多山的地形条件和火山、**多发、自然资源缺乏,等等;优点包括多优良港湾(海岸线曲折)、劳动力优势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等。

2.日本的工业区主要有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京滨工业区,主要分布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主要原因通过完成因果图展示。

3.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原因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工业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例如劳动力**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环境污染、土地紧张状况加剧,国内需求减少等情况的出现,日本加快了海外投资步伐,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如日本在美国投资已达1万亿美元,雇用了近7万美国人,涉及钢铁、机械、汽车、电力及电子等工业部门。

教师总结:在我们的生活里,日本的产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包括**、电脑、汽车、家用电器、化妆品,等等。通过有关日本自然状况的学习,大家也知道日本是一个地狭人稠、多山、多自然灾害的资源小国,这是它发展经济的不利因素;它的优势则表现在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

日本因地制宜地发展了加工进口原料、大量出口工业制成品这种工业模式,所以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不过随着劳动力**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致使劳动力短缺现象日益显露、环境污染和土地紧张状况加剧以及国内需求减少等情况的出现,日本加快了海外投资步伐,利用世界各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建立海外生产和销售基地。日本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是欧洲、美国、东亚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身边来自于日本的产品引入新课,可以让学生知道地理来自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这也符合课标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通过对日本发展经济优缺点的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正反两方面分析问题,既看到日本发展经济的缺陷,又看到优势,对于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第三环节: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教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希望长生不老。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徐福上书说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有神仙居住。

于是秦始皇派徐福率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可以满足三年需要的粮食、衣履、药品和耕具入海求仙,耗资巨大。但徐福率众出海数年,并未找到神山。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琅岈,徐福推托说出海后碰到巨大的鲛鱼阻碍,无法远航,要求增派射手对付鲛鱼。

秦始皇应允,派遣射手射杀了一头大鱼。后徐福再度率众出海。

徐福的再度出海,引发了后人的无数联想,就有了这样一种猜测,徐福和三千童男童女成为了日本人的祖先,这种说法虽没有得到证实,可大家知道日本和中国在历史上的交往非常多,东方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也非常大。这不,张明同学听说要随父母到日本生活,晚上辗转反侧,考虑了很多,你能猜出他疑虑的是什么吗?

学生:离开同学到陌生的环境很焦虑;饮食能否适应?学习能不能跟上?学习有没有难度?等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 教学设计。七年级地理下册 日本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日本的位置与领土组成。2.了解日本的地形特征及其多火山 的原因。3.理解日本的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和资料,了解自然地理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 析图的能力。2.运用板快构造学说,解释日...

人教版 地理 七年级下册《日本教学设计及反思

日本 以加工 为主的经济。导入新课 对于同学来说,真正学习地理这门学科,还是从进入中学开始的,那么经过这一年的学习,尤其是这半个学期以来对于世界地理的学习,给我们的学习提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就是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运用教材,书是我们的学具,我要学会运用学具,对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讨论归纳总结,在此基础...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 日本 教学反思。日本是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介绍的第一国家,内容比较重要。因此,我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安排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气候 地形 多火山 几个知识点的学习。由于内容不多,因此,结合介绍日本的防震措施,引导学生讨论...